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恢大度 爱国心长
发布时间: 2003-05-24 12:03:04
“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1888-1956)生前创办实业有十七八家之多,周恩来总理称他是“民族工商业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称他为“名副其实的爱国实业家”。
从“上帝的叛徒”到“中国煤炭大王”
刘鸿生原籍浙江定海,出生于上海,自幼聪慧机敏。他17岁考进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主办的圣约翰大学,得英文名字“O.S.Lieu”。他成绩优异,所获学校奖学金除缴纳高昂的学费外,还有余钱可补贴丧父后日绌的家用。他在一年级就被校长卜舫济博士和克莱夫主教看中,要保送他到美国去留学,四年后回来做牧师,兼任本校讲师。这对一般人来说可是个天赐良机,但刘鸿生和家人商量后,却回绝了校长。卜舫济勃然大怒:“O.S.,你是上帝的叛徒,去!不要再来了!”这是1906年的事。
被开除学籍后,刘鸿生幸得宁波同乡会会长周仰山的帮助,被推荐做了英商(河北)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经理考尔德(绰号“黄毛”)的跑街,月薪100大洋。这个20岁的小伙子勤快、干练,又肯钻研业务,而且抱着“处处为用户着想”的宗旨,生意做得很热火。3年后他升任为上海办事处买办,到民国元年又升为开滦矿务总公司(开平与滦州两矿务局合并)买办。他还跨出上海售煤市场,在长江三角洲诸要埠开设煤号及码头堆栈,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开滦煤供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他年售煤达250万吨,年收入由几十万元飚升到百万元。一战结束时,刘鸿生在法租界霞飞路上购置了花园大洋房,被上海宁波同乡会推选为会长,应邀加入“洋人俱乐部”,人们称他为“煤炭大王”。
这时“上帝的叛徒”刘鸿生“衣锦返乡”。圣约翰大学隆重欢迎他,卜舫济校长前倨后恭。刘鸿生恢宏大度,给母校捐资,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社交馆。
20年代初,他同时在火柴、水泥、码头、纺织等行业大展身手,这时英商终于发觉这个“O.S.”非寻常之辈!开滦总公司洋大班百拉亚发话:“O.S.你走得太远了,你要全心全意为大英效力呀!”上海“黄毛”几乎咆哮了:“你这小子,你是我的买办!我们给你的钱太多了!”此时,已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第一届五华董之一的刘鸿生(另四华董是虞洽卿、袁履登、徐新六、陈廷锐)才不理会呢。他在“五卅”惨案(1925年)引起的爱国浪潮激励下,在上海租界里的会审公廨,勇敢应诉,与英商开滦总公司打起了长达两年的长官司,以胜诉告终。
在打洋官司的过程中,他盘下了徐州贾汪煤矿的全部债权,成立了由他控股的华东煤矿公司。他宁愿损失因售煤坐收百万巨额的进益,再也不做买办,受洋商胯下之辱。
“火柴大王”的托拉斯胎死腹中
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是刘鸿生创业的全盛时期。
1920年,当中国还盛行有毒自燃的黄磷火柴时,刘鸿生斥资12万元,在苏州创办了鸿生火柴公司,高酬聘用外国技师和留美化学博士,生产安全火柴。他决心与瑞典“凤凰”、日本“猴子”火柴抗衡,兼并了杭州“光华”及长江沿岸“裕生”等7家中小火柴厂,于1924年成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他用“产销联营”方式分割市场,缚住外国同行手脚;又用“联华制夷”、“联夷制夷”战术,各个击破洋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市场上,获得“中国火柴大王”的美称。
与此同时,刘鸿生看准一战后上海将发展成为东亚最大商埠而大兴土木的苗头,决心与唐山马牌水泥(华资)、大连龙牌水泥(日资)一争高低。为此,他充分调查市场,又赴德国考察,购回德产成套设备,于9月在龙华创办了上海水泥公司。他大胆聘用留美、留德回来的本国工程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成功生产出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检验合格的象牌水泥,形成龙(东北)、马(京津)、象(江南)鼎足三分中国水泥市场的局面。刘鸿生又使出“联华(唐山“启新”)制夷(日商小野田)”杀手锏,乘因“五卅”惨案掀起的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赶走了那条骄横的日本“龙”。接着南京中国水泥公司“泰山”牌异军突起,刘鸿生采取“产销联营”方式,与“泰山”、“马”一起三家分配市场,平抑售价,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民族水泥产品主宰了中国市场。
刘鸿生经营煤炭业,必然要发展码头货栈业,但上海开埠后,黄埔江码头几被洋商霸占殆尽。他使尽招式,终于在1918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浦东董家渡沿江建成中华北栈码头、中华南栈码头和中华周家渡码头,于1927年挂出了“中华码头”的牌子,成为当时华商码头的老大。
1929年,刘鸿生在他的周家渡码头创办了章华毛纺织厂。“章华”突破日本技术封锁,依靠留学生和南通纺织专科学校高材生,解决染整工艺关键问题,其产品占领了军需和邮电用料市场。“九·一八”事变后,“章华”哔叽以“九·一八”作商标,立即畅销市场。
1930年,刘鸿生和他留学归来的堂弟合资兴办华丰搪瓷厂。不几年,“华丰”等五家民族资本搪瓷厂的产品,几乎包揽了中国搪瓷市场。
“创业惟新,不封故步”,刘鸿生雄视被称为西方“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要力争自己一席之地。他计划把刘氏企业,包括不久前成立的企业银行、大华保险,合并成一个托拉斯组织,拟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地质学家丁文江为总经理(后未果)。1930年,以其雏形“刘鸿记账房”公开于社会,并在四川路造了一幢8层的“企业大楼”。他的煤矿、码头、火柴、毛纺、搪瓷、银行、保险诸业的办公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总账房都分设在该大楼各层。第8层,则是刘鸿生的新公馆。刘鸿生居高临下指挥他策划中的托拉斯——“刘鸿记账房”,而这时世界经济危机恶浪滚滚袭来,刘鸿生左冲右突,奋力拼搏。
就在这一风云变幻之际,他又接受了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朱家骅的邀请,做了他人视为畏途的国营招商局总经理(1933年)。上任以后,他革除陋习,开辟航线,大大增加了总公司业务收入,却遭来了一群国民党官僚、地方豪绅嫉恨。1936年俞飞鹏主掌交通部,他赶紧退出这块是非之地。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上海民族工商业已纷纷倒闭,债主们接踵而来到“企业大楼”索债,因为传言“刘鸿记账房行将关门”,银行、钱庄银根紧缩,借贷无门了!刘鸿生想到出任招商局时,宋子文曾拍胸膛对他“必要时经济接济”的承诺,于是他登门拜访了这位“圣约翰”学长,请他关照中国银行贷款。
“你用什么作抵押呢,我的老同学?”
“我把刘鸿记所有股票作抵押,好吗?”
“哈哈哈,O.S.的股票价值,如今不跟草纸一样了吗!”
刘鸿记账房负债已超过资产两倍!刘鸿生无法调度资金,被追债的日子就像“年三十”似地难过。上海滩知名金融家、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伸出援助之手,同意该行的贷款转期,这才解决了刘鸿生的急难。
紧接着“八·一三”淞沪抗战起,刘鸿生无法在上海生存了,他的托拉斯终于胎死腹中。
重庆,蒋介石对他说:“鸿老先生,你要钱给钱,要原料给原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氏企业因大多在租界外,顿时为日军占领。1938年,原来谦恭有礼的火柴联营合作者植田贤次郎庐山真面目显露,以日本军部代表身份,威逼利诱刘鸿生出任伪上海市商会会长。刘鸿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一个冬天的深夜,登上英商太古轮,出走香港。刘氏在沪产业,日军即以“敌产”接管,财产损失超过1千万元。
刘鸿生1939年由香港飞陪都重庆。抵渝第二天,就接到蒋介石的请柬,邀他和穆藕初在黄山官邸夜宴。席间,蒋介石显得异常热情,口操浓重的宁波官话说:“鸿老先生,我们盼望你久了!这个我是知道的,你为了抗日救国,牺牲了你上海这个,一千多万元的实业,这个来大后方为国效力。你的精神可嘉!这个今天晚上,在我家里,我只请你和(经济部农本局)穆总经理藕初先生两位便饭。”
蒋介石离席,像发表演说般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穆藕老可以作证,鸿老先生为国损失的一千万元,我可以偿还给你!”
“只要你能提供机器设备,各种技术人才,这个你要钱,我就给你钱!这个你要原料,我就给你原料!你要人,我就给你人!”
事后他才知道,大后方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急需能人打开工业局面,孔祥熙就向蒋介石推荐了刘鸿生。既然是为了抗日救国,刘鸿生就责无旁贷,立刻行动起来,筹建在重庆李家陀的中国毛纺织厂、长寿县的中国火柴原料厂。
首先,他让得力助手、四子刘念智返沪,拆运浦东章华毛纺织厂的机器。念智用重金雇佣一个瑞士籍的犹太人,分批偷运出海。此君是上海滩黑道中人,一手持枪,一手要价,一手向日军司令部行贿打通关节——如此零零落落干了6个月时间,才把五百多吨机器断断续续运到仰光。
刘氏企业的纺织工、挡车工、机修工、技工等各种熟练工人,也应纷纷召长途跋涉来到大后方。
刘念智在重庆从蒋介石侍从室弄来张“予以紧急启运”的委员长手谕,但军统局控制的西南运输公司官僚机构忙着发国难财,置“手令”不顾。刘念智只好赶到仰光,购买了12辆“大道奇”,自己来运输。车队好不容易到了上缅战略要地腊戍,与云南边城保山遥遥在望了,岂料西南运输公司奉交通部长俞飞鹏手令,不许这些纺织机件装车内运。交涉无果,一等再等,结果等来1942年4月日军占领腊戍!在中国远征军大溃退中,300吨纺织机械不知流失何方;刘念智走野人山原始丛林,九死一生回到重庆。刘鸿生痛心疾首说:“小人,无视国难!俞飞鹏是报我招商局一箭之仇呀!”
后来机器东拼西凑勉强装配起来了,厂房也有了,只等钱这个“东风”了——几经战乱,刘氏企业委实枯竭了。那么“要钱给钱”呢?刘家人奔走财政部、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兵工署、四联总处、各家银行……最后老先生跑到曾家岩孔公馆,谒见财政部长孔祥熙数次,才得出一个眉目,其要领为:
——中毛、中火扩股成政府特种股份公司,由政府投资,均由宋子良任董事长,并由国货银行(宋、孔合办)任总稽核;
——刘鸿生任此二公司总经理,另派特务徐谟君、沈某分别担任中毛、中火的副总经理兼厂长;
——刘鸿生须筹组并出任官方火柴烟草专卖局局长。要订出实施条例,每年创收几千万元。
刘鸿生气得双眼翻白,仰天叹道:“蒋委员长要赔我一千万,原来这样呵!我这个昔日上海滩的大老板,如今成了他们的小伙计啦!”挣扎了一阵之后,只好束手就范,奔走大西南和大西北,努力办厂。以后两年内,他先后在兰州办了西北洗毛厂、西北毛纺织厂;在贵州办了氯酸钾分厂;在昆明、海口办了磷厂;还在贵阳、桂林、重庆办了三家火柴厂(合股);在广西八步办了广西化工厂。这些厂,尤其是中毛、中火的产品垄断大后方市场,获利甚丰,但官股占4/5,刘鸿生终于悟出老蒋说大话的真谛。
香港,刘鸿生:“我的事业都在国内,怎能留在海外做‘白华’?”
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行将覆没。作为一个国共双方都了解的民族大资本家,何去何从,刘鸿生彷徨,苦恼,害怕。
他一度想赴台、去港,但举棋未定,不敢贸然行事。
他的六子刘公诚抗战时奔赴延安,是中共地下党员,如今不失时机向家人讲述时势和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而且还带来了延安抗大同学、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王先生”,由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讲到保护刘老先生一家安全和刘氏企业完整。刘鸿生当即退席回避。“王先生”遂三登刘念智府宅,一一解释共产党各项政策,并希望刘氏企业组织员工护厂,防止汤恩伯狗急跳墙搞破坏。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随后,新华社的一则广播传到了刘家:“请刘鸿生先生留在上海,不要走。解放军保证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保护刘氏所有工矿企业,保证刘先生全家人身安全……”刘鸿生感触颇深,权衡利害,决定留在上海看局势,但是刘公馆已被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上海社会局长陈保泰每隔1小时与刘鸿生通电话一次。眼看危险已迫在眉睫,刘家人正欲把老先生藏往中山医院时,陈保泰带着武装上门了。“汤总司令有请,蒋总统已派来专机,请刘老先生飞广州,参加紧急会议,共商国是。”不由分说,刘鸿生被架走了。
刘鸿生毕竟是风雨中人,眼看在广州的国民党行政院及各部、会乱成一团糟,就趁乱往香港一走了之。
他并没有留恋香港。二子刘念义来迎了,他说再等一下,这一等等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过不久,果然周恩来总理派专人来港做滞留在那里的上海工商界人士工作了。他感慨地说:“我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我的事业都在国内,我怎能留在海外做‘白华’!”他又对二子念义说:“当年在重庆时曾有幸两次见到过周先生,他谦虚平易,丝毫没有国民党那种大官架子,当时我曾可惜他是位共产党人;现在他是新中国的总理了。他来请我们回去,感佩,感佩!”
刘鸿生乘太古轮直驶天津。甫抵津,就接周总理邀他赴京的电报。他终于和周总理促膝面谈了。总理详细询问了在港上海工商界人士生活和思想情况后说,共产党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保护民族工商业者的私人财产,包括工商企业和一切生活资料。民族工商业者可以保留过去的生活嘛,不要有什么顾虑。
“民族工商业者。”刘鸿生听着颇有感触,不自觉地重复了这一称呼。周恩来犀利的目光一下看透了刘鸿生心底的疑虑,就对他说,共产党是了解你刘老先生的,把你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区别对待。后者政府将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打倒这个与人民为敌的阶级;而刘氏企业这样的民族工商业,将会得到政府保护,这点刘先生可以放心嘛。
如此谈下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已是中午了,周恩来留刘鸿生便饭。席间,刘鸿生斗胆问道:“请问周总理,我办的华东煤矿是否可以发还给我?”周恩来略加思考,笑着回答告诉他,矿藏、铁路和一切公用事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同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华东煤矿将由国家接管。“至于私人股份,到适当时候我们公平合理估价,全部发还给你。”
回到上海,刘鸿生兴奋地对家人说:“周总理,非凡人才!既大度又体察细微。允诺则实事求是!”后一句是他对照蒋介石向他说假话、大话而发出的感叹。
以后,刘鸿生成了陈毅市长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座上客。作为“守法户”,他平安度过“五反”运动。刘鸿生先后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常委、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10月1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锣鼓声中,刘鸿生平静地闭上了眼睛。这年初,价值两千万元的刘氏企业,实现了公私合营,他则享受五厘定息,生活宽裕。“定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拿多了对你们没有好处……”这是刘鸿生留给家属的最后一句话。
胡厥文先生曾赋一铭,概括刘鸿生先生千秋日月。铭曰:“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惟新,不封故步。细大不捐,勤攻所务。爱国心长,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