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京杭大运河南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GDP总量2367.73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今天的余杭,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对全省全市的担当和贡献持续提升,而在这之中,越来越多的侨胞侨眷以及新侨人士成为扎根余杭、助力共富的“生力军”,共同谱写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 以“侨”为桥 吹响“侨助共富”集结号 青年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动力。日前,“玉鸟杯”首届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余杭举办,赛事现场征集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未来医疗、绿色能源、新材料等6大领域项目101个,展现了侨界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与无限潜力。 近年来,杭州余杭区持续做强“玉鸟杯”系列活动品牌,创新实施“侨青来余”提质计划,挖掘侨界青年创效潜能,为高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目前仅未来科技城已累计引进海外院士16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05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30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614名,海归创业企业1200余家。 余杭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我们积极营造“海燕归巢”浓厚氛围,促进更多侨资侨智回归创富。” 为进一步发挥侨届人才效用,余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涉侨团体、项目方、投融资机构、产业孵化平台,串联研发、融资、落地跟踪等不同环节主体,推动成果高效转化,促进侨界青年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融互促。 青山环绿水,一步一风光。去年国庆长假期间,黄湖镇青山村举办了“青山有艺思”2024青山艺术生活季,吸引周边城市年轻文艺群体、亲子家庭等前来游玩,综合文旅收入达800余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侨青的努力。近年来,余杭联合黄湖镇侨联搭建集环保、公益、商业、金融为一体的开放性协作平台,吸引以张海江、张雷等10余名留学回国青年为代表的共计80余位“新村民”扎根青山创新创业,引入西湖绸伞工作室、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等艺术产业项目20个,增加就业岗位近300个。2023年,青山村村集体收入达到770余万元,近三年年均增长47.8%。 因地制宜 增强“侨助共富”驱动力 让乡村土地焕彩出新,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杭州余杭区积极整合镇街资源特色,深耕“侨助产业”实践,形成“一镇(街道)一侨一品牌”,提升侨助共富底色。 乡音未改,最难忘的是故乡情。沈燕是土生土长的余杭人,在外留学七年的时间里,她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2021年,沈燕返回家乡永安村,入职了村里的强村公司——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她从销售岗位做起,将留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竭尽全力推广永安稻香小镇品牌,传播余杭稻米文化。 2023年,沈燕竞聘成为下陡门村的乡村CEO。她通过走访村民小组,确定以自然资源为切入点,以下陡门村的美景、美食、美物为主线,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的共富之路。截至目前,下陡门村已举办研学、集市等活动10余场,吸引5000余人次,接待考察团100余个。 为了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沈燕和团队还创新数字化运营模式,打造的“野堤雅集”活动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直播出圈。据悉,该活动全年视频曝光量7300万,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达45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超50万元。去年1月,下陡门村被认定为杭州市第三批共富村。 放眼全区,余杭在“侨助产业”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落地余杭的标志性共富成果不胜枚举。如鸬鸟镇打造“蜜梨小镇”侨助农业品牌,自新侨项目“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带动鸬鸟蜜梨产量提升23%,15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年产值超2000万元,项目获“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称号;良渚街道擦亮“中国院子”新侨美宿品牌,在小红书上推出笔记1700余篇,带动增收约120万元,“中国院子·梦溪苑·泊品民宿”获评浙江省级“新侨美宿”;百丈镇建强“乡村博物馆”侨助文旅品牌,由侨眷创办的杭州农历博物馆等6座乡村博物馆,累计吸引游客超4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300万,非遗工坊与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过百万元。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发挥新侨人才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的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走好、走实科技共富之路。”余杭区委统战部(区侨办)相关负责人说。 各展所长 点燃“侨助共富”强引擎 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杭州余杭区推动构建“一核N点位”的“侨务阵地联络网”,创新实施“三同四联”工作机制,促进组织阵地作用发挥,指导成立“侨帮办”队伍,建立“侨帮帮”服务品牌。去年以来,该区开展“以侨为桥——走进径山话共富”等活动10余场,邀请6名海外侨领全程列席区“两会”,组织8名侨界代表参加区新春茶话会,为余杭共同富裕建设汇聚侨智侨力。 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往往离不开商业力量的支撑。为此,余杭不断加强与侨商侨企的联系,深化村企协作交流,共叙山海情谊,共谋发展新篇。例如,牵线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运盈通数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侨企与稻城乡村等西部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云签约、网络帮扶平台等方式,实现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目前已累计开展云签约活动4场,签订3年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集团采购框架协议,总计金额600万元。同时,区委统战部还组织区侨商会、留联会、欧美同学会与四川省母乡开展捐赠活动,捐赠金额达100余万元,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此外,余杭还充分挖掘侨界群体桑梓情怀,带动海内外侨界资源下沉,走出一条侨助公益的共富特色路。该区与余杭区慈善总会建立“余善同行”公益服务品牌,联合辖区侨团、侨企及侨界热心人士围绕互助帮扶、社会公益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例如,侨企杭州一楠五金工具有限公司为“中泰中学”捐赠建立“中泰中学一楠图书馆”;侨胞朱立琦创办“王斐声奖学金”,十余年来总奖金达100多万元,受益学子近500人,有效助力余杭教育事业发展。 未来,杭州市余杭区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系列部署要求,持续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鼓励并引导侨界人士向“侨助共富”行动聚焦,加速侨促共富的品质提升与成效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事业贡献余杭侨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