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主持召开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工作座谈会。 《浙商》杂志记者发现,在会上作发言的代表除了高校、省级实验室、地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外,还包括了三家浙江企业: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 王浩提出,希望科创企业苦练内功、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前瞻布局科技前沿赛道,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建设创新浙江,浙商有什么方案? 传统制造业的“两新”融合之路 喜临门董事长陈阿裕回忆道:“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高校、地方、平台、企业、人才,在王浩书记的主持下,大家围绕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工作,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在产学研融合攻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实践案例。这样一场座谈会,本身就是创新浙江建设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喜临门拥有亚洲最大的床垫生产规模。在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慧健康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陈阿裕选择将安踏作为对标参照的模板。“喜临门与安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目前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睡眠产业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从床垫品类来看,眼下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发展正是好时机。” 今年4月,喜临门成功收购了意大利M&D品牌。不过,陈阿裕也发现,国际并购存在一定的壁垒,资金问题尤为突出。在座谈会上,喜临门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希望省里组建一支专项并购基金,建议由省产投集团等国资企业牵头,整合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并购基金,并通过市场化运营为企业跨国技术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AI陪伴,今夜无人失眠。”在转型过程中,喜临门正蹚出一条用AI技术重构睡眠生态之路。今年3月,喜临门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而就在今天(6月27日),喜临门又与强脑科技发布了非穿戴式AI助眠床垫,通过脑电传感器实现睡眠深度监测与智能调节。陈阿裕介绍道,2015年至今,喜临门已累计投入技术研发11亿元,并建成了覆盖9大生产基地的5G智慧生产体系。 去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的王浩就曾考察喜临门,走进车间与实验室察看先进工艺。那句“早日实现世界第一目标”,在陈阿裕看来,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坚信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他告诉《浙商》杂志记者,喜临门将用3年时间打造“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全球营销”的完整创新链。“我们愿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锚定‘两新’融合方向,与全省企业一道当好创新浙江的探路者。” 创新浙江,企业“当主力”“唱主角”“挑大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在去年12月举行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便提出聚焦聚力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挑大梁”。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就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 今年2月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科百特董事长张应民也在出席名单之列。成立二十余年,聚焦过滤技术的科百特已成为辐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多个板块的新材料领域“链主型”企业。据悉,科百特还与白马湖实验室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协同攻关范式。 王浩在座谈会上还表示,希望广大科技人才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创新浙江建设奉献才智、书写精彩篇章。 2020年,从美国博士毕业的星曜半导体董事长高安明回国创业。“来了就是温州人,我就是你在温州的第一个亲人。”浙南科技城招商局干部的一句话,高安明记忆犹新。从一个仅有2个人的创业团队,到如今已实现十数亿元的融资,星曜半导体建起了温州首家滤波器晶圆厂,形成了“研发—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闭环。 “谁使用、谁评价”,浙江已经向包括星曜半导体在内的多家企业下放人才计划自主评审权,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有效破解了人才流动的瓶颈制约,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