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山情思

发布时间: 2003-05-23 12:43:29    来源: 省统战部

  位于台北市北部的阳明山公园,在台湾是很有名气的。公园范围很大,涵盖了台北市的士林、北投两个区的大部分及台北县的内陆山地。十万年前,这里是火山群的中心,现留下许多温泉、爆烈火口、喷气孔、火口湖和峡谷等遗迹,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后,便驱车前往阳明山公园。途中尽是上坡路,大约有10公里,要经过林语堂图书馆、白云山庄、文化大学等当地较有名气的景点、院校。由于阳明山公园太大,我们只游览了它的门户——阳明公园(又名中山公园)。

  阳明公园内泉水潺潺,风光秀美,虽近深秋,仍满眼苍翠。陪同我们参观的詹先生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高材生,他告诉我们阳明山公园原名“草山”,是老蒋改为“阳明山”的:蒋介石退出大陆到台北时,见一山巍峨壮观,密林锦绣,便问同去的蒋经国此为何山,小蒋答曰“草山”。蒋介石不觉一惊,似觉来到台北有“落草为寇”之讥,也意味着逃踞台湾只能做“草头王”的不祥之兆,大为不悦,于是便煞费苦心地以他最崇拜的哲学家王守仁的号“阳明”命名为“阳明山”,而这里的公园便叫阳明山公园了。这里是蒋介石及当时台湾当局要员常来的地方,特别是50年代后期,蒋介石差不多每天都要手携孙儿来此散步。王

  花木丛中,立有近三米高的王阳明塑像。王阳明是明代哲学的一代宗师,名守仁,字伯安,阳明是他的号,后世多称他为阳明先生。他的学说“阳明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风靡一时,而且在明、清以至民国时期一度成为统治思想,并广泛流传于朝鲜、日本,推动邻国革新。王阳明祖籍绍兴,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以“阳明学说”成为“立心学的名世真才”。

  能在海峡彼岸看到王阳明的塑像,我作为故乡人,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仰望塑像,只见哲人微微抬头挺立,面对西北,脸色肃穆而庄重。他是在继续思考他的“立心学说”,还是在缅怀故土,期盼祖国的统一?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詹先生告诉我,每逢春天这里便是花的世界了,各种花卉在王阳明塑像周围竞相绽放,绵延数公里,给阳明山带来浓郁的芬芳。成千上万的游春赏花者,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尽管如此,来赏花的游客还是越来越多,年复一年,川流不息。立在鲜花丛中的王阳明,能有那么多人陪伴他,也可欣慰九泉了。

  秋天,使人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而隔海对望的阳明山是否也有赏枫之处呢?我笑问詹先生。詹先生告诉我,在阳明山西北方向的八连溪,有完整的红叶谷,深秋季节,红枫如火,可与北京香山的红叶媲美。八连溪距这里较远,游客们去的不多,故至今仍保留着清新秀丽的自然风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亦无法前往,殊为可惜。

  山林中不时出现机灵的野兔,一见到我们,转头便钻进灌木丛中,令我们感到很新奇。詹先生告诉我,再进入阳明山公园的腹地,还可见到台湾猕猴,这可是一种珍稀动物。倘若在梅雨季节来,在阳明山的山谷间还可见到满山飞舞的五彩蝴蝶,是台湾的一大奇观。我们正沉浸在詹先生绘声绘色的谈话意境中,忽然见到前方有一只全身翠绿色的鸟,灵巧而美丽,正立于树上,不断“嘎、嘎、嘎”地鸣叫,詹先生说,这叫“五色鸟”,是台北的特种观赏鸟,已有人建议把这种鸟定为台北市的市鸟。

  这座充满着生机、活力的美丽公园,令人神往,而更令我惊奇的是公园内很少看到纸屑和垃圾,它的天然野趣与环境保护令我们赞叹不已。在公园门口的一角,我看到一块装饰精雅的标语牌,上面写着两行工整的方块字——“举手之劳作环保,环境品质会更好”。标语牌下面是四只白色的垃圾圆桶,上面分别写着: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纸屑类,示意游客把手中的垃圾按类放入桶内。

  最拨动我心弦的是园中挺立的王阳明塑像。我早年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感到这座塑像不管在造型上还是脸部神态的刻画上都十分到位,心中不禁萌生出和塑像的作者交流心得的愿望。我想,他在创作这座塑像时,一定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学说,了解阳明先生对故乡的眷恋,在塑像中融入了他对大陆、对故土的缕缕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