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空难痛两岸
发布时间: 2003-05-23 12:43:29
5月25日下午,一声轰响,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澎湖列岛上空解体坠海,206名乘客、19名机组人员无一人幸免于难。这场悲剧深深牵动了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在两岸三地的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家属肝肠寸断的哭泣,同胞唇齿相依的哀告,朋友满怀深情的怀念。225条人命的逝去,使“华航空难”成为继韩国釜山空难、大连空难后,近期又一起中国人大批遇难的大空难,成为炎黄世界的同心泣血。心痛的网友在网上不停地祈祷:让所有的中国人出行平安啊!
落井下石的“正名”
在一片凄风冷雨中,总有那么几声不协调的噪音,将人们的一片哀悼之心,化作对这帮讨人嫌的家伙的愤恨。台“副总统”吕秀莲作为全岛知名的“BMW”大嘴妇人(big-mouth woman,台湾媒体称她“宝马”,因为两者的英文缩写均为BMW),每逢重要的抢风头时刻从不会甘居人后,竟然在这种时刻提倡什么“何必出国运动”,呼吁“暂时少出国,收收心多爱台湾”。吕秀莲的反对“出国”,反对的只是民众去大陆,对其“政府”的过境外交却从来是热心的很。一贯埋怨活人的她,如今连死者都不放过了,其心固然恶毒,其言却无疑更让大家看清了她的本质:吕秀莲此前所言要去大陆探亲云云,看来也只是“烟雾弹”而已。
无独有偶,正在美国大力推销“台湾正名”的台联党主席黄主文,把夺去225条人命的大空难作为“去中国化”的一件利器。他迷信味十足地说,“华航”,“中华航空”,这个名字很不好,如果改成“台湾航空公司”的话会很顺。他进而言之,从“华航空难”看出了“台湾正名运动”的重要性。这段匪夷所思的奇谈遭到岛内各界的愤怒驳斥。一些台湾人士指出,“台独”分子挖空心思,为搞分裂不择手段,严重违背了人道精神。
为了配合上述言论,三名倾向“台独”的民进党“立法委员”迫不及待地发表了声息相通的新闻稿,表明准备提案要求“中华航空公司”(China Air-lines)改名为“宝岛”(Formosa,音译即为“福摩萨”)航空。这些要求“华航”“正名”的声音在台湾“立法院”“国是论坛”遭到强烈谴责。“立委”张蔡美表示,黄主文要求“华航”改名已经流于迷信,“台联”为求“正名”缺乏理性,空难悲剧不应该被政治人物作为“正名”运动的工具。“立委”孙国华对改名之说表示谴责,他批评政治人物不知羞耻,利用罹难者家属的悲恸作为政治工具。他举起“大悲无言”的布条以缄默表示抗议,不愿在“国是论坛”上继续发言。
大陆善意得到台湾民众和舆论的肯定
失事飞机上的台湾乘客的亲属在25日晚和26日上午相继到达澎湖,进行有关辨认亲人的手续(包括抽取血样进行DNA比对工作)。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处处可见的是遇难者家属号啕的痛哭、呆滞的神情、无助的动作,深深笼罩着失去亲人的伤感和悲痛,也强烈感染了参加救援和善后工作的各界人士。此后几天,家属分批到海边或船上依照风俗进行招魂,那一声声“回来吧”的呼告发自肺腑,令在场众人为之肝肠寸断、心如刀绞!眼泪与纸钱同归于大海,思念和哀悼永驻在人心,音犹在耳,容尚在目,昨日的承欢膝前,往昔的天伦无间,仿佛都已葬大海,与潮俱退。
至27日,搜救工作进入迟滞状态。遇难者家属的悲痛化作不满。听说祖国大陆已出动两艘搜救船只提供支援,一位四十多岁的遇难乘客家属说:“两岸本来就是同胞,都是中国人,我们家属现在心情很悲痛,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寻求大陆的协助?”
的确,在闻得噩耗后,大陆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感同身受,纷纷参加搜救行动,其中既有政府的组织,也有民间自发的搜救。福建边防官兵应声而动,自上而下对辖区渔民公告“华航”空难事故,并通过渔业电台加强与海上作业船只的联系,积极协助打捞失事飞机残骸和乘客遗体。福建省指示有关部门协助做好相关善后事宜和打捞搜救工作。国家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所属的两艘救捞船只,自26日起就在指定区域进行连续搜寻工作。厦门市红十字会对外公布电话号码,转告沿海群众发现飞机残骸及乘客遗体后立即打捞并报告。
周密的部署换来令人慰藉的消息,泉州渔民相继打捞起六具遇难者遗体和两块飞机残骸。面对已腐坏的尸体,大陆渔民以同胞深情将遗体搜获、保全并成功转交:“闽渔0150号”渔船将捞起的遗体用冰块冷冻,还航行了五个多小时找到台湾搜救船只,进行了转交;“闽渔0187号”渔船发现遗体后失去目标,该船毅然放弃捕鱼作业,在邻近海域搜寻了三个多小时重新找到了遗体。
6月2日下午,中国民航协会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的协调安排下,向台湾“海峡两岸联合经贸协会”和“中华航空公司”的代表面交了大陆有关方面记录失事飞机事发时的雷达录像和文字资料。台湾代表对祖国大陆方面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回应台湾方面的要求并提供宝贵的资料“感触很深”,代表罹难者家属表示感谢。
“三通”呼声高涨,台当局应人道对待
“华航空难”使得两岸三地“加速两岸直航”呼声再起。台湾《联合报》在5月28日发表社论,严厉批评台湾当局迟迟不实现“三通”与两岸直航,让206名乘客死在因政治因素而被迫平白多出来的“冤枉路”上。这206名乘客,大多是经香港转机前往大陆各地的,如果准许直航,他们或许就不会在这趟班机上了。社论指出,“华航空难”再次凸现了两岸直航的一个重要理由,即是维护人权。民航安全是一个机率问题,多一次起降、多一段路程,就多一分风险。倘若是一趟必要的正常旅程,出了事只有怪命运;但如果死在这种因政治因素平白多出来的旅程上,岂不是死得冤枉?每年约有300万人次行经这段“冤枉路”,有人因此送命,其实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些枉死的冤魂,能不能向台湾当局申请赔偿?社论同时祈愿:另日三通直航时,勿忘告祭这次空难死者!
台湾石化业巨子、台湾和桐化学公司董事长陈武雄是典型的奔波两岸的“空中飞人”,他说,如果直航而从此不必在港澳接驳起降,滞空时间大大缩短,最易造成飞机失事的起降次数也将减半,发生空难的机率将降低五成以上。台湾商界在大陆有投资者对此颇有同感。在民间推动下,国民党、亲民党两党经协商决定联手推动妨碍“三通”和两岸直航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国民党“立委”章孝严指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已实施11年,很多已不适应现在需要,现在台湾每年有二百至三百万人到大陆去,三通无法实施,将浪费时间和金钱。
台湾当局素以处理空难有经验而“闻名”于世,台湾当局亦以“先闯祸再表现得很会收拾残局”为能事。综观这次大陆罹难者的24名家属到澎湖后被当局以两人对一人的方式陪同隔离之事,可见台湾当局视大陆来人为“敌特”之心不死,其“经验”和“能事”确是世所罕见。
看来,三通直航恐怕仍有一段曲折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