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员郑皆红:让患者遇见更美的自己

发布时间: 2025-04-15 08:48:46    来源: 《团结报》 浏览次数:





  下班后,郑皆红在房车里继续整理更新病情记录。

□陈佳瑜 贾陈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内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停着一辆银色的房车。工作日的夜晚,车内的灯亮起,房车的主人——民革宁波江北一支部党员、江北区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郑皆红正在伏案工作。直到晚上10点多,郑皆红才算结束一天的紧张工作,简单洗漱后躺在房车的小床上准备休息。一周五天,她已保持这个习惯近6年。

郑皆红是江北区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的创始人,服务围绝经期妇女数千人,个性化跟踪指导小剂量激素补充,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阿妹人”。“我没什么大本事,只会干这些。”“还在探索中,要继续努力。”这位宁波市首届“最美妇幼人”、江北区“最美医生”谦虚地说。

半路出家 为理想执着奋斗

娇小瘦削的身材,干净利落的蘑菇头,圆圆的娃娃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弯弯的眉眼总是噙着笑意。若不是那些夹杂的白发,任谁都瞧不出郑皆红已经50岁了。

郑皆红学妇科专业出身,2008年随丈夫来到宁波,在市级一家综合型医院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四年病房的工作经历,对她而言是全方位的锻炼,不仅提升了医术,更造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工作品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012年8月,郑皆红来到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想法。“门诊中,我发现更年期妇女不仅面临身体上的不适,还因激素水平的变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郑皆红介绍,更年期是每个妇女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她渴望通过专业技术,帮助这一群体顺利度过这段“不美妙”的时光。向单位请示后,郑皆红来到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妇女围绝经期治疗方法,师从民革党员、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周坚红。

虽同属妇科大类,但围绝经期治疗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个体差异大,对郑皆红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她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地密集学习,啃专业书、钻研案例、门诊跟学,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通过接触各类案例,切身体会到这个“不是病”的疾病到底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更加坚定了开设专科门诊的决心。学成归来,她在江北区妇幼保健院首开更年期门诊。

以人为本 不辞辛苦获信任

潮热、多汗、焦虑、抑郁、失眠……有记载的更年期不适症状达1000多种,且伴随着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情况复杂多变。为此,除单位配置的工作电脑外,郑皆红的办公桌前还放了一台私人笔记本电脑,小程序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病人的检查数据,俨然一个小型数据库。“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电子化是为了方便实时查阅和系统管理,也能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科学追踪和定向分析。”郑皆红说。

所有档案,郑皆红还同时做了纸质版,足足有40本文件夹。这些郑皆红眼中的“宝贝”填满了两个大书柜,里面是专科门诊成立以来的1600多份HRT(激素补充治疗)病历。一份HRT病历,少则数十张,多则上百张,除了常规的基本信息、身体指标,还有各类疾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每次的用药剂量。黑笔作记录、蓝笔作补充、红笔划重点、五角星的部分需要额外关注复查……这些旁人眼中的密语,正是几年来郑皆红一笔一画记录下来的。

更年期门诊患者多数需要长期跟踪治疗,性情温和、心思细腻的郑皆红和很多人处成了朋友。“这次指标挺好的,记得3个月后再来复查。”“药吃完了要及时配,可不能随意断啊。”对于初诊病人,郑皆红总是格外用心,打电话提醒下次就诊时间,告知治疗初期随访体检和药物调整的重要性。

郑皆红深知,对更年期患者来说,倾听和宽慰有时候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遇到心情不顺的患者,她会抽出时间做开导,往往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为此,她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某次复查,郑皆红发现病人情绪低落,询问后得知其家中的顶梁柱罹患癌症,本就饱受病痛折磨的她一时无法接受,导致病情反复。郑皆红特意关上门,聊起了自己与病魔斗争的故事,鼓励其振作起来。据了解,最久的一名患者已跟随郑皆红治疗长达十年,更有患者移居香港后还每隔半年飞回来找郑皆红复查开药。“说实话,病人对我的信任和依赖超乎了我的想象,这或许就是这个门诊存在的价值。”郑皆红动情地说。

房车为家 探索服务新模式

除诊室外,郑皆红还有第二个办公场所,就是6年前丈夫背着她偷偷买的那辆房车。“当时有计划,等女儿上大学后,我俩有空就开着房车去各地旅游。”结果诗和远方还没来得及实现,房车就被郑皆红用来办公了。因为家离单位远,算上堵车时间单程通勤近1小时,郑皆红觉得来回路上太浪费时间,加之女儿去了外地上学,丈夫工作忙常年住宿舍,她就索性把房车开到了单位。

“房车虽小但五脏俱全。下了班,在车里煮点面条,有时去外面吃点,生活简单自在。”郑皆红说,节省下来的时间,自己可以更多地投入病历整理和与病人沟通上,感觉更有意义。

门诊量大的时候,郑皆红会带着来不及整理的档案和录入的数据,在房车里趁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完成;房车私密性好,她还能和患者聊天视频,听听她们的诉求,或者在微信群里回复消息,释疑解惑。“遇见更美的你”是郑皆红为更年期病友开设的微信群,目前,四个微信群几乎全部满员。下班后,她和这群老朋友“云上”相聚,大家互相分享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郑皆红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或普及一些饮食运动的健康小知识。

前两年,郑皆红开始了长跑运动,热心的她趁此无偿做起了“快递员”:统计近期周边需要取药的病人,根据居住地点规划出自己的跑步路线,一路跑着将药送货上门。“本身就要跑步,顺带送个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自己的身体锻炼了,对病人来说也方便了。”郑皆红说。

因师傅是民革党员,郑皆红与民革结缘。2015年8月,“民革浙江省委会‘博爱·牵手’服务基地”暨“江北区围绝经期妇女关爱中心”在江北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成立,成为宁波首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妇女围绝经期关爱中心。10年里,郑皆红和基地成员一起组织策划了各类义诊宣讲活动数十场,让围绝经期妇女对更年期不再讳莫如深、避之如虎,成为民革组织服务基层、造福群众,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张亮丽名片。

郑皆红表示,行医本就是“至精至微之事”,用仁心和敬业守护百姓健康,自己责无旁贷。“今年我已有计划进修营养学方面的课程,希望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