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岁月:重庆大轰炸记实
发布时间: 2003-05-23 01:01:55
日寇轰炸重庆的战略目的
被称为“战略轰炸”、“政略轰炸”的日寇对重庆的大轰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8年2月至1939年1月,通过空中侦查和试探性攻击,了解重庆的地理环境和防御力量,为轰炸重庆作准备;第二阶段,1939年至1941年,采用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五·四”大屠杀,“八·一九”大轰炸和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第三阶段1941年9月后,日本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无力发动大规模空中攻击,到1943年8月日机最后一次空袭重庆止。此后,日机结束对重庆轰炸。
当时日寇飞机兵力情况是:陆军,战斗机35架;航空兵团,侦察机27架,战斗机36架,重轰炸机45架,轻轰炸机45架;海军,水上侦察机24架,中攻机50架,舰攻机24架,舰载机54架,舰轰机12架。日机共352架。
日本陆军部规定,“战略轰炸”的目的从支援地面作战转向进攻战略要地,直接空袭市民,妄图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抗战意志,以配合政治上对国民政府的诱降活动,迫使其屈服。其实这出于汉奸汪精卫的建议。汪逆叛国投敌后,认贼作父,向日本提出四点“希望”,丧心病狂地提出“为在政治上收到效果”,希望日军对重庆实施“致命的轰炸”。日本军方认为正是时候,遂决定对重庆实施大轰炸。
灾难自天而降
1939年5月3日,日军45架轰炸机从武汉基地起飞,突破中国空军拦击,到达重庆上空,将25920公斤炸弹、燃烧弹投向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从朝天门到中央公园一带,约2公里的市区街道顿成火海。房屋倒塌,市民东奔西逃,惨叫声不绝于耳,市区19条商业街道,变成一片废墟。据统计,当天日机投弹166枚,炸死市民673人,炸伤350人,毁坏房屋1068栋。
5月4日,27架日机再次袭渝,投弹126枚,炸死市民3318人,炸伤1973人,伤亡超过5000人,“五·三”、“五·四”大轰炸是当时世界轰炸史上的空前惨案。
1939年9月1日欧战爆发。日本认为乘英、法无力顾及远东,是解决“中国事变”的有利时期,为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日军大本营采取五项措施,其中第五项,即《海军关于“101号作战”协定》,其要点是:一、作战方针,陆海军航空部队首先压制中国之军事、政治中心的航空势力,然后摧毁其主要设施;二、作战时间,预定自5月中旬起的3个月时间。实施对重庆方面攻击,分三期,其中第一期主要是对重庆方面作战,第二期主要是对成都方面作战,并攻击重庆、成都以外的中国航空力量或军事设施;三、参加兵力,侦察机21架,战斗机66架,中攻机144架,重轰炸机66架,共297架。这个“101号作战”是世界战史上第一个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战略轰炸计划。日本军方发言人狂妄叫嚣:“要把重庆夷为平地!”
日军使用的零式战斗机,速度快、火力强,还有续航力强和低空飞行等优势,是当时先进的航空武器,在空战中占据绝对优势,每当空袭警报拉响,国民党战斗机便向后方机场转移,日军零式战斗机占有了重庆上空制空权。8月19日的那次大轰炸,便是零式战斗机担任轰炸机的掩护任务,日军轰炸机在失去防御能力的重庆上空肆意轰炸。据美联社记者报道:自19日1时35分至20日14时,重庆连续四次遭受轰炸,市区商业区、郊外及江北的广大地区遭受严重破坏,38处起火,殃及房屋二千余栋,死伤数百人,重庆的街道几乎无法辨认。巴县县城仅残存五分之一。重庆防空司令部统计:日机两天出动飞机360架,投弹八百多枚,炸死市民342人,炸伤333人,伤亡675人,炸毁房屋8145间“八·一九”大轰炸是中国人民心中永久抹不去的阴影。
1941年,侵华日军为了集中兵力推行“南进政策”,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决定实施更残酷的“102号作战”——对重庆实施“轮番轰炸”、“月光轰炸”、“疲劳轰炸”,又称“第三次战略轰炸”。参加这次轰炸的日机,除在中国的飞行第1团、第3团和飞行第60战斗队外,还调动驻防东北针对苏联的第12、第89轰炸机大队和驻防太平洋地区针对美国的第11、第20航空队投入这次轰炸行动。
第三次战略轰炸从1941年1月中旬延续至8月中旬。其间8月8日至14日,日机连续一周不分昼夜轮番轰炸重庆。8月10日至13日,市区发出空袭警报13次,时间长达96小时,日机对重庆的轰炸达到疯狂程度。8月30日,日机175架攻击重庆,投弹480枚,炸死市民33人,炸伤88人,炸毁民房数百间。蒋介石的黄山官邸被炸弹击中,炸死卫士2人,炸伤4人。日机第三次“战略轰炸”为时50天,出动飞机2180架次,投弹5811枚,炸死市民2469人,炸伤7569人,炸毁房屋7527栋,居民住宅、街道、商店、文教设施及外国驻华使馆,反复遭到日机野蛮破坏。
“大隧道惨案”震惊中外
1941年,日寇的“102号作战”直接导致了重庆大隧道惨案。
较场口大隧道长2公里,深10米,高、宽约2米,在演武厅、石灰市、十八梯三处各开一个洞口,互相连结。这个专供市民使用的公共防空洞,一般容量为5千人。
6月5日傍晚,从郊外逃警报回市区和上街购物的市民,摩肩接踵,白天警报中萧条的市面呈现一派生机。正在这时,“呜——呜——呜”突然响起恐怖的警报声——日机24架袭击重庆市区!
街上立刻一片混乱。惊慌的市民纷纷向大隧道涌去,顷刻挤进了上万人。日机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四个多小时对重庆实施轰炸。1小时后,隧道内避难的人群,随着气温上升,空气稀薄,胸闷难受,纷纷向洞口拥挤,希望呼吸新鲜空气。洞外防空值勤人员虽然发现洞内情况,但日机正在轮番轰炸,不敢打开洞门。约在晚上9点,被困在洞内近3小时的市民感到呼吸困难,面临死亡威胁,拼命向洞口拥去。洞口闸门从里向外关闭,人们把闸门挤得无法打开。站在最前面的人被挤压贴在闸门上,喊叫挣扎,痛苦万状。混乱中洞内被踩死、压死、窒息死的人,不计其数。
轰炸停止后,防空值勤人员劈开木闸门,看到尸体已堆到了洞顶,隧道里面的人几乎都已窒息而亡,罹难者面目青紫,口鼻流血,抱成一团,惨不忍睹!据统计死亡12000人。
幸存者高健文,男,重庆市渝中区人,现年75岁,家住渝中区华一村。当年他在较场口瓷器街一家杂货店做帮工,还参加重庆空袭服务队,兼作义务队员。他回忆说:“我当时16岁,紧急警报拉响后,我随市民们从衣服街洞口进入洞内。有人喊要投毒气弹啦,顿时,洞内秩序大乱,洞口的人想往里面挤,洞里的人又想往洞外挤,呼吸点新鲜空气。我在洞内被挤到支洞转角处就被压得不能动弹。后来我急中生智,用双手搭在别人肩上用力往上爬,终于站在防空洞的石凳上,但另一只脚被卡在人堆里,再也拔不出来——后来才知道,一个遇难者在窒息的最后痛苦中死死抓住了他的小腿。14小时后,高健文被救了出来,但左腿却从此残废。高健文至今还记得,从洞内抬出的死尸实在太多,只好用20辆车运到朝天门江边,用50只船运到黑石子地区掩埋。这项工作花了5天时间。他说,从衣服街到木货街、百子巷、十八梯等五六条街道上,许多店铺从此再也无人开门营业。
惨案发生后,广大市民无比愤恨,死者亲属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愿,《新华日报》、《民主报》等不断撰写社论抨击,满城百姓怨声载道。蒋介石为了缓和舆论,手令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组织审查团。结果仅以刘峙被撤去防空司令一职,市长吴国桢、警察局长唐毅各记大过一次了事,防空洞工程大队长罗志英走了关系,也不过撤职而已。这就是当局对惨案死难者的所谓责任。
除较场口大隧道惨案死亡12000人外,市区牛皮函防空洞遭日机炸塌,洞内避难市民多人死亡;火梁子左营街道防空洞因空袭警报发出后,涌入市民过多,加之天气炎热,通风不良,发生窒息惨剧,伤亡惨重。这两处防空洞的伤亡人数都没有具体记录。
除较场口大隧道惨案死亡12000人外,直接罹难在日机炸弹下的重庆市民伤亡人数,据《重庆大轰炸图集》统计,死11889人,伤14100人。这尚是一个不完整的数字。
不能忘却过去
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1月在较场口建立“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纪念地,并决定每年6月5日鸣放警报,以示居安思危。2000年6月5日,大隧道惨案幸存者向志贤老人带着花圈、和平鸽,来到遗址前,向遇难者敬献花圈,放和平鸽,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
1998年12月26日,一位当年架机轰炸重庆的日军飞行员池岛重次郎,派他的儿子池岛重太专程赴渝,向曾被他伤害的重庆人民谢罪。池岛重太在大隧道十八梯遗址前敬香下跪,为父忏悔。
2001年4月25日下午,原侵华日本兵、现年80岁的盐谷芳来到较场口“六·五”惨案遗址前向死难者鞠躬谢罪,敬献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