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聚力联心同谱“奉甘”协作曲 民族融情同绘共富“石榴红”
发布时间: 2025-05-21 15:33:24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机遇,紧紧抓住劳务协作、产业导入、资源盘活、队伍援建等关键环节,持续做深做实和对口民族地区四川省甘洛县的两地和美共富新篇章。
技能提升,劳务协作拓宽增收渠道
为激活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奉化区委统战部联合区工商联、区侨联、各级商会等单位,广泛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点对点”输出的方式,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输送到奉化,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工资收入。
布拉夫吉莫夫妇是四川凉山州甘洛县普昌镇眉山村的村民,此前主要依靠种地和养殖牲畜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3万元。在了解到奉化的就业政策后,他们积极对接并前往当地就业。如今,两人每月在扣除日常开支后,个人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家庭收入显著提高且更加稳定。
在牵头各单位深入参与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同时,奉化区委统战部还协同当地人社局,发动侨企、商会会员企业等,开展车间帮扶和技能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上岗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近3000人完成岗前培训,一大批劳动者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提供的平台成功找到了工作。
链式对接,优势产业注入共富源泉
产业兴旺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奉化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积极搭建奉企入甘桥梁,引导推动优质企业投资甘洛。如今的甘洛,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一个个养殖基地等共富项目拔地而起,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凉山州长荣索玛服装智造公司是在甘洛投资的奉企之一,创新采用民企主导、国企参股、校企合作等模式,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80余人,年均发放薪酬300余万元。
位于甘洛奉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鲈鱼养殖园区,投资3900万元的6组鲈鱼养殖生产车间已建成。公司总经理庞新军介绍,园区年产鲈鱼90万斤,年产值约1600万元,创造了27个固定岗位,吸纳6名脱贫户就业,年务工收入达384.6万元。
在引入产业的同时,助力本地好物输出。奉化区委统战部积极联动宁波中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宁波庞大的消费市场,打造甬凉“两地仓”项目,为甘洛农特产品提供免费的仓储和配送服务,让优质甘洛农产品走进宁波市民的餐桌。自2021年11月运行以来,甬凉“两地仓”出入货物已超5100多吨,降低运费约50%,提高时效约40%,帮助甘洛农户增收15%以上。
要素整合,特色资源撬动振兴亮点
近日,凉山州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梨李芬芳”园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以“月石梨韵绽春晖 团结好景启新程”为主题的第三届梨花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启幕,吸引数千名游客共赴春日之约,共享春日美好。
甘洛县作为凉山“北大门”,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彝族文化双重资源。为破解当地发展难题,奉化区委统战部召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专家团队开展“资源解码”行动。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走访,将统战智慧与当地资源深度融合,为甘洛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甘洛县瓦姑录村梨文化底蕴深厚,专家团队为其开出“三产融合”良方。在奉化区委统战部的牵线搭桥下,奉甘两地整合2900万元协作资金,引入奉化水蜜桃文化节的策划经验,打造“梨李芬芳”农文旅园区。
如今,梨花不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更成为村民的致富密码——80万斤优质梨果助力村民增收140万元,梨树认养模式吸引1500名游客成为“果园主”,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7.6万元收入……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奉化还特邀设计团队和非遗大师联动当地企业,丰富彝族漆器产品,打造梨花文创周边,不断放大文化富民的乘数效应。
补齐短板 推动医疗提质教育提效
2021年奉甘东西部协作伊始,奉化即选派了一批优秀医教人员赴甘洛援医援教,其中不少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他们以先进的管理经验、精湛的业务水准、无私奉献的责任心,通过“组团式”医教帮扶,推动当地医疗卫生教育事业有了质的提升。
春节期间,一封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温暖了甘洛县人民医院,信中写道:“自奉甘‘组团式’医疗帮扶开展以来,甘洛县人民医院多个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疾病老百姓不用再去县外就医,就近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不少前来就医的患者惊喜看到医院的变化,在硬件设施方面,该院已能与三甲医院相媲美,实现“硬设施”智慧化与“软实力”便民化的双提升。截至目前,医疗帮扶助力甘洛县人民医院推动了130余项管理制度改革,引入了便携式心电图机、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设备,并建成了覆盖县域的“心电一张网”,有效实现了基层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今年1月,该院凭借急诊抢救成功率99.4%、床旁结算率超90%的优异成绩,获评当地二星级智慧医院。
在教育方面,得益于奉化援建团队的帮扶,甘洛县教育事业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多项突破的跨越发展。
奉化教师团队走进甘洛县幼儿园、中小学、职高等各学段讲台后,多措并举完善年级职责、竞聘上岗等管理制度,为大山培养了一支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的教育队伍,并通过“名师工作室 + 师徒结对”等教育帮扶模式,重构甘洛教育生态。
例如,甘洛中学校长、奉化名师吴云威领衔的工作室开展学科交流20余场,推动“问题式”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教研创新。47对师徒结对传授教学方法,帮助该校实现连续三年本科上线人数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