警惕“豪宴”演变成“风俗”

发布时间: 2003-05-04 02:14:49    来源: 省统战部

  去年,杭州一家酒店推出了每桌8.8万元、9.9万元和11万元的极品年夜饭,一些食客大饱口福。今年春节前夕,西安一家饭店按照“皇帝”标准,又推出一桌价值36.6万元的满汉全席,15位美食家享用了“天龙御宴”。

  这两则新闻见报后,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花费如此巨资来吃一顿饭,是不恰当的,此种奢侈之风断不可长;也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人家爱吃什么、爱做什么,总有自己的道理。针对今年的天价满汉全席,更有一些抱不平的朋友撰文呼吁,查查谁在享受这极品宴席,他们的钱是哪来的。人民网还推出了特别策划,希望通过讨论,能引起大家的一点思考。

  人们忧心的是,这种现象会不会滋蔓,乃至成为一种“风俗”。观念不对可以纠正,腐败现象可以惩治,偶然的、局部的不正之风都好处理,但如若形成“风俗”,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不是制度和法律能够轻易改变得了的,正如没有什么权威可以阻挡中华民族过春节、元宵一样。而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这种摆阔斗富、山吃海喝、一掷千金的铺张奢侈之风,正以年节为载体,一步步向着“风俗”迈进,并大有“成功过渡”之势。

  风俗有良恶之分。良俗可以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恶俗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试问“极品年夜饭”、“满汉全席”之类的天价享受,是恶俗还是良俗呢?这是不言而喻的。看看我们的基本国情吧!我国目前还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里也有大量下岗工人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失学儿童和在校特困生还大量存在……总之,“共同富裕”尚未成为现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极少数大款天价消费,不但不能拉动内需,还会无端增加矛盾,人为制造心态不平衡,危及社会安定。这种风气如果成为风俗,毫无疑问,只能是毁灭文明的恶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形成的良俗。“败因奢侈成由俭”是治国的警句;“自奉必须俭约,宴客且勿留连”是持家的良言;艰苦奋斗是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这些良俗,促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还将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民族传统节假和私人喜庆盛事,应奉行节俭,体现欢乐气氛就好了。这是我们已养成的良好风俗,即使进入小康社会,将来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这种良好风尚也不能丢弃。李嘉诚、比尔·盖茨都是世界级富豪,谁听说过他们用几十万元吃一桌宴席?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捐资助学至今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可这样一位亿万富翁却以节俭著称,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总是补了又补。相比之下,那些用大把钞票来张扬富贵,享受所谓潇洒人生,而对慈善事业、公益事业、贫困人群却麻木、冷漠的“烧包”们,难道不感到汗颜?

  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仅体现在社会制度的变迁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风俗的兴衰上,所以,决不能让“豪宴”等不良“风气”演变为危害社会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