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金婚爱人
发布时间: 2003-05-24 01:10:07
1833年初,第一次婚姻失败的雨果在参与排演其新剧《吕克莱斯·波尔佳》的过程中,与在剧中扮演内格罗妮公主的朱丽叶特·德鲁埃(1806-1883)相识相爱。1833年2月16日晚,正当狂欢之夜,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在巴黎圣德尼街的爱巢中美梦成真,两颗火热的心实现了圆满的结合。朱丽叶特找到了可以终身相许的男人,甘愿结束演艺生涯,全身心地做雨果的情人。而雨果则发誓永不抛弃朱丽叶特和她已有的女儿克莱尔。
朱丽叶特为雨果管家照料生活,更经常的是为他誊写书稿,整理与保存资料。流放时期,在去根西岛途中,她甚至从海浪中舍身抢救出一大箱包括《悲惨世界》在内的手稿。雨果之所以流芳百世,朱丽叶特确实功不可没。没有她——雨果心中的缪斯——雨果不会给后世留下如此浩繁的优美诗篇;没有她,雨果不会写出如此众多彪炳全球的名著。正如雨果本人所说,朱丽叶特的爱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的爱保证了他后来的生命和创作。雨果在给朱丽叶特的信中写道:“假如我内心没有爱情这个伟大的力量,我真不会有勇气不间断地、毫不放松地、满怀激情地、夜以继日地、不停顿地继续这种工作。”
朱丽叶特忠贞的爱焕发了雨果的创作激情,《黄昏之歌》中大部分诗篇是献给朱丽叶特的,也是由朱丽叶特誊写并能背诵如流的。尤其是在雨果小说中最震撼人心、最感人肺腑的《悲惨世界》、《九三年》中更易发现朱丽叶特的踪迹和他们爱情的结晶。
在《悲惨世界》中,最令朱丽叶特牵肠挂肚、备感安慰的是,雨果在小说中肯定并且注意表达对其爱情的记忆。1833年2月16日的狂欢节夜晚曾是他们喜结良缘的幸福初夜,这是改变了他们一生的重大事件,而这一重大事件也成了《悲惨世界》这部恢弘社会小说的中心。人们在《悲惨世界》中可以读到:1833年2月16日夜是年轻主人公马里尤斯和珂赛特完婚的洞房花烛夜,与此同时,街上正值戴面具的舞者在狂舞……
朱丽叶特不无动情地读到雨果在描写修道院时的叙述:“现在,我要用眼前的一封信告诉大家,这封信是由原修道院的一位寄宿女士在25年前写的,她现在是……公爵夫人,是巴黎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朱丽叶特知道“公爵夫人”就是指自己,是《吕克莱斯·波尔佳》剧中的内格罗妮公主,因为雨果把她提供的有关修道院生活细节的手稿一字不差地用在了小说里。
朱丽叶特感到既激动又骄傲的是,在雨果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中也有自己的贡献和踪迹:她的家乡富热尔在小说中成了共和党人和朱安党人决战的发生地。朱丽叶特原名于连娜·郭文,雨果把故事中铁杆共和党指挥官命名为郭文上将,使她的姓氏随着雨果的作品而不朽。
1883年元旦,朱丽叶特感到自己的大限已到,便向雨果表达了最后的爱情宣言:
亲爱的,我不知道明年的此刻我会在什么地方,但是,我现在很幸福,并且我要骄傲地用这样一句话给你立下我的生命证书:“我爱你。”
当他们共同生活了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时,雨果在献给她的一帧照片上写下这样的题词:“50年的爱情,这是最美丽的婚姻。”朱丽叶特已无力再向心中崇敬的情人表示感谢了,她于1883年5月11日逝世。雨果失去了朱丽叶特的爱,也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痛不欲生地挥笔写下对死者的恋歌:“哦!没有她,我怎样度过余年?”
两年后,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于朱丽叶特的圣名瞻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