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海宁:汇聚统战力量 让“共富潮”奔涌向前
发布时间: 2025-05-07 09:52:44
海宁市地处钱塘江北岸,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钱江潮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自然奇观,更孕育了这座城市“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精神风貌。随着海宁市统一战线“同心潮·共富行”的号角吹响,一群勇立潮头的统战“弄潮儿”正满怀激情,追逐同心共富的浪潮,以统战智慧和合力赋能城乡蝶变发展。乡村大地、山海之间,处处涌现海宁市统一战线成员施展才华聚力共富的“创新实践地”,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以社会服务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模式,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共富潮”动能。
从“蓄势”到“增势”,在扎根乡土中锤炼
“我们尖山村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大多数村民以种植水果为生,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和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水果常常滞销,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一次市委统战部部长结对联系村走访中,尖山村党委书记顾江林谈及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瓶颈。自此,一场“统战助力乡村共治共富”行动在尖山村悄然铺展。
去年以来,海宁市委统战部以尖山村为试点,从民主党派、知联会、新联会等统战组织中遴选18位优秀党外青年骨干,组建农文旅规划优化提升、共富果园、电商直播等3个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会商10余次,依托各自优势,为尖山村赋能增势。
在海宁,统战力量助力乡村正在不断地向全市村庄辐射。去年4月,农工党海宁市基层委“同心共富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斜桥镇黄墩村举行,这已是海宁农工党下沉党派医疗资源设立的第三个基地。“我们组织中医院支部专家医生定期坐诊,一年来出诊127次,服务200余人次,将健康带到村民的‘家门口’,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农工党海宁市基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丰富资源下沉,同心共富的脚步也迈入了田间地头。在上林村,池塘里一尾尾锦鲤游弋生姿,成为村民的“共富鱼”。“普通品种的锦鲤都可以卖到1500多元一尾,基地里设立了尚领锦鲤共富工坊,现在吸纳了一批村里农户在这里做长期工,每人每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海宁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锦鲤工坊负责人缪学锋说起村里的改变,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从“转变”到“蝶变”,在文旅浪潮中激荡
2018年,云龙村携手浙江三又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40亩闲置羊场改造成集艺术、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创意园区。废弃汽车、钢筋铁板在匠心雕琢下化身艺术装置,田园风与工业风碰撞交融,乡村摇身一变,成为“露天艺术博物馆”。“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个废弃羊圈?”“云龙蝶园·同心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负责人华宝娟感慨道。
紧跟近年来研学经济的热潮,蝶园积极与海宁市中小学研学实践中心展开联动,开辟全镇首条绿色生态研学精品线,打造“同心新经济研学之旅”线路。每年,2.5万名学子慕名而来,研学产值超500万元。文化润乡,产业兴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正以蝶变之姿,在共富的大潮里熠熠生辉。
远眺钱塘江畔,直升机缓缓升空,游客们俯瞰着脚下的城市,感受“低空经济”带来的震撼与机遇。嘉兴市留联会副会长、海宁市侨联委员李天,学成归国后便在家乡创办了云翊航空公司,开通了海宁市首条低空观光旅游线路。
如今,总投资2.2亿元的云翊创新临空体育基地已在胡斗村破土动工,未来不仅能承接国家队集训,还将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热门打卡地。“我们不仅要让更多人体验飞行的自由与惬意,更要让这一产业带动本地就业,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样本,让共富梦想在蓝天之下翱翔。”站在低空经济风口之上,李天满怀信心。
从“输血”到“造血”,在山海互融中奔赴
武义县坦洪乡塘齐自然村是一个仅有160人的畲族村落,香榧产业却早已扎根十余载。尽管产出的香榧品质上佳,但品牌附加值始终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
“为了让民族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我们依托海宁市场优势,设立对口援助专柜,组织爱心企业认购、社区团购,助推农特产品品牌化。”海宁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观潮节、梨花节、蚕花庙会等活动期间,海宁会集中邀请武义县7个民族村参展,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飞地抱团”消薄项目已连续四年为武义县7个畲族村分红160万元,助力白衣坑村金丝皇菊、锦源村莲子采摘、枇杷基地等特色产业兴旺,西畈村“乡村直播间”更为农产品销售插上数字化翅膀,让“山海共富”更具活力。目前,该项目已惠及1600余名畲族群众,占武义全县畲族总人口的15%,实实在在提升了增收渠道,让共同富裕的愿景在民族乡村落地生根。
2018年以来,海宁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嘉兴市委统战部关于民族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双百村结对”和“同心共富·百村结对”行动,先后与丽水莲都区老竹镇赤坑村、遂昌大柘乡柘溪上村开展结对帮扶,累计投入资金60万元,为民族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化帮扶成效,海宁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创新工作机制,联动各级统战组织成立“同心共富服务联盟”,以“系统化整合、项目化运作、组团化服务”模式,精准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在产业帮扶方面,服务联盟积极参与打造武义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花田小镇等4个特色共富园区,帮助武义、莲都、景宁等地86个经济薄弱村破解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难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民生帮扶方面,聚焦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贫病家庭等困难群体,广泛开展“助学、助教、助医、助困、助居”等扶助活动百余场,累计惠及困难群众2万余人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干托举民族乡村发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