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浦江上山遗址,是“上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为中华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目前,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当上山文化遇上海外华人华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今,金华浦江县发挥统一战线思想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激活华侨华人“资源库”,制定《浦江县侨助上山文化出海行动计划》,从海外办展、阵地建设到广泛宣传,全方位助力上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宣传和申遗工作,吸引了海外侨胞、留学生、国际友人和全球各地学者、媒体的关注,让上山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汇聚侨力量 助力上山文化特展“出海” 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重要纽带,其积极参与和广泛推广在万年上山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浦江县依托“大统战”格局,建立了由金华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和浦江县委宣传部、统战部等单位组成的“稻作之源·启明之光”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国外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国外展选址及人员安排等工作。 每到一地办展前,浦江县侨办就梳理本县在办展国家的侨团资源,联系海外同乡会、商会、文化社团负责人,对接有策展经验的侨领担任海外协办方,通过侨团发动华人华侨深度参与办展。 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中国发展促进会会长周玮生全程参与日本展,这位在日本深耕学术30余年的浦江老乡兴奋地说:“能看到家乡的东西在日本展出,我深感荣幸。展览不仅促进了中日两国在考古学与文明起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家乡文化在海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像周玮生这样的“文化使者”不胜枚举,在他们的努力下,上山文化一路“打卡”海外,埃及亚历山大皇家珠宝博物馆、捷克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畔、摩洛哥马拉喀什市政厅等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据统计,上山海外展线上线下参观人次累计突破200万,还收获了《欧洲时报》《金字塔报》等150余家海内外媒体的“点赞”和报道。 打造侨阵地 实现上山文化“沉浸式”体验 如何推动华人华侨讲好上山故事?浦江县委统战部把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文化会客厅”,依托其开展侨界文化交流活动。该公园占地面积1200亩,核心区域由“三馆一中心一体验地”构成,展览陈列内容主要包括一个遗址、一粒稻米、一缕炊烟等五个主题单元,目前已成为浙江省际人文交流基地、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 “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一个重要窗口,只有让侨界新生代来到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看到上山文化,感受到上山文化,了解祖国、了解家乡,才能讲好上山故事。”浦江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丰富基地内容,县侨办开辟了华人华侨青少年研学专线,设置了手工制陶、迎龙灯、鱼灯制作、马灯表演、水车使用、石磨体验及农耕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还挖掘了上山米糕、灰汤粽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全方位展现上山文化的独特内涵。 三年来,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港澳台同胞及侨界人士参观学习30余批次,共计12000余人次,开展了“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港澳青年浙江行等文化交流活动60余场。 发挥侨资源 帮助上山文化海外“圈粉” 针对华人华侨分布区域和人群特点,浦江县紧盯新媒体传播渠道,在Facebook、X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上山文化”相关短视频和消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海外“破圈”传播。 县委统战部以侨为桥、以侨为媒,依托金华华侨华人总会、海外侨社团等平台,全力打造五大洲海外发声队伍,聘请了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国近20位侨领担任友好使者和海外使者,《万年上山》双语专题片更是“C位出道”,在国际频道巴黎、美东、美西晚间黄金时段播放,近300家媒体转发。金华上山遗址管理中心还组织1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70余名外媒记者走进上山,通过世界知名通讯社和国家主流媒体等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华人华侨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海外华人华侨充分调动自身资源,积极搭建海外文化交流平台,邀请海外华人学者、艺术家、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开展上山文化学术研讨,有关文章在《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不断提升上山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为申遗工作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欧洲金华联合总会会长、浦江籍著名侨领张磊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巴黎,接下来,我要发动在巴黎的华人华侨一起来参与上山申遗工作,向21个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介绍上山文化,并向周边国家辐射。” 浦江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今年浦江海外侨团将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把海外专家学者“请进来”为上山文化“打call”,也要积极发动华人华侨深度参与上山海外展,带着上山文化继续“乘风破浪”,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