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青蓝同辉 撬动民企“传承创新”新增量
发布时间: 2024-09-25 08:57:06
绍兴撤地建市40余年,立于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民营经济革新变旧,正厚积薄发、活力迸发。当前该市民营企业正进入代际传承“黄金期”、变革创新“成长期”,为全面落实“三支队伍”建设相关部署要求,高质量推动“青蓝接力工程”一系列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守实业、强主业、拓新业,绍兴吹响民营企业“传承创新”奋进号角,主动织密一张网、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青蓝同辉,助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多措教育培训
织密“行动同力”一张网
“新生代企业家既传承父辈艰苦奋斗的企业家精神,又兼具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意识更强,经营理念更开拓。”一场由新生代企业家当主角的“之江同心 思享荟”活动圆满举行后,相关负责人解读道。据悉,“之江同心 思享荟”是绍兴2022年开设的主题活动,通过“三个一”的形式(确定一个主题、走进一家企业、开启一场讨论),为新生代企业家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新生代企业家放大格局视野、找准时代方位。
近年来,为扛起民营经济人士代际传承大旗,绍兴构建“阶梯式”培养链,精准打造“传承、创新、联谊、共赢”四位一体培育体系,以“思享荟”为例,“论坛+讲坛+实训”的多措培养形式蔚然成风。2024年上半年,该市开展“香港·内地企业的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研讨会、“之江同心 金智惠企”启航季研修活动、“创新发展·向新而进”主题活动,举办“双传承”示范培训班、新生代企业家能力提升研修班、银企助力青年企业家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家600余人,切实提升培育针对性、实效性。
重视民营经济人士活动参与度,更多抱团、凝聚人心、“玩”出名堂。绍兴组织企业家赴上海、深圳、清华大学、华为、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全球总部等名城、名校、名企,学习企业管理、人才建设、技术研发等,参与人数逾300人;健全完善新生代企业家传承导师制,“五个一”形式(组织一次师生见面、开展一次谈心交流、走访一次学员企业、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参与一次主题活动等)加强联系指导、沟通联络;联合国家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研、配合省委统战部赴绍兴调研企业家人才培育工作、开展上市公司新生代企业家代表专题调研走访,并召开现场会,详细了解企业家创业历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传承发展情况。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家培训情况进行服务跟踪,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人士队伍整体素质,据统计,2023年,该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6家、“小巨人”企业26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6家、“小巨人”企业107家;制定完成绍兴市“链长+链主”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列入省级试点;全面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星级评定,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坚定理想信念
下好“思想同心”一盘棋
绍兴始终锚定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四千精神”,进一步提炼“胆剑精神”。围绕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机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多场理想信念报告会、“越商永远跟党走”主题座谈会,挂牌成立阳明故里、经叔平纪念馆、浙江红创军旅文化园等20家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新生代企业家不仅要接好事业传承之班,也要接好政治传承之班,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不断筑牢坚定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绍兴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亟需向多元化培育路径要动能,围绕“同心同行·越商永远跟党走”行动,该市先后组织百余名民营企业家参观浙东清风馆、钦寸水库党史馆、秋收起义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发挥民营经济人士宣讲团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家讲给企业家听”主题分享会,举办“如何正确处理创新和传承”“学习先贤楷模·做新时代越商”等“双传承”主题活动,开设微型党课大赛、青年理论宣讲大赛等活动,近百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商会会长分享感悟。围绕推进“品质越商提升工程”,推动“越商精神”内核的提炼,该市完善企业家人才库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覆盖全领域全行业的领军和骨干企业家,不断提升民企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激活民营企业家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聚焦发挥作用
拧成“责任同担”一股绳
绍兴市区从建国前的一个县属镇,到如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现代化城市,70余载沧海桑田,城市发展能级不断跃升,离不开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鼎力相助。坚持践行公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是民营经济人士的优秀品格,“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平肩”,绍兴鼓励并引导一代又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对内提高和塑造企业家知名度和良好形象,对外展示绍兴籍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高尚情怀。
围绕开展“万企兴万村”专项工作,绍兴组织10余家民营企业赴四川省参加“知名浙商四川行”,35家民营企业赴衢州市考察交流,并鼓励企业赴湖北、贵州、吉林等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助力村企结对、乡村振兴。此外,还牵头推进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216个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吸纳就业人数12319余人。
“我们充分利用绍兴本地媒体,深入挖掘报道我市民营企业的新发展、新成效、新面貌,以及重点行业企业应变克难、化危为机的生动案例。”如负责人所说,在对优秀企业、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上,绍兴用好用活《绍兴日报》,开设“五创图强 四进争先 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等相关专题专栏,深化“讲述越商好故事、宣传越商好典型、弘扬新时代越商精神”活动,宣传选树绍兴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19例,推出相关报道50余篇,进一步讲好绍兴民营企业“传承创新”故事,为促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更多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