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坠马,林彪落荒

发布时间: 2003-05-23 01:01:55    来源: 省统战部

  开幕式,林彪打出“国家元首”和“天才”牌

  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开幕。

  前一天的常委会上,林彪再次建议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当即否定了:“此事不议。”但午后3点45分,周恩来宣读开幕式议程后,林彪“随便讲几句”,却说:“这个,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认为,这很必要很合时宜……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毛主席的天才,他的学问,他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发展出新的东西来……”

  张春桥看了看中间空着的位子——毛泽东没出席今天的开幕式。

  林彪微笑又往下讲:“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情况特点,一个是把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嗯,这个,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是宪法的灵魂……”

  张春桥想:天才问题,国家元首问题,毛主席制止过多次,这一回,如果没得到默许,林彪不会公开这样讲吧?张春桥后悔在宪法起草小组里,为了设不设国家主席,居然还跟陈伯达、吴法宪当面争执。现在,倒霉的可就是他了。张春桥脸上措手不及的变化,被陈伯达发现了。“张春桥害怕了!”想到这儿,简直就像三伏天里喝清凉饮料,心里舒坦极了。

  陈伯达永远忘不了一年前那次“较劲”。为了争夺“九大”政治报告的起草权,他熬了一个月写成的改定稿用牛皮纸袋包好,送给毛泽东,不想第二天就退回来了。上面有毛泽东的四个亲笔字:“退回,不用。”再一看,牛皮纸袋的封口都没拆。陈伯达知道,是江青、张春桥使了劲。

  “九大”上,林彪念的政治报告是张春桥起草的。在张春桥面前,陈伯达栽了跟头。现在,眼看着张春桥将挨整,陈伯达心里怎能不舒畅呢?他来到林彪住的小楼摸底,向叶群献计说:“今晚政治局开会,是不是安排个同志提建议,明天的分组会上,先放林副主席的讲话录音?”

  叶群立即明白了用意:“对对对,好建议,还是伯达同志智力过人,有眼光,明天是应该先放录音。”

  分组讨论前,叶群作了战前布置,特别强调要“集中火力只攻击张春桥,张春桥有后台;而发言中半个字也不能涉及江青。”

  二号简报,张春桥成了活靶子

  分组会上好热闹。叶群在中南组喊:“林彪同志在很多场合都讲,毛主席是最伟大的天才,难道这些话都要收回吗?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吴法宪在西南组叫嚷:“我们要警惕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毛泽东思想、贬低林副主席!”中南组李作鹏直哮:“有人反对在宪法里提林副主席!党内有股风,什么风?反马列主义的风,反毛主席的风,反林副主席的风!”西北组的邱会作发言更粗:“为什么二中全会上还讲这个问题?有人把矛头对准毛主席、对准林副主席!”

  这两天林彪不参加会、不露面,一个人躲在屋里。叶群拿着华北组的《二号简报》笑嘻嘻进来,喜滋滋地念陈伯达的发言:“……林彪同志说,这次修改宪法,规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三十条里最重要的一条,我完全同意林彪同志这个观点……吴法宪同志说得很对,有人想利用毛主席的伟大和谦虚,妄图贬低毛主席,但是这种妄图是绝对办不到的。有觉悟的,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能够识破他们,揭穿他们的各种虚伪,把他们揪出来示众!”

  叶群评说道:“旁敲侧击,这个‘揪’字,多么解气!”林彪插话:“好得很。好,点得好。好!这个说法好!就用这个说法,就这么上纲上线!”

  叶群接着念简报的综合报道:“与会人员对妄图否认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天才的人表示最大、最强烈的愤慨,认为把这种人应该揪出来,应该斗倒、斗臭,应该千刀万剐……代表们强烈要求毛泽东同志当国家主席,林彪同志当国家副主席!”

  念到这里,叶群兴奋得脸色绯红,又向林彪汇报华东组情况:也开火了,王维国、陈励耘争先恐后,张春桥很狼狈。

  林彪想,会议只要这样开下去,到时候让人提出设置国家主席的动议,付诸大会表决,一致举手同意,众议难违,那就水到渠成了!把张春桥当靶子打,一箭双雕!

  张江联袂,向毛主席告状

  江青简直是喊着进了屋:“不得了啦!主席!他们要揪人啦!”后面跟着张春桥和姚文元。

  毛泽东一摆手,止住江青,稍停,转脸看定张春桥:“什么事情呀,这么紧张?春桥同志,你说说看。”

  张春桥投石问路:“事情,事情,主要是有些事情弄不大清楚……关于不设国家主席,您老人家已经讲过多次,可是……有些同志说,只有反革命分子才反对您当国家主席……”

  江青忍不住插言喊:“《二号简报》白纸黑字,还要把不同意他们的人揪出来!”

  毛泽东支走江青,听张春桥汇报。张春桥很会克制地说:“说起来,有不同意见也不足怪。奇怪的是一种气氛。一些同志明明自己同主席的指示对立,却反而指责不同意他们的人是反对主席,还要‘揪出来’,‘斗倒、斗臭’。这种气氛几乎控制住了会议。”

  毛泽东对心里有道道的张春桥有条有理的分析显出了满意,进而问:“那么,就没有替我做做工作,说我不想当国家主席,也不愿当什么天才?”张春桥犹豫一下,斟字酌句:“就算有,也遭到围攻。当然,其中多数人也是出于对主席的热爱。”姚文元小心地补充:“华东组,春桥同志讲了这个观点,还强调了是您的意见,结果遭到围攻。
毛泽东点了点头:“可见,打着我的旗号跟我唱对台戏,是个高明的战术呢!”

  张春桥、姚文元互相看看,大喜过望。

  张、姚走后,毛泽东按下电铃,吩咐秘书今天下午三点,常委和各大组组长,到他宿处开会。

  三句话,毛泽东扭转局面又留下情面

  叶群一接到“今天下午三点,常委和各大组组长,到主席那里开会”的电话通知,一屁股倒进沙发。林彪警觉问:“怎么啦?”“完,完啦!”

  8月25日下午,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在宿地脂红路175号召集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还有各大组组长,举行常委扩大会议。

  毛泽东满脸怒气。“立即休会!停止讨论林彪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一直没言声的林彪的脸孔刷地一下红到耳根。如同起个炸雷,屋瓦震动。

  “立即收回华北组《二号简报》!”毛泽东作出第二个决定,听听没有做声,然后,回过脸来,如同下结论,他开始点名:“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的精神团结起来。陈伯达在华北组的发言是违背‘九大’方针的。”

  第三个指示显得意图复杂了些。点了陈伯达,保了张春桥,可是依然用了“团结”这个字眼——毛泽东回过头来,怒容依然不减,严厉的目光射住陈伯达,弦外有音:“你们继续这样,我就下山,让你们闹。设国家主席的事不要再提了。要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谁坚持设,谁去当,反正我不当!”

  陈伯达干张一下嘴,不敢吱声,丧魂失魄地低下头去。

  林彪兵败如山倒。很会掌握火候的毛泽东的语气又缓和下来:“林彪同志,我劝你也别当国家主席。谁坚持设,谁去当。”

  林彪一定能听出来吧?毛泽东当众给他这个副统帅留了面子。好像说,要求设国家主席,是别人的事,碍不着林彪。

  降温,毛泽东、周恩来相视会心

  散会了,人们陆续走了。心情烦躁的毛泽东正想坐下休息,忽然看见周恩来在不远站着。

  “哦,恩来,你没走?坐,坐下。”毛泽东看着周恩来可以相通的眼神,知道恩来一定有话要说。

  周恩来显得心神不安:“主席,压力,是不是不宜过大?留有余地。温度降下来即可。我赞成主席的话,九届二中全会,只能开成团结的大会。”

  两人相视一小会儿,毛泽东没言声,摸起一支烟,点着。他能领会周恩来的意思:避免大的动荡。是啊,林彪毕竟是副统帅,党的副主席,“二把手”,党章里写定的“接班人”,二中全会要是出现那样的结果,不但震动太大,而且让人民难以接受。
“船大不好调头,”毛泽东抱头仰靠在沙发背上,无奈地吁一口长气,“行,就按这个思路。”

  周恩来放心地点点头,站起告辞。

  毛泽东叫住了他:“你让办公厅发个通知,明天不开分组会了,各省自己谈,也可以参观庐山。晚上看电影。”周恩来理解,这是“降温”的措施。

  毛泽东沉吟片刻:“可是,事情要搞清楚。你和康生,找那几个‘大将’谈谈,无论如何,错误必须追查。吴法宪私拟设国家主席的宪法条文,要弄清楚。其他的人,我亲自谈。”周恩来听得懂:这是指林彪。

  “纣之不善”,林彪愁眉紧蹙

  脂红路175号别墅,阔大的书房兼会客室里,气氛和缓、平静。交谈属于和风细雨,就好像两个搞研究的人在进行学术探讨。

  “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们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林彪听着微微点头,他觉出压抑的气氛确实在化解舒缓。

  毛泽东动弹一下头部,叹息一声:“不少人都上当喽,上了自称懂得马列主义的政治骗子的当喽!”

  听见这话,林彪脑子里一根细弦像是给谁弹了一下。

  毛泽东改换话题:什么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现一个天才,不符合事实嘛!马克思、恩格斯是同时代的人,到列宁、斯大林,一百年都不到,怎么能说几百年才出一个呢?中国有陈胜、吴广,有洪秀全、孙中山,怎么能说几千年才出一个呢?什么顶峰啦、一句顶一万句啦,你说过头了嘛。一句就是一句,怎么能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不当国家主席,我讲了六次,一次就算一万句,就是六万句,有人都不听嘛!半句也不听,等于零……你说是啵?”

  林彪的脸孔腾地一下红了,脑子里嗡嗡地响。

  毛泽东依然想强调:“历来,对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重大原则问题,我是不让步的……”

  毛泽东忽然又气色和缓,眼睛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那种宽容,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没有四书底子的林彪听不懂啥意思,又不好问,愣怔一下,默默把话记住,乃至出了门,坐进轿车里,还在琢磨那句话究竟啥意思呢?

  回到屋里,林彪叫叶群急急给北京毛家湾挂了直通。

  一会儿,毛家湾的值班秘书有回话了:“查到了,查到了。”

  “什么意思?”

  “意思——,意思是说,纣王虽然不好,但是还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坏……”

  “呵——?什么?”林彪泄气地一惊,“把我当纣王了……”

  叶群想了好一阵,连忙安慰男人:“还有下面一句呢,不那么坏……呢,纣王坏,还不是因为有个费仲、妲己,其实纣王的本质并不坏,我分析主席的想法,是把陈伯达当成妲己!”

  只好委屈陈伯达了。林彪思想固定下来了。他深思熟虑地对叶群说:“今天晚上,你是不是拜访拜访江青去?跟她坐一坐?”

  怒斥陈伯达,再述一元化

  下午,脂红路175号别墅院内,静极了。毛泽东决定把陈伯达召来。他觉得这场闹剧里,最可恨的就是陈伯达。要不是他卖身投靠,林彪或许掀不起这么大波澜来。可恨!这个蠢才,真以为要是林彪做了国家主席,你就能当上总理?昏了头哟……

  一阵脚步声,陈伯达进来,喊了一声:“主席……”很谦恭地又故意显出比较自然、随便地像往常那样从容地在毛泽东侧面的长条沙发上打算坐下,没料到毛泽东一言不发,板着脸,撑住扶手,却站了起来,将坐未坐的陈伯达腿刚打弯,赶紧直起身子站住了。脸朝窗外站着,毛泽东好半天头也不回。突然,他扭回身子,像一座大山样站到陈伯达面前,几乎脱口而出:“你,就是要投靠他……从根上跟他勾结!嗯?”

  陈伯达腿一软,竟倒在了身后的沙发上。他像受到惊吓的小鸡子一样,不敢瞎动弹,畏缩在罩着半旧罩套的沙发里。他没敢争辩,只能红着脸等待转机。一抬眼,却看见侧面不远的沙发上王海蓉这姑娘(被毛主席留着做记录)正奇怪地朝他这边看,不觉耳根更热。唉,简直一点面子都没了。

  “你,很难请呵……”毛泽东缓步走开,怒目侧视,火气慢慢地不那么大了。
“我的头痛病犯了……”

  “不要总是自作聪明!你搞的那个《二号简报》,也太聪明了嘛!看似捧我,不知捧谁人!”这是一句带着责备、带着定性总结意味的话。

  陈伯达无法正面回答,试着打岔:“主席,你站久了,坐一坐吧……”“我的话,没人肯听喽!”甩出了这句话,毛泽东才动了动身子,“我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敢当呵,不敢当,”毛泽东活动活动了身子,回到沙发上坐下,深深地吸进一口烟,吐出,笑了笑,“一句顶一句就不错了嘛。不设国家主席,我讲了六次,连一句都不顶嘛!”说时,盯着陈伯达的反应。

  陈伯达心灵的深处,升腾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情感。他忽然觉得对不起这位盛怒着的老人。

  毛泽东看出陈伯达低头认错了。“你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管。但检查是少不了的。简直要炸平庐山。这个要讲清楚!”

  “我还要再讲一次,在合适的场合再讲一次,”毛泽东回过头来,看定陈伯达,像是要印在他脑子里,“搞一元化领导,绝不搞多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
毛泽东把烟举到嘴边,又说:“不设国家主席。说不设就不设。我不当,至于其他,不考虑。还是那句话,一元化,不搞多中心!”

  批陈整风,九届二中全会落下帷幕

  1970年9月初,这天晚上的会开得有一点儿紧张。

  “我讲过了,天才的问题,不要这样宣传,”毛泽东主席望了一眼会场中一双双惊愕不安的眼睛,有造反中上来的新秀和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元老。“什么‘当代的顶峰’?什么‘最高最活’?难道还有次高次活?这些提法不符合辩证法嘛。马恩列斯,都是当代人,说我是当代的顶峰?不敢不敢,笑话嘛……还有那四个伟大,讨嫌!令人不是那么舒服。马列主义是国际性的东西,是需要别人承认的,不是自己封得了的嘛……”

  代表们紧张地瞪直眼珠,惊骇地盯着他。毛主席亲口否定的这一切,不正是他们无数次振臂高呼的么?有人好像悟透了什么:“毛主席准是谦虚。越伟大的人便越谦虚。”

  “第二个问题,不设国家主席。不设就是不设。我不当。其他不考虑。搞党的一元化领导,不搞多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嘛……”

  他看出中央委员们是听懂了,就没有讲得更具体。这叫点到为止。至于其他的也不用讲,因为早已实施了:林彪的讲话录音停放;陈伯达搞的《二号简报》撤销,收回;吴法宪主持的“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的有关设国家主席的条文作废;还有,就是有关人员及背景已经着手追究……

  毛主席从容谈完“我的一点意见”后,没有朝左边的位子看,那个空着的位子是林彪的。林彪在前天的常委会后就“病”了。“病”了就“病”了吧,回避一下也好。他只朝右边的位子看了看。右边的周恩来总理也正看着他,平和的目光里透出重重的思虑,是呵,平和,平和,再平和一些。他自己不是也经常讲要留有余地吗?

  他把身子偏一偏,周恩来知道他有话要说,及时地凑过来。“恩来,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你是不是要强调一下?”

  “主席,我想,四届人大的事稍许讲一讲就算了吧?”周恩来投过来一个探询的目光,已消瘦的脸上平静地然而掩饰不住地堆满云层,“我想,还是本着思想批判从严吧,是不是先把批陈整风的事点一点?”

  他赞成了周恩来的细心周到:“嗯。好。对。就用布置整风来做小结。”

  9月6日下午,九届二中全会闭幕。毛泽东、周恩来在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恩来代表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

  这天晚上,林彪让叶群带着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去看望江青。江青洋洋得意,装模作样地说:“这事是老夫子搞的,他同小张、小姚有矛盾。他们是文人相轻。你们不听我的话,犯了错误,我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今后要接受教训。”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在批彭德怀“反党集团”中立了头功,成为他政治上飞黄腾达的转折点。风光了十一年后,在同一座庐山,林彪集团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但损兵折将,还弄了个灰头土脸。但他并未因此偃旗息鼓,而是继之以“联合舰队”,炮制“五七一工程纪要”,策划罪恶的“九·一三”事件,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