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整合资源 以民主党派所能服务山区发展所需

发布时间: 2024-09-24 15:27:09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优化整合资源

以民主党派所能服务山区发展所需

常山县委统战部

今年,民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基层委员会常山工作站在常山县中医医院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更多省级中医资源导入山区县医疗服务,助力常山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校院、院院合作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常山县以支持民主党派履职服务为落脚点,优化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有效发挥出各民主党派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积极作用。

重塑服务体系 “小实事”托举大民生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县内最偏远乡村到乡政府及卫生院所在地有20多公里,村民就医往往要先骑车、再坐车,辗转多次。为改善偏远山区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常山县委统战部聚焦山区“一老一小一弱一残”群体,联合全县6个民主党派在芳村未来乡村打造“同心U健康”基地,按照民主党派轮值、专家轮诊、技术轮训模式,每周由不同民主党派组织专家定期定点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全方位满足山区群众健康需求。两年来,“同心U健康”基地累计开展活动20余次,组织省、市、县各级党派专家开展义诊210余人次。

每天中午时分,常山县紫港街道柚苑社区“民盟同心・公益食堂”里都排起长龙。81岁低保户老人郑花只花费了2元就吃上了“一荤两素一汤”的美味午餐。去年7月,民盟常山县总支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高龄、孤寡等困难老年人总是省吃俭用,对6元、4元的实惠餐标仍舍不得花钱。为此,民盟常山县总支利用盟员捐赠资金和工作经费,联合柚苑社区为困难老年人群开展每餐2元的就餐补助,让老人吃出“幸福味”。

如何有效破解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社会服务人员少、资源分散、影响力不大的困境,常山县打破过去按党派、界别、地域开展工作的常规做法,在“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大框架下,组织6个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参与联建共管,形成“1+6+N”架构,通过队伍融合、信息共享、机制联动、人才支持、服务协作,推动民主党派社会服务规范化、常态化、精准化。两年来,共联合开展以护眼健康、重阳关爱等为主题的社会服务34场,服务孤寡老人、退役军人、学校师生等6000余人次。

打造人才引擎 “小县城”也有大专家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但受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薄弱等因素制约,山区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人才支撑不足等现实问题。民主党派作为党外人才的蓄水池,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

借力外脑打造“智囊团”。按照搭平台、创机制、强服务三步走战略,成立全省首家“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重点聚焦常山胡柚、山茶油、轴承等重点产业,搭建民盟专家和常山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校企合作的桥梁,为企业装上“最强大脑”。为便于工作站实施,建立问题清单、专家清单“两张清单”,推动精准有效对接。一个工作站,多个服务点,倾注着民盟专家服务常山产业的汗水与心血;“两张清单”又书写着民盟专家关心常山企业的真情与厚爱。目前,工作站专家库有150名人员,累计为45家企业、11个乡镇部门解决问题85个,推进校企合作项目13个,服务项目产值超过1.5亿元。

积蓄内力培育“土专家”。持续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双走访等工作,按照分类培育、分级联络原则,挖掘和培养一批“土专家”,并通过政治安排、参政议政、岗位锻炼等方式,发挥其在共同富裕、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作用。如,民主党派成员《关于打造常山“漫村生活”民宿品牌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县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等多篇社情民意被县委、县政府决策采纳,农工党党员何水清的再生稻技术有效解决了山区种粮效益低的问题,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常山县共有民主党派成员149名,其中高端技术人才10余名、中高级职称人才70余名。

深耕富民产业 “小品牌”助力大发展

在常山,胡柚是千年古城不可磨灭的印记,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九三学社常山县支社社员樊燕霞最近又在抖音直播,一边介绍胡柚的功效,一边回答网友的提问,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年,樊燕霞通过线上线下并轨复式销售,让更多人知道了常山胡柚,胡柚年销售量从当初不足1000吨提升到现在的5000吨,带动村民增收千万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胡柚女神”。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民进常山支部找准民主党派工作与常山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搭建“专家人才+乡土人才”技术交流平台,开展柚产业调研系列活动,撰写提案3篇获得县委、县政府领导肯定,用民主党派资源助力共同富裕。

今年是民进会员余家富回到家乡发展民宿产业的第七个年头。2016年,在“常雁回归”的号召下,民进常山县支部招引余家富回乡经营民宿“村上酒舍”,让一个500多年的空心古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带动农户增收50余万元;2020年,创办了村上酒舍的第一家分店——望梅山房,2021年,建起了第二家分店,以宋诗为主题的民宿——三衢诗集,为当地旅游注入了新活力。“从一家民宿带动一个村的发展,到今天我们的三家民宿,带动了三个村的发展,正是我们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余家富表示,回到乡村,走向共富,是自己回家乡创业的初心,也是作为民进会员的初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为山区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和崭新的机遇。依托常山县产业框架,常山县统一战线开展“一党派一品牌”“一党派一基地”创建行动,全县6个民主党派打造了“村上酒舍”“华丹天泉・猴头菇”“三溪农业基地”等农文旅共富品牌,不断推动乡村产业与民主党派工作的深度融合,助力常山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