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巧用“1234”工作法 助推城市民族之花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 2024-09-09 09:52:17
曼妙的舞蹈、悠扬的葫芦丝乐曲、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近日,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白溪江校区举办了为期2周的第四届校园艺术节,通过开展主题宣讲、作品展示、艺术表演等活动,吸引全校1500余名各族师生齐参与。“学校致力于将‘莲荷谦谦 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衔接,坚持思政引领,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该校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东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践行“1234”工作法,谱写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美篇章。
一、明确“一条主线”,城市民族工作格局有“高度”
2004年,杨发念随滚滚人流踏上了从湖北巴东开往浙江东阳的长途汽车,从一线工人到当选杨家农民工租住地工会主席、市民促会副秘书长,十几年来累计发动并介绍老家600余人到东阳就业创业。依托“石榴红”工作室,他牵头组织各类文化、培训活动,举办暑期小候鸟“夏令营”13期,保障各族员工合法权益50余起。工会换届,新当选的13名委员中9名来自省外,“老乡管老乡,有事好商量,老乡一出马,事事有办法。”这是杨家小区管理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东阳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健全“市、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明确需求、措施、责任、时限“四张清单”,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教育培训、邻里议事、事务协商、资源共享“五位一体”的点对点融合服务,推动优化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五方面覆盖的互嵌式社区环境。
二、聚焦“两个重点”,民族团结进步根基有“深度”
“我想去采一朵冰山的雪莲花,坐在那草地上跟羊羔说说话……”去年7月,“童心迎亚运 同行向未来”2023年“小候鸟”夏令营启动仪式在一曲欢快的《娃哈哈》中拉开帷幕,近300名来自全市各小学的多民族营员齐聚中国木雕博物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木雕工艺非遗体验等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夏令营之旅。
日前,东阳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雕梁画栋 刀刻之源”研学线路入围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线路。依托全市优秀非遗文化,东阳市聚焦阵地提升和文化宣介两个重点,串联木雕、服饰、布鞋等博物馆群,在原有“一小时和融圈”基础上,打造“非遗+教育”为载体的“石榴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发馆藏资源“活”起来“火”起来的同时,吸引各族群众“融”进来“玩”起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新颖活泼的沉浸式体验、创新开发《木艺教程》《知·行》研学课程等形式,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宣传教育之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纵深推进。
三、完善“三项机制”,同心协力精准服务有“温度”
“合同款项已收到,太感谢你了......”今年2月,东阳市横店镇非警务处置中心接到一起警情,来自四川凉山州的阿尔子者订购了一批库存处理服装,因部分服装货不对板,退货后引发货款、运费等资金纠纷,涉及金额27万余元。吕忠民“老娘舅”工作室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了调解工作。在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及凉山州当地干部的共同协作下,经过20多天的细致调查和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意见,成功签订调解协议书。
为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东阳市以民宗工作“4+N”协调机制、城市社区多元管理机制为抓手,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依托基层网格、村社干部等队伍,充实退休司法干部、民促会等力量储备,在重点镇街设立民宗所、重点社区配强“石榴红”社工,强化与各族流动人员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联系沟通协作,合力推进矛盾隐患“排查预警、研判反馈、联动化解”闭环服务管理。
此外,东阳市还逐步完善走访联络机制,通过节日慰问和日常走访,常态化开展理论宣传和联络联谊,重点对民族代表人士、困难群众开展联络慰问,维系“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社会团结关系。
四、打造“四大链条”,各族群众融合发展有“力度”
为在阿克苏地区第三届“浙阿杯”职业技能大赛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阿克苏地区选拔赛中取得好成绩,今年3月,温宿县技工学校12名师生受邀在东阳职校东技校区参加砌筑、茶艺、瓷砖贴面等项目集训,通过针对性赛前指导,最终荣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主要得益于东阳方面为我们老师学生手把手教学,让‘新兵’变成了‘精兵’。”该校副校长魏勇说。
5月初,“浙里石榴红·石榴籽祖国行”阿克苏青年学子赴东阳开展了一场文化邂逅,在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学子们聆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吃、住、行、影、学、游、购”等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走进欢娱影视,在“雅歌儒服”等风俗习惯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近年来,东阳市聚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打造内外“宣教链”、志愿“人才链”、文旅“产业链”和就业“帮扶链”四大链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市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凝聚广泛的宣教合力。成立7支“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志愿开展纾困帮扶、纠纷调解、文明城市创建等同心服务。创新推出影视旅拍、情景剧场、沉浸研学等文旅新业态,融入秦风汉潮、明清古韵等非遗元素,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劳动协助和社企共建,以“订单式”企业需求培训打通就业“直通车”,促进各族群众安心就业,实现共富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