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象山积极探索创新,立足资源优势,以影视行业和文化领域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为突破口,通过党建引领、分众统战、分类施策,着力增强自由职业人员的身份认同感、活动粘度感、组织归属感与工作成就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统战工作新路径。 加强思想引领,多维度聚力重培育 日前,“象山·同心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新声”爱国奋斗报告会。5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自由职业代表人士依次登台,围绕竹刻艺术、青瓷技艺、非遗传承、民俗美食等主题,分享着各自立足本职岗位、建功新时代的经历与感受。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返乡创业的故事。在这里,我能从大家的分享中学到很多东西,也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分享出去。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业务上的探讨,更是精神上的共鸣。”“95后”县新联会副秘书长、象山十八象食品公司总经理郑开元说道。 象山县新联会会长张西平表示,通过持续推进思政引领、学习培训工作,不仅为全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还有力凝聚了各行各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 一直以来,象山县委统战部以“同心同象”为思政教育品牌,以“每日一图”为主要载体,通过联动举办“象新力课堂”“同心·第一课”“象新力·i阅读”“爱国奋斗报告会”等思想政治引领活动30余场,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象山还将自由职业人员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总体规划,整合社院资源建立“学习单”“课程库”,打造“影视沙龙”“星光大讲堂”“星光夜校”等特色课程。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教学、考察学习、宣讲展示等形式,累计培训6600余人次,实现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 强化资源整合,多层次合力聚组织 “非遗工坊建成后,我们在这里开展非遗竹根雕技艺的体验、研学活动,同时售卖竹根雕等相关产品。”象山县新联会墙头分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方忠孟介绍道,这座由石块垒砌围墙、仿古三合院构成的工坊,凭借古韵悠然的庭院风貌,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方忠孟的非遗工坊,是“西沪艺创·同心荟”众多艺术家工作室点位中的一个。2024年以来,象山县委统战部牵头加强招才引智力度,新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董柯娣,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忠孟,油画大师张丹阳等15名自由职业艺术人才。在此基础上,融合打造了“同心·共富工坊”“村咖馆”等多个同心驿站,成为自由艺术家的集聚地、幸福巢、梦想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象山县委统战部积极组织文联、文旅等部门开展人员摸底调研,建立了涵盖253名自由职业代表人士的动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联谊组织的覆盖范围,先后成立了集聚自由演艺人员的影视城新联会,集聚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的“西沪艺创”“茅young青年”等多个特色组织,形成1个县级组织+N个分会的“1+N”组织架构,为各类自由职业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同时,聚焦中心城区、星光影视小镇、特色乡镇三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色区块,象山融合打造了N个赋有优质统战资源的同心驿站,形成“3+N”阵地体系。截至目前,43个同心驿站充分发挥学习、活动、服务等功能,有效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优化规范运行模式,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平台。 强化作用发挥,多领域奋力显担当 为充分发挥自由职业人员的创新活力与资源优势,激发其在助力乡村振兴、盘活乡村经济中的潜能,象山通过整合资源扩销路、宣传推介强品牌、文旅融合添活力,全力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回乡创业、运营乡村,成功打造“艺术溪里方”“影视上盘”等一批特色村,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据统计,近年来象山已举办“寻美宁波”“国风雅集”等主题活动110余场,带动周边产业增收约2.71亿元,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在鼓励自由职业人员助力同心共富的同时,象山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上网下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此,象山制定了《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自治二十三条》,创新推出了“象漂说事”“剧组说事”“客栈说事”三大协商议事工作品牌,以及“象新力助梦计划”“星公益”两大服务品牌。目前该县共开展说事活动210余次,化解问题460余个,捐款捐物近70万元,受益群众近万人。 不仅如此,象山还积极探索参政议政主体外延机制,鼓励支持自由职业代表人士通过“丹山夜话”活动、《观察与建议》期刊、“两会”等平台资政建言,先后报送建议40余件,其中《关于加快星光影视小镇区镇融合的建议》等10余篇建议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 下一步,象山将持续深耕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以实践创新基地规范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全力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呈现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