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执着,千万里把你追寻
发布时间: 2003-05-22 11:42:34
大千世界织就了一张情缘大网——一网打尽了古往今来的痴爱嗔怨,悲欢离合。底下便是网里的一则故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生之河的一朵小而美的浪花。
在美国攻读完硕士学位,已升任Jetfill公司实验室主任、技术主管的上海姑娘严吉,面对公司总经理加薪并安排她未婚夫来美定居的许诺,竟然无动于衷。她舍弃这一切令人羡慕的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只因为她的心早已飞回了祖国。
当严吉回到国内她魂牵梦萦的爱人身边,笔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情系故土的爱情故事。
“我比较相信缘分”
十年前,也就是严吉在上海工业大学毕业前夕,正准备出国攻读硕士学位。那天经过淮海路,看到摆在路边的户口咨询台。于是去询问自费留学的有关事项。
接待她的是个书生气十足的青年民警何斌海。对严吉提出的一些问题,他感到不太好回答,不免就有点张口结舌。严吉也许看出了何斌海的局促,她得体的提问和轻松的态度,很快就化解了何斌海的紧张不安。而她直觉地感到,站在面前的这位年轻警察有点与众不同,但不同在哪里呢?她又一下说不出。
何斌海一眼看清了严吉手里拿着的GRE的书,正巧自己也在攻读,便随口问了她几个有关的问题,严吉一一作了解答。她那不同于一般女孩的神情气质,给何斌海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次,何斌海去学校领取GRE考试的成绩单,不料竟在校园里再次遇到了严吉。她的成绩名列前茅,美国纽约皇后大学和密苏里大学先后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并承诺提供全额奖学金。何斌海由衷地为她高兴,竟忘却了自己名落孙山的不快。严吉的灵气,她的优秀,令何斌海倾慕不已。而接触中,何斌海执着的性格和正直豪爽的个性,也同样赢得了严吉的好感。严吉说:“我比较相信缘分,我觉得缘分很重要。”就这样,初恋的情愫,悄悄地牵起了两颗年轻的心。“他给予我很大安慰”
严吉要出国留学了。走出国门,对于出去的人和留守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热恋中的这一对,此时此刻,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严吉的父亲,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并不因为传统的偏见而看低女儿选中的对象,他给了何斌海很多的鼓励。
送严吉上飞机时,何斌海感慨地对她说:“你是自由的。但我对你是认真的。”
他知道她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姑娘,尊重她,就应该给她自由。何斌海从严吉依依惜别的目光里读到了很多,除了怅然若失,更多的还是茫然无助。当银燕渐渐从视线里消失,何斌海心潮起伏,他估算了一下,十八个小时可以抵达美国。何斌海急于要做的是,他要在严吉到达后立即和她通话,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他的情意和安慰送给她。
何斌海赶往当时惟一能挂国际长途的延安路电信局。班机抵达美国时,已是北京时间23点。听到了,听到了!那个最熟悉的声音,那个最温柔的声音!何斌海兴奋得忘了刚才下雨路滑,骑摩托车摔伤的腿正在渗血。
严吉刚从机场到达住地,鞋子还没来得及换,就惊喜地接到了心上人的问候。这一晚,他俩沉浸在别后又“聚”的喜悦中,虽然相隔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两颗心却贴得很近很近。
自费留学很辛苦。严吉是姨妈帮助办理出国的,姨妈的家就在纽约市。按理说应该在纽约的皇后大学读书,也好有个照应;然而严吉却执意选择了离得较远但学术氛围更浓的密苏里大学。
快节奏的课程和紧张的考试,使严吉应接不暇,感到很累,却又无人可以诉说,还不能让家里知道,怕父母亲担忧。这时,何斌海分担了她的心事,不期而至的信件,雪中送炭的越洋电话,使她感觉到心上人就在身边,而不再是孤身一人。当时,打国际长途还是一种很奢侈的消费,何斌海每个月的工资大多花费在了这上面。
圣诞节到了,看到周围的人们喜气洋洋地装点着圣诞树,身在异国的严吉怎能不思念起万里之外的恋人?圣诞夜,她收到了何斌海寄来的一盒磁带,磁带用精心配制的旁白,将几首最新的流行歌曲串联在一起。严吉与何斌海都爱唱歌,沉浸在思乡的心绪里,聆听那首《我舍不得你难过》,歌声伴着何斌海的配音:“我知道你最不喜欢冬季,在你最不喜欢的寒冬,希望我能给你带去一点温暖……”严吉顿时泪如雨下。
寒冷的长夜,严吉搂着何斌海送给她的那只毛茸茸的玩具猴,睡得很香很香。那只与何斌海同一属相的猴子,是他出差北京,从王府井大街买来的,足足有1.6米高。严吉无数次地端详这“猴”,竟发现它的眼神、姿态,跟何斌海那么相像。严吉喜欢这“猴”,把它带到了美国,整整陪伴了她8年。
转眼就是情人节了。当严吉惊喜地拆开何斌海给她寄来的一束玫瑰,连同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块瑞士女表时,精巧的表针正在准确地跳动,玫瑰却即将凋零了。她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何斌海已经久未写信。他正因流言而苦恼着。“他找了个美国的女朋友,她迟早会离开他的。”有人断定说。何斌海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内心的痛苦已经憋了很久。他不愿把自己的坏心情带给严吉,他知道严吉获得硕士学位后已进入美国著名的Jetfill跨国公司,正与一个韩国博士和一个巴基斯坦硕士竞争。
严吉善解人意。她将一个精致的自制镜框快递给何斌海,镜框里镶嵌着她亲手画的一种北美的植物——一朵紫色的花。她在信上说:“这是我在异国他乡孤独无助时画的。当你心情郁闷时,看到这幅画,相信你也一定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走出情绪的低谷。”端详着万里外寄来的爱情之花,何斌海感慨万分,还有什么比爱人的支撑更令人欣慰的呢?
“我尊重他的选择”
工作中难免有种种不顺心的事,何斌海向严吉倾诉了苦衷。有朋友请他到律师事务所去工作,但何斌海不愿离开公安,他调了一个工作单位。他想起严吉说的,“假如这世界上没有人嫉妒你,你这人也就太平庸了”。他不甘于平庸。他的执着,对爱人是这样,对事业也如此。为证实他的人生价值,他准备报考复旦大学法学研究生。
“尊重他,就必须尊重他的选择。”严吉真诚地说:“把你的决定告诉我,我会理解的。”然而,不能强求他来美国,却又如何忍受海天茫茫两地相思的煎熬?严吉陷入矛盾的漩涡,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许,任何选择都是有所得又有所失。严吉很清楚,她必须尊重他的选择,她没有资格要求他来美国发展。她知道他之所以不作出来美的选择,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他在中国有发展潜力,她就没有理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爱情必定是自私的吗?还是应该做出必要的奉献和牺牲?想通了,严吉决心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谋求发展。前几年回国探亲,严吉看到上海的发展已接近国际大都市水平,一些三资企业的工作条件和实验室环境并不亚于西方国家,严吉权衡再三,觉得还是回国更容易适应些。
主意既定,先征求父母的意见。老人们很开通:“生活是你的,应该由你自己去选择。”然而,她在美国的亲戚一致反对。姨妈质问她:“你出国留学,我们为你担保,倾注了多少心血和财力,还不是指望你学有所成,在美国立足?你竟然随随便便地舍弃了这一切,你对得起我们大家吗?”当何斌海打电话过来,接电话的姨妈没好气地把他晾在一边。严吉心里很痛苦,也很矛盾。何斌海来信劝慰她说:“你现在不要急于回来,让他们有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回心转意的。”于是,严吉把痛苦埋在心底,又在美国工作了2年。
两年后,严吉回国的心愿渐渐得到了亲戚的理解。姨妈还表示,她一定赶到上海,参加严吉的婚礼。
这时的严吉已经升任实验室主任兼技术主管。听说她要回国,美国的同事不解地问:“什么,你要回国去?多少人苦苦奋斗,不就为了求一张绿卡吗?你却轻易地放弃?”从严吉的事业发展看,当然在美国更有机会,公司是跨国集团,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实验设备,更有优厚的物质待遇。在休斯敦的一天,有人曾对严吉预言道:“你这辈子会很有钱,你会留在美国的。”严吉感叹道:“我这是用我所有的财产来换我的爱情。我将要回到我的祖国,回到我的爱人身边。”
Jetfill公司总经理找严吉谈话:“公司正进入新产品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们希望你留下。我们可以为你加薪,包括安排你先生来美国定居。”严吉心头一热,但她明白,这毕竟不是她和她的爱人能够接受的选择啊!她感动地对总经理说:“我将对我的工作负责。我肯定会妥善地处理好一切才走。至于为我先生安排来美定居的事,我想就不必有劳公司了。因为,他不会愿意的。”
如果说,一个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优厚的待遇可以吸引人才,那么一个人,同样可以用他对事业、对爱情、对祖国的执着、投入和忠诚,取信于人。何斌海以他人格的魅力,赢得了大洋彼岸白领丽人的心,他们共同谱就了这曲感人至深的爱情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