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酸豆角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 2003-05-22 11:42:34    来源: 省统战部

——旅美著名作曲家谭盾其人其事

  2001年3月27日,旅美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音乐在举世瞩目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摘得“最佳原创音乐奖”的桂冠。

  作为首位问鼎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兴奋不已。他手捧奥斯卡小金人,掏出手机拨通了远隔重洋的父母的电话,激动地告诉他们:“爸、妈,我获奖了!”谁知电话那头传来父母同样激动的心声:“我们已经看过电视了,知道你获了大奖,祝贺你呀!爸妈真为你高兴。你那边已下半夜了,怎么还不睡觉?要爱惜身体呀!”

  父母的祝福与关爱,让谭盾心潮起伏……

  长沙“卧虎藏龙”

  195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丝茅冲的谭盾,念小学时便学着吹笛子、拉二胡,后又改学小提琴。拉小提琴要将琴支在左侧脖子上,谭盾练得勤,以至于后来脖子上竟然磨出了厚厚一层老茧。夏天没有电扇,他就打着赤膊练。高中毕业后,谭盾到农村当知青。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朴实乡音,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从此钻进了音乐艺术天地。为了支持他学音乐,父母将他送到上海,由湘籍音乐大师贺绿汀指点。

  1978年,谭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赵行道、黎海,学习作曲和指挥,后获得硕士学位。大学二年级时,他的作品交响乐《离骚》就在全国交响乐比赛中获奖。大学三年级,他的作品《风雅颂》代表国家首次参加国际比赛,成为我国音乐史上荣获国际比赛二等奖的首例。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及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及国际作曲奖,常应邀赴国外各知名音乐学院讲学,并曾应邀担任德国慕尼黑国际歌剧比赛评委。他的交响乐专辑被英国BBC交响乐团评为“1994年度最佳新音乐唱片之一”。日本文学艺术院也授予他“1995年度最佳古典音乐大奖”。他受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托创作的歌剧《马可·波罗》于1996年在慕尼黑艺术节中首演,之后还相继在荷兰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纽约艺术节及维也纳歌剧院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艺术节目中巡回演出。

  谭盾获得过无数的国际音乐大奖,古典音乐是他的“主食”,电影音乐只是一种“甜点”。他之所以对《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如此看重,一方面固然是它代表了世界电影音乐的最高荣誉,另一个原因是,《卧虎藏龙》的音乐全部是在上海录制完成的,他为中国能制作出这么好的音乐而骄傲。在上海电台的录音期间,谭盾经常到岳阳路的一家不起眼的湘菜馆里用餐。这里有他久违了的湖南菜酸豆角肉泥、辣子鸡丁、红烧肉等,令他大快朵颐。兴致所来,谭盾在这家餐馆的名片背后,龙飞凤舞地一连写下了6个“好吃”,还署上了自己的大名。这些土色土香的家常湘菜给了谭盾怎样的灵感,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谭盾虽然远在美国,但故土的一切仍令他念念不忘。充满了神秘、奇崛之气的巫楚文化,更让他心驰神往。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操起亲切的长沙话,他总觉得惬意无比。他常说自己是背靠着中华文化尤其是巫楚文化走向世界的,没有这些依靠,他将举步维艰。

  天地人:交响在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那天傍晚,维多利亚港,“香港九七万丈光芒迎回归”大型汇演在此隆重热烈地举行。在人们的欢乐声中,伴随着一曲谭盾作曲并指挥的《一九九七交响曲——天地人》的乐曲,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由五彩纷呈的喷泉、流水及激光探照灯和城市灯饰烘托,巧妙地把现代的香港与内地连接起来;最后,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象征着香港光明的未来。

  这首由谭盾与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中华编钟乐团及亚洲青年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并向全球电视转播的乐曲,全长55分钟,共分3部分,从盘古开天地到人类的进化、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从古老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辉煌史篇。作品把中国传统的“离骚”、“风雅颂”等艺术风格融入西方现代音乐艺术之中,给人以古朴、厚重、雄壮、激扬的鼓舞,表现了人类和平、团结、进步的主题。

  此乐曲在香港回归后还相继到北京、伦敦演出,并由美国Sony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最后获得1997年度格莱美大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最是难忘湘西行

  1999年4月,谭盾带着他的英国同行——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总监格米姆·谢菲尔德先生,回到了老家湖南。此行目的明确,谭盾应邀担任2000年巴比肯艺术节总监,欲在该节期间积极向英国公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回乡访问采风的。谭盾知道,西方人之所以看中他,除了他具有较高的艺术功力外,还因为他们高度重视东方文化、中国文化、湘楚文化。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在否定了把美国纽约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的演出作为艺术节开幕式节目后,提议把自己家乡湘西的古傩文化搬上伦敦舞台。

  4月19日,谭盾与英国客人开始了为期7天的湘西之行。在张家界,他看到了有世纪“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在72岁的老师公表演之后,谭盾大声感慨自己终于看到了最本土的艺术。土家打溜子,是一种以钹为主的土家吹打乐形式。谭盾看完土家人表演后也不禁手痒了起来,他接过一对钹,使出当年在湖南省京剧团学的十八般武艺,一会儿“小鸡斗食”,一会儿“老虎磨牙”,唬得外人不知他是何方“高手”。

  在凤凰县沈从文的故乡,面对黄灿灿的米豆腐、黄油油的木板房、晃悠悠的长木桥、滑溜溜的青石板,谭盾突发奇想:应该在湘西建一个国际文化村,让世界各国作曲家都到这里来寻找灵感。

  在通道侗乡,谭盾听过侗歌、吹过芦笙、喝过包谷烧、吃过合笼饭后终于开了窍。他为自己的艺术节开幕式作了这样一番美丽的设想与描绘:“天刚刚放亮,公鸡打鸣声、溪水流淌声、牛哞声、人声、水车声此起彼伏,唤起了又一个新的黎明。紧接着,在苗家的唢呐声、土家的打糍粑声中托出了犁田的小伙、绣花的姑娘、弹棉花的老爹、纳鞋底的大娘。随着生活的脚步声,演出进入高潮,傩戏师傅穿着太极红袍粉墨登场……”谭盾把这个开幕式主题定位于“湘西山村的一天”,在这个设想中寄托了他对故乡文化和生活的深切眷恋。

  谱写千年之歌

  当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新世纪来临之际,由谭盾创作的巨制《走进新千年》再一次轰动了全球。

  这首千年庆典的主题音乐,是谭盾历时四个月才完成的一部世纪之作。

  鉴于这部作品之宏大,庆典委员会打破了先有影视画面,再配音乐的惯例,决定根据音乐投入拍摄并合成宏大图像。这一“破天荒”的举措无疑显示了谭盾“先声夺人”的才华。

  在这首交响乐中,谭盾采用近年来兴起的“马赛克”即现代多元艺术手法,以无数精美的小照片合成一幅宏大图像,既严肃而又绚丽地表现全世界共同的期待。此前,谭盾的作品一直非常前卫,而在这部《走进新千年》里,更处处可闻优美的旋律,他广泛采用了五大洲众多地域特色浓郁的音乐素材;在声乐部分中,又精心挑选了古往今来世界大诗人的16句咏叹和平与生命的诗句,其中包括中国的老子和李白。在低沉、执着的旋律和吟唱中,涌动着世界各民族对新世纪个性赞美与和平大同的神往;而强烈的绘画般动态和充满朝气的激情则使之成为能跨越时空、引起人类共鸣的力作。

  作为一位作曲家,谭盾的音乐作品近年来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电台和电视台中广泛地演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去年,他与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及音乐团体合作,其中包括: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日本NHK交响乐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BBC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等。他与法国著名导演彼得·沙勒合作的最新歌剧《牡丹亭》自1998年维也纳首演后,去年又在欧美多国巡演,被法国《费加罗报》誉为“后现代主义最杰出的歌剧”。

  近年来,谭盾以其独特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创作手法,被公认为世界乐坛上的一匹黑马。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选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他荣获世界最有威望的作曲大奖——格尔文美尔奖。

  目前,谭盾为美国SONY唱片公司专属录音艺术家。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也常与多媒体艺术家、戏剧家、电影导演、陶艺家及舞蹈编导合作。他为好莱坞华纳公司制作的电影《夺命感应FALLEN》的作曲已随该片在全球发行。他的乐谱由美国GSCHIRMER出版公司出版,演出活动由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纪公司代理。

  作为一名指挥家,谭盾以指挥及策划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作品而著称。除担任英国巴比肯2000年艺术节总监外,去年他还受聘为美国TAMGEIWOOD国际现代音乐艺术节总监,并指挥多个国外知名乐团的演出。

  谭盾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写进了21世纪的动人乐章,让全世界人们共同欣赏、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