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播出以来,以其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溯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颖解读而备受关注、广受好评。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离不开守正创新的原则指导,离不开对现代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过程中,守正与创新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守正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指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话语表达、叙事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性,将科学性与创新性结合起来,使党的创新理论散发出真理光芒,使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进去、品出味道、感悟力量。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首要原则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精神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的深层要素,体现为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观念等,一经形成就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持续发挥作用。专题片第一集讲述浙江精神时,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从历史深处走来,渊源于浙江的发展实践;另一方面也阐发了其孕育时代发展动力、激励浙江人民不断超越自我、创业奋进的能动作用。专题片阐释“八八战略”体现出的系统观念、解读文化调研时的大历史观、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中的人民立场等,都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因此,增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有效性,要运用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将其作为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基本遵循和锐利武器。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夯实内容根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关键是要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逻辑,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特别是着力从学术基础、实践关怀、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等维度,发掘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和实践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征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茹古涵今、汇通中外,是引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光辉旗帜。然而,这一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发展成熟有其内在规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系列思考与实践,无疑就是其文化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渊源。循迹溯源,感悟真理。专题片通过“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四个方面,架构起涵盖“古今中外”文化传统、囊括各行业各领域实践成就的内容体系,充分展现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必须坚持“两个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从“黄帝祠宇的叩问”到“古声今声钟声一壑”;从传统治理理念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到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南孔祭典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盛世修典到古迹遗址保护;从“悟空一棒”到“水袖一挥”;从“西湖一景”到“村咖一杯”等。这些文化建设的思索无不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拓展了广阔的理论传播空间,使党的创新理论迸发出巨大吸引力和感染力。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还应当注重话语转化,实现内容表达的大众化。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点,要想传得开、传得广、传得深,必须将抽象表达转化为群众熟悉的日常叙事,形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体系,构建既“接地气”又“抵人心”的话语表达,从而完成理论从抽象概念到具象情感的认同。专题片第二集通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两只手”“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等生动话语表达,科学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之问,生动展现了文化理论的实践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专题片第三集中的永嘉昆曲的保护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集中“村咖”的创业故事、作出不平凡壮举的时代楷模等,让我们真切见证了文化如何改变生活、凝聚共识、推动发展,通过一个个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温度的故事,使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真理力量。 (作者王赟鹏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