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山节”为媒 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 2024-09-20 10:43:0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以“花山节”为媒 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玉环市委统战部

2012年端午节,一群苗族同胞在玉环市双丰村自发举办了第一届“花山节”。此后玉环市因势利导,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我们的节日”主线,连续11年举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花山节”活动,各民族群众参与人次超10万,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从苗族节日到共同节庆

各民族群众“同过一个节”

玉环市以首届“花山节”举办为契机,结合端午传统佳节,策划“我们的节日”专题活动,从民族群众自发组织到党委政府牵头策划,从苗族传统节日到民族共同节庆,引导各民族群众“同过一个节”。

一是花山共舞。11年来,“花山节”内容逐年丰富、规模逐年扩大、人数逐年增加,成效不断显现。2023年第11届“花山节”有400多位生活在玉环的少数民族群众自发报名参加渔乡龙舞、时尚才艺秀、拦门酒、游街、竹竿舞、拉手舞等民族交流互鉴、融情联谊活动,吸引各民族群众13000多人参与,新华网等媒体点击量突破100万。二是市集共享。依托“花山节”,以海韵玉环为主题,定期举办海韵潮集・民族民俗市集,通过设立文化体验、政策宣传等区域,让广大游客在欣赏舞美中试穿民族服饰、品味特色小吃、观赏非遗展出,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其乐融融度佳节的热闹氛围。2024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玉环民族民俗市集,累计吸引近4万名游客现场赏民俗、品文化,创收100万元。三是各民族共聚。以“花山节”举办为契机,围绕各民族走亲主题,先后组织举办“相聚玉环岛、共筑中国梦”在玉环的贵州黔东南各民族同胞联谊会、四川炉霍县“乌兰牧骑”演出团队玉环巡演等活动,各民族文化走亲活动热闹开展。其中“相聚玉环岛、共筑中国梦”活动吸引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表演团队70余位少数民族演员来玉环共襄盛会,引发市内外1000多位贵州各民族同胞齐聚一堂、万人空巷的活动热潮。

从美人之美到美美与共

各民族群众“同是一颗心”

玉环市拓展“花山节”定位内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流平台上升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契机,促进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交融发展,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一是沉下来,推动青年交流。作为“花山节”承办地,双丰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定期举办各少数民族青少年兴趣爱好活动课堂,通过学习渔民剪纸、扎鱼龙灯、贝雕制作等玉环非遗文化技艺,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累计组织专题兴趣课堂100余场,吸引3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体验。二是走出去,创新海外宣传。2023年“花山节”期间,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海韵玉环主题,举办中华民族文化专场联谊交流活动,40名学生和匈牙利等9个国家的30多名的华裔学子通过“看视频”“唱民歌”“画民图”“同留影”等课程,探索开展本土学校、海外华校中华文化线上同学同研同讲活动。三是请进来,促进山海合作。结合四川省炉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对口支援工作实际,创立“玉炉环”各民族共同富裕基金,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367万元;邀请炉霍县各少数民族青少年代表开展“炉玉青春同行”考察交流活动,观摩渔家文化、参观文旦基地、邂逅沙滩海景,让炉霍县少数民族同胞感受玉环风情、体味淳朴民风,进一步促进炉霍、玉环两地各民族同胞的文化之美融得更深、友谊之路走得更实。

从扎根玉环到共同富裕

各民族群众“同建一个家”

作为海岛城市,玉环市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吸引了各民族群众创业就业。玉环市以“花山节”为切入口,建立健全民族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以“小嵌入”促进“大融合”。

一是搭建技能培训体系。针对少数民族同胞与玉环本地群众生活习俗不同、就业空间难融合等问题,统筹教育学者、农技专家、企业骨干等资源,在全市11个乡镇(街道)大力推广实施“石榴红”专技培训课堂,受益群众5000多人。其中双丰村“石榴红”专技培训课堂先后举办手工业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培训活动20期,500多人次参加学习。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围绕各族群众就业、择业难题,以双丰村石榴红“共富工坊”为中心,在全市辐射构建民族共富工坊矩阵,带动全市千余名各族同胞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发动玉环企业做好各族职工关心关爱工作,在生活上为各族同胞解决后顾之忧。如浙江环宇光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为57名少数民族员工成立民族互助会,通过推行困难职工帮扶慰问、假期“候鸟课堂”、春节往返差旅补助、留玉环过年红包等关怀举措,使少数民族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完善基层治理网络。全面实施“民族团结+治理共联”工作机制,将民族工作事项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有效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合力解决辖区困难救助、综治维稳、环境卫生等各类问题,打通基层民族工作治理“最后一公里”。如在双丰村成立各民族同胞妇女组织——坎门街道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妇女联合会,积极为少数民族妇女同胞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困难帮扶、矛盾调解等服务,共办理民生实事22件、调处矛盾纠纷3件、受理法律咨询5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