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民企的“破局密码” 2025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深度观察

发布时间: 2025-11-05 15:49:36    来源: 浙商之家 浏览次数:

11月1日,2025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暨政企同心系列活动在长兴龙之梦会议中心举行。

初冬的南太湖,碧波万顷。11月1日,2025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暨政企同心系列活动在长兴龙之梦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不是一场寻常的庆典,而是一次关于创新、责任与未来的深度对话。

主席台上,省市领导与36位优秀企业家代表比肩而坐。开场视频《征途》中,“挑战”“勇气”“抉择”“信心”逐一闪现,最终定格在“相信·向‘新’的力量”——这既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更是湖州乃至浙江民营经济破浪前行的时代课题。

活动前夕,记者走访了多家湖州代表性民营企业,从他们的生动实践中,触摸到了这座城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脉搏。

技术突围:从“卡脖子”到“争第一”

“终于等到用国产高端五轴机床为中国制造正名的机会!”现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黄鹄机床董事长黄文波的这句开场白,浓缩了十年磨一剑的信念。聚焦高端五轴联动复合加工中心的黄鹄机床,正以核心自研彻底改写高端工业母机市场格局。

“从主轴、铣头、转台到数控系统二次开发,我们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黄文波介绍,落户长兴后,在政企协同支持下,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搞研发、抓生产。当海外高端机床对华限售时,凭借对微米级精度的极致追求,黄鹄以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在与强手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其突破的里程碑之作——2024年交付的首条全国产化航空发动机机匣柔性生产线,完全对标德国顶尖水准。

数据描绘轨迹:2025年黄鹄销售额预计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105%。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300台高端五轴机床,年产值12亿元。

这类从“卡脖子”到“争第一”的突围在湖州并非孤例。

在长兴,国科炭美董事长陈成猛博士带领1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从山西整建制南下。得益于“南太湖精英计划”A类政策的鼎力支持,短短3年间便建成国内外首条煤/沥青基千吨级硬炭生产线,成功跻身浙江省种子独角兽TOP100强。

“湖州对创新的渴求、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陈成猛的话道出了创新型企业选择湖州的关键——这里有最适合创新生长的土壤。

开幕式上发布的《湖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25年湖州有7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攀升。更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如黄鹄机床、国科炭美般的新锐力量,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行业规则制定的新阶段。

聚光灯下,一场新老对话引人深思:行业“老将”久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志江与创业“新兵”黄鹄机床董事长黄文波同台。“二次创业远比首次艰难。”周志江坦言,依靠的是对“长特优、高精尖”的坚定支撑。“创新并非彻底颠覆,而是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承中开辟新增长极。”黄文波的体会与之深度共鸣。

这份新老交融、守正创新的内核,正是新时代浙商精神的最好诠释。从“敢为天下先”到“创新驱动发展”,湖州企业家以实践一再证明:唯锐意创新,方能在变局中勇立潮头。

生态赋能:政企同心的“湖州样本”

在德清莫干山镇,一座现代化“菌工厂”共富基地高效运转。智能化生产线上,金耳菌在标准化环境中茁壮生长。这个由镇强村公司投资、浙江加州菌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共富基地,预计年产金耳菌鲜品250吨,每年保底收益50万元以上。

“遇到难题,县领导带队专班第一时间现场协调解决。”总经理吴志广的感受,映射出湖州政商关系新生态——从“管理服务”深化为携手共进的“发展合伙人”。

安吉青年企业家丁晨的创业路同样见证着这份陪伴。他领衔的龙威家具投资3.2亿元建设智能绿色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县里服务专班全程保障。”作为县跨境电商会长单位,龙威2024年跨境电商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年增速稳定于15%-20%。

这种“亲清”政商关系在颁奖环节激起强烈共鸣:当企业家将“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奖”郑重授予政府部门时,全场掌声如潮——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这一精心设计,正是对新型政商关系最生动的解读。

随后,区县主官向二次创业企业家代表赠送量身定制的“一企一策”政策礼包,内容直面痛点——从项目审批提速到金融精准滴灌,从人才引育强化到市场开拓助力,靶向发力破解发展瓶颈。

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在致辞中指出:“湖州民营企业的亮眼成绩,既是企业家辛勤耕耘奋斗的结果,更是党委、政府贴心服务的结晶。”

市委书记陈浩的表态更加掷地有声:“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用一座城市最大的诚意,为企业家雨中打伞、雪中送炭、烈日遮阳。”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行动指南。

从“店小二”进阶为“护航者”“合伙人”,湖州探索的政企协同新模式,为构建高水平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湖州样本”。

价值重构:向“强”向“优”再出发

德清莫干山脚下,百德纺织正在重新定义传统产业的价值。董事长许志伟将千年植物染色技艺融入现代户外运动服饰,不仅引入四家知名香云纱厂商,还吸引了植染工艺师宋立、蜡染专家吕家麟等顶尖人才加盟。

“我们要构建‘研发-生产-传播’一体化的植染产业生态。”许志伟的规划,是与权威机构共建植染色彩数据库,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引领非遗技艺迈步国际市场。这不仅关乎产品升级,更是一次价值维度的深刻重构。

开幕式播放的视频《担当》,则展现出湖州企业家的另一重情怀:疫情期间的慷慨解囊、乡村振兴的产业帮扶、共同富裕的公益践行……当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连坤明亲自为“银杏奖”“湖颖奖”获得者颁奖时,这既是对企业经济贡献的肯定,更是对社会价值的褒奖。

珀莱雅的公益行动、吉利的产业扶贫、龙威家具的绿色制造、国科炭美的“双碳”贡献……越来越多的湖州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从追求规模到注重品质,从单一效益到综合价值,湖州民营企业正在完成一次深刻的理念升华。这种转变,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活动尾声,18位嘉宾共同启动光柱,《潮涌南太湖》的旋律响起。舞台上,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代表高举希望之旗——这是一代人的接力,更是一座城市的宣言。

从“相信”到“向新”,湖州民营经济完成了精神内核的升华:相信市场的力量、创新的价值、奋斗的意义;向新技术进军、新产业拓展、新价值追求。

黄鹄机床十年磨剑终破高端工业母机壁垒,国科炭美3年跻身独角兽引领新材料赛道…… 这些鲜活的实践,不仅是“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精彩答卷,更是浙江民营经济在新征程上以“向新”之姿破浪前行的生动缩影。

南太湖潮涌,奔流不息。这股磅礴的“向新”之力,正融合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