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基层动态
舟山定海:激活统战名人资源 打造文化 IP 新地标
来源: 宣传处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19:29

作为全国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拥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商帮精神。近年来,定海区委统战部以文化为纽带,深入挖掘海洋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统战文化阵地,在传承与发展中凝聚共识,助力定海焕发新活力,绘就了一幅统战工作与海洋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画卷。


古韵今声,于交融中凝聚思想共识


在东城门遗址陈列馆,了解定海古城历史沿革、名人传记;登上奎光阁,俯瞰古城夜景,领略定海的古今魅力。今年,定海区“两会”期间,港澳台侨代表人士走进定海古城,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定海重现了昔日风采,风貌焕然一新,让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香港定海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虞立彭感慨道。


定海古城微更新项目自2021年启动,历经三年改造,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生活肌理。位于古城一隅的聚奎弄,修缮一新的舟山民建会员之家——百年老宅刘鸿生故居,以“数智赋能+文旅融合+统战实景课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刘鸿生励精图治的创业故事和兴教乐育的爱国精神。作为“之江同心 同舟之旅”定海研学路线的重要点位,这里也为广大统战成员提供了思想学习、参政议政、联谊交流的平台。


名人故居是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去年以来,定海区委统战部组建了由统战名人后裔、统战团体代表、属地统战干部、故居负责人、专家学者组成的“统战名人文化五人团”,通过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常态活动制度、联动交流制度、联络联谊制度、融合开发制度等“五大机制”,有效提升统战名人文化及阵地建设活性开发。在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名人故居得以系统修缮与科学保护,各故居累计接待各族群众及区内外统战团体150批次、4000余人次。


在擦亮古城金名片的道路上,定海统一战线步履不停,多次组织调研组赴古城考察,开展座谈交流。今年定海区“两会”上,定海区知联会会长毕毅带着调研成果,围绕古城建设、文物保护、业态招商等内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古城业态发展中招引培育老字号品牌的建议》,为古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继往开来,于传承中焕发定商精神


在定海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画卷里,定海商帮文化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篇章。近代以来,定海商人以“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崇文重商、诚信务实”的精神为指引,突破海岛地域限制,从上海滩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留下了深厚的“定海商帮”文化内核。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这份历经百年积淀的定商精神,如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华彩?


近年来,定海区委统战部重拾商帮文化,创新打造商帮(侨界)文化廊,构建起集文化展示、思想引领、联络联谊于一体的统战文化新地标。


在东海云廊东山段不远处,全长千米的定海商帮(侨界)文化廊巍然矗立,诉说着定海商帮跨越百年的商业传奇与家国情怀。该文化廊以“金融商贸”“实业大家”“航运奇迹”三大主题为脉络,运用数字建造工艺结合石材精雕技艺,立体呈现朱葆三、周祥生、董浩云等7位商界翘楚的创业史诗。


“我们创新采用了‘专家指导+侨界参与+第三方合作’共建模式,将海洋文化基因、家国情怀元素与现代艺术表达深度融合。”定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参观者还可通过数字互动二维码,了解定商生平故事,与他们开启一场跨时空对话。”


先辈们用实业报国的赤子之心,铸就了定商精神,也成为新时代企业家所需要的精神坐标。


在首场“商帮潮涌定海山 共启时代新征程”活动中,森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佳蓉分享道,“大海孕育了祖辈宽广的胸怀,也让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定商精神。”作为新生代企业家,她在接过父辈接力棒时,不仅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带领集团获评全国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在定海区委统战部、定海区工商联、定海区侨联的支持和鼓励下,近年来,森森集团主动采取“一企多村”的帮扶形式,高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和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实现人均月增收4500元。


薪火再续,使命传承。在新时代定商精神的引领下,定海深入开展统一战线“结伴共富·三名结对”活动,深化“万企兴万村”“千侨帮千村”行动,近三年推动63家民营企业与40个村开展结对帮扶,累计捐助420余万元,吸纳就业人数1193人;成功促成7对涉侨企业与村社建立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365万元,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快慢相济,于发展中促进民生富足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课题下,定海区委统战部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的“快”,又兼顾文化积淀的“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文化供给、打造特色品牌,在文化与经济高质量互动交融中,以统战之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方面,定海快速布局“统战+文旅”项目,迅速提升区域经济活力。通过建设乡村艺术馆、56同心园、留下艺舍、燕归来等12个统战功能阵地,打造多功能弓箭馆、嵌入式同心会客厅、禅林露营等多样化文化共富场景,构建了多点分布、片区联动的“一站式”文化共富圈。


2024年6月,定海“56同心园”开园仪式暨第一届全国无瞄弓乡射大赛在新建村南洞艺谷举行。各民族代表身着节日盛装,以鼓舞人心的表演展示了民族艺术魅力,传递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团结。“为确保园区长效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和利用全市统一战线‘共富包’基金,邀请民族文化专家、金牌文旅项目策划师,引入民族弓箭、民族服饰试穿等特色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局面。”定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园区运作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体验人数突破2万人,盈利20余万元。


另一方面,该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以“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培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依托小沙“三毛祖籍地”地缘优势,深耕三毛文化IP,连续举办五届“三毛散文奖”,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评选优秀作品2600件,配套设立三毛研究会,建设中国散文创作基地等文化空间,举办全国性散文创作论坛、文学讲座等系列活动,提高知名度。


定海充分发挥三毛祖居舟山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开展宣传引导、学术交流、文化展览等活动,近三年累计吸引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挪威、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批500余人次参观;品质化打造三毛散文奖陈列馆、三毛心忆空间石榴红共富基地等点位,推出“三毛流浪营地”露营文化节等引流活动,将统战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动能。去年,小沙三毛文化村年均游客量超15万人次,实现文化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