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之谜终破译
发布时间: 2003-05-24 01:10:07
孔子与孙子,并誉为中华上古文明之“双子星座”,称作“北孔南孙”,“文宗武圣”。《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军事学名著,并被译成了英、日、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印行几十种文本。
如今孔庙、孔府、孔林和孔子墓赫然存世,可是孙宅、孙子教战场、孙子冢则久远湮隐,孙子的身世,更是成了不解之谜。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孙武的名字没有记载在《左传》内,二是传说孙武与孙膑为祖孙关系,然而史书记载他俩的事迹竟相距了143年。
1975年,刚从杭州一中毕业的褚良才去苏州亲戚家游玩,看到一本线装《越绝书》上记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为了考证孙子墓冢的确切位置,从1975年首访苏州后,褚良才又曾五上苏州。
1991年,酷爱古汉语的褚良才考取了杭州大学蒋礼鸿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他运用文献学、训诂学、考古学、地名学、民俗学以及建筑学等诸学科综合考证,以雄辩的论据和确凿的事实论证了现在的吴县市陆墓镇孙墩浜南之大冢为孙子墓冢:《越绝书》明确记载了孙武冢在巫门外十里处。褚良才以巫门为圆心,依古制十里为半径画一半圆,孙墩浜约距巫门4-5公里。而在这个半圆上,没有任何其他“可疑”点;从古音韵上考证。孙墩,即“孙冢”。古音“墩”、“冢”同音,意义均为“土墓”。
褚良才被公认为发现孙武墓的第一人。
攻读博士期间,褚良才查阅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作出结论:后世所公认的孙武,并非欧阳修在《新唐书》中确定的那个孙武。1995年底在吴县的衡山岛发现的《甲山北湾孙氏宗谱》,完全印证了他的结论。上面明确记载孙武与孙膑并非祖孙关系,孙武是孙膑的曾祖父,孙武与孙膑相隔143年的疑问,也消除了。褚良才又发现了几部孙氏宗谱,同样印证了自己的发现。
褚良才通过研究孙氏族谱,最近又发现孙中山先生也是孙子后裔,这与台湾的孙子研究学者的结论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