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新闻发布会问答摘要

发布时间: 2025-11-17 09:00:27    来源: 《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11月14日,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在杭州胜利举行。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深入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11月15日,中共浙江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全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理解把握“十五五”时期浙江的发展目标

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财办主任汪全立介绍,我省“十五五”的发展总目标,经过省委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可以从4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充分彰显了浙江先行示范的使命自觉。中央明确要求,浙江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这意味着浙江必须在2030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决定性进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浙江总体上是按照比全国提前5年来把握和确定目标。

二是“决定性进展”和“生动图景”一体贯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就呈现出来了。要率先呈现生动图景,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走向纵深、攻坚突破,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的成果。

三是目标生动具象、可感可及。《建议》提出的“六个重大突破、六个更加”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展开,系统展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所要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是群众和企业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

四是目标有明确的定量要求。省委《建议》提出,到2030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这是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呈现“生动图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指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

浙江改革创新的三个着力点

去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重要要求和省委“132”工作部署,一体推进13项重大改革、15项重点任务和27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和重要成果。省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朱卫江答记者问时表示,《建议》强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接下来,浙江改革要增强“走前列、作示范”的责任意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案例即路径”,坚持尊重基层首创,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三方面。

一是着力改出创新浓度,在做好“两篇大文章”上下更深功夫,加快创新浙江和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人才有序流动共享,深化人才“双认”“双聘”等改革,做深做透教科人一体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四题一评”等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出产业生态优化,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拓展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二是着力改出特色亮度,在增强提升优势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擦亮浙江系列金名片。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迭代升级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一批企业治理现代化的标杆企业。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深度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深化新一轮义乌国贸改革。进一步践行“两山”理念,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三是着力改出民生温度,在持续缩小“三大差距”上下更实功夫,让人民群众在迈向现代化中有满满获得感。深入实施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理念、方法、机制,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深入实施“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优化收入结构,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性,推进教育、医疗、托幼一体等领域改革,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介绍,到2030年,我省力争创新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重大突破,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研发投入强度达3.5%左右,全省科技创新投入1万亿元以上,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以创新浙江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保障,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培育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接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持续产出标志性原创性成果。深入实施“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深入实施“135”人才强省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深化人才流动共享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和“四题一评”机制的联动实施。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三是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坚持“创新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从“着眼于事”向“着眼于人”转变。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汇聚创新浙江建设强大合力。

继续加大对“人”的投资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五五”期间,浙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举措?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人”的投资,加快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具体围绕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提供更优质均衡的教育、健全覆盖更广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浙江、促进更高质量的人口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几个方面展开,让人民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中有更多获得感。

以更大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回顾“十四五”时期,浙江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合作,推动全省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答记者问时,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向军表示,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作了专章部署,释放了我省坚定不移走“开放路”的强烈信号。“十五五”时期,省商务厅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稳”就是稳外贸、稳产业链供应链、稳企业稳就业。“拓”就是坚持内外贸一体谋划,国内国际市场一起开拓。“调”就是加快调整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优”就是做强做优“地瓜经济”,推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互促。

二是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重点是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做深“平台打造+市场培育+模式创新”文章。更高水平办好数贸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拉动力。

三是增强开放枢纽辐射作用。紧扣“枢纽建强”,深入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提速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现代化“数字贸易港”,持续完善“枢纽+通道+网络”整体布局,为全省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是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开放环境。坚持“流程+单元”改革思路,不断优化货物、资金、人员、数据等要素流动环境,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高质量外资聚集地。

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全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缩差共富”指明了方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介绍,坚持目标不变、思路不变、打法不变,一体推进“四力强城、三美兴村、双向融合、全域富民”。

在强城上,重点推动县城和中心镇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县城关键支撑,做大做强中心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完善落实“1+3”帮扶机制,持续做强山区海岛县“一县一业”。

在兴村上,重点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有机融合,全域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兴村的关键在于兴业,持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兴村的潜能在于组团,要健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机制,到2030年,和美乡村要实现全省域基本覆盖。

在融合上,重点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一体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打造城乡便捷高效“生活圈”,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同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大动脉”,真正做到城乡双向奔赴。

在富民上,重点推动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互促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四治融合”机制,提振农民精神风貌。

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高点

“十五五”时期,如何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佟桂莉说,人工智能不只是一个行业、产业,更是一个时代。浙江顺时应势、彰显优势,提出在“十五五”时期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重点要抓好三项举措:第一,主动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高点。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自主芯片、数据技术等方面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体系化提升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坚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进“人工智能+科学”,建设应用科学基础模型,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第三,积极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发展生态。系统构建开放、协同、多元、可持续的繁荣产业生态,为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营造最优环境。

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杜旭亮介绍,“十五五”时期,浙江将继续坚持“政府造环境,企业造财富”,加快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一是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降低民营经济参与新能源等领域投资门槛,依法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打造创新生态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省域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三是加强各类经济政策协同,持续迭代实施“8+4”经济政策和“4+1”产业基金,落地落细“政府无欠款、浙江无欠薪”等创新举措。四是推动国企民企高质量协同发展,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国企民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扩大创新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