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发布时间: 2003-05-24 12:14:55
苏东坡写西湖的诗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自然界“浓”与“淡”的关系,对我们做人处世、工作学习也不无借鉴意义。过于浓妆艳抹,不仅会失去自我本色,还可能适得其反地妆成了“妖精”。浓笔酣墨超过了度,就会绮丽浮艳,过于夸饰。一些吹嘘得天花乱坠,专治一切疑难杂症的医药广告,只能令人反感。同样,朋友、同事、上下级相处,“浓”过了界,会扯不断,反遭害。古人言:“小人之交浓如漆。”如果有人突然对你吹捧到无可复加的地步,那你千万当心,肯定不会安什么好心。
天高云淡,淡,也有着深层的内涵。文学上的白描,淡淡几笔,不仅可以活现形象还可以窥知神思。绘画中,删繁就简,可以格外传神——郑板桥画竹,“冗繁削尽留清瘦”,留下了潇洒飘逸最佳枝。白居易有诗云:“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庄子·山水》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生活交往的淡泊,反映了思想感情宁静致远,相对而言,不以势利作交情,这种交情才会根深蒂固,日久天长。
淡的更高境界是“淡泊明志”。这里的“淡泊”指的是恬淡、淡雅、淡于名利、洁身自好;这里的“明志”指的是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追求自己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志愿。
人的一生就像那升落的太阳,虽灿烂一时,可转眼已是暮色满天。肩负着工作和生活的重负,消除烦恼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欲念,学会放弃,摆脱心灵的负担和困扰。这并不是心无所系,情无所用,也不是自认“失败”,而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在学会拂袖的瞬间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灵的修炼过程,代表了个性释放的程度,是一种自信、自强、自爱。平淡人生,心如明镜,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对干部来说,淡什么浓什么,体现了是否有正确的从政观和高尚的品德。被誉为“人民好公仆”的孔繁森,与老百姓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在零下20度、风雪狂舞的高原,他宁可自己挨冻,脱下毛衣毛裤送给受灾的藏族老阿妈。“乡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有个形象的比喻:“老百姓养一头猪一年能换几百元,养一只鸡一年能下一罐鸡蛋。咱当干部的吃的是人民种的粮食,拿的是人民给的薪水,如果不替群众办事,还不如一头猪、一只鸡。”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但也不能否认,有少数干部对老百姓的感情很淡。他们“浓”的是“大款”,是“权力”,是所谓“政绩”,哪还管老百姓的事?
为人处世,从业从政,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情于人民,淡泊于名利,这是正确的选择,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