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基层动态
宁波奉化:“农好奉化”招募乡村CEO 激活统战力量打造“乡创共同体”
来源: 宣传处 发布时间: 2025-01-08 14:51:01

“营”在乡村,“甬”创未来。近年来,宁波奉化的田间地头上演着一个个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奉化区统一战线围绕“千万工程”,构建“专家+创客+农户+村集体”的“乡创共同体”模式,引导“新农人”用“拿手绝活”成为农民的“合伙人”,并带动一批“新农人”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激活乡村经济,共同绘就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锦绣画卷。


广招严选农民“合伙人”

配优乡村振兴CEO


“基地的西瓜、小番茄味道不错,可以增加几款水果拼盘。”宁波奉化区江口街道张村的村支书张旭和该村CEO章健敏正为农文旅融合出谋划策。


什么是乡村CEO?简单说,就是乡村运营师,是乡村振兴的职业经理人。近年来,奉化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海内外引入和培育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CEO,他们中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侨商、留学生和大学教授,一道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该项工作连续3年蝉联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


奉化成为宁波市乡村CEO运营试点后,综合考量乡村特色、村庄环境、干部能力等因素,按照“村社自我推荐、镇街初核申报、区级实地踏勘”程序精选先行先试村庄,筛选确定溪口镇栖霞坑村、西坞街道金峨村等10个行政村为全区首批乡村运营师(团队)试点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该区坚持“好团队优先、大公司优先、大投资优先”的“三优先”原则,高质量举办“农好奉化”乡村CEO招募大会,邀请110余名专家学者、乡村运营人才(团队)与试点村开展圆桌会商、现场洽谈,并组织与会人员赴试点村实地考察、现场交流,为开展合作打下扎实基础。去年4月,西坞街道金峨村与中铁建城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乡村运营团队开展合作运营,吸引10余名复旦、同济等高校人才扎根乡村、发展乡村。


答好乡村运营“必答题”

提升乡村品牌口碑


如何深度挖掘乡村资源,因地制宜做好一村一品?这是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的“必答题”,也是乡村CEO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溪口镇栖霞坑村乡村CEO陈琳琳着眼融合乡村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的农创、文创、美学手作工作室等业态项目,成功打造“沄野和光”乡村联合度假社区品牌,去年以来,栖霞坑村累计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同比增长30%。


在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紫金釉传承人、奉化区新联会理事邬斌旭联合汤圆制作、古砖瓦烧等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立足农业特色和优质景点,设立“同心汇·非遗体验基地”,引导开发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研学旅行等亮点农文旅项目,实现产业由封闭单一的小范围循环向开放的农文旅融合模式转变,再次助力千年古村迸发新活力。


以乡村CEO为纽带,奉化还持续挖掘本地农产品重要特征,以投资智慧运营、促进城市资源与乡村资源双向流动为抓手,打响奉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奉化水蜜桃、奉化雷笋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5个土特产成功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乡创共同体”,解决了乡村产业“低、小、散”问题,以抱团的方式实现“1+1>2”的效果,持续吸引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向镇域流动,助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


资源赋能创新“金点子”

优化乡村发展矩阵


在“同心淘桃”共富创吧,九岙水蜜桃园主理人、新联会副秘书长林东杰正在为桃农们解答水蜜桃种植搭配方案、桃园机械设备使用、桃园入侵物种防治等问题。去年7月,奉化区新农人·新阶层“同心淘桃”共富创吧正式揭牌,以“桃”为媒汇聚周边新农人群体,以“乡创共同体”的模式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共富创吧平台的设立拓宽了新农人就业创业渠道,通过“桃产业链+”推进水蜜桃等农副产品的科研、产销,辅以种植、采摘等实地体验,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造热情,累计带动就业1000余人,吸引了200多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此外,奉化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地的实施意见》和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不少于9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运营补助,同时推出“农业创业贷”等惠农金融产品6个,授信达19亿元,以真金白银破解农业创业项目融资难题,让乡村CEO在广袤乡村中施展拳脚、实现抱负。


为了让人才聚得拢也能留得下,奉化成立了乡村CEO联盟,开展“共富围炉会”等创业经验交流活动11次,帮助解决创业相关问题20余个,并积极借力高校智库资源,通过举办运营方案赛马比武、主题沙龙、实践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等系列活动,推动校地之间良性互动、村庄之间共同成长。


乡村内生动力的激发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随着一个个乡村CEO的“好主意”“金点子”在乡村落地生花,率先引进乡村CEO的农村正奋楫争先、阔步向前。如今,53名专业乡村运营人士已进驻全区10个试点村,落地项目22个,吸引资金3800余万元,平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77万元,帮助解决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1600多人次,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这场双向奔赴让乡村振兴底气更足、成色更亮,让乡村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