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4-09-20 11:16:42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杭州市钱塘区创新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提质增效

杭州市钱塘区创新打造“之江同心・钱塘・新潮力”品牌,构建“组织+平台+建功”三大思想引领场景,创新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引领,压实责任强支撑。一是压实工作责任链。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区领导列名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42名,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三级书记抓统战和街道、部门、平台统战工作“两张清单”,构建“大家一起来干”的工作格局。二是拓展组织覆盖面。实现区级和7个街道新联会组织全覆盖,建立10个民企党委统战部,构建“1+7+X”“同心荟”阵地体系,建成17个“同心荟”实体阵地,实现“数智同心荟”全域推广,开展各类活动566场,有力夯实团结奋斗基础。三是强化政策牵引力。出台《关于助推钱塘区统一战线工作提质增效若干实施意见》,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向上・同心荟”和“钱潮・同心荟”获评市级精品同心荟。

强化平台引领,丰富载体优服务。一是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思想引领研究、地校合作赋能、创业全流程服务、创新创业展示四大中心和新创智库、新创学院、新创大赛、新创联合体四大平台,引入中国电竞第一人SKY团队等50余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企业,服务30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二是搭建思想教育服务平台。建立思想引领和事业引领“双课程”体系,吸纳28名专家和代表人士组建导师团,组织代表人士赴上海、深圳、温州、延安等地研学培训,开设专题课程8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30余场,吸引400余人次参加。三是创新同心聚力服务平台。创建“新潮力・同心茶水间”播客平台,每周一期,共话同心故事、传递正向能量,2023年开播以来,累计播出35期,播放量超7万。深化“浙里创・产学研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在科研项目合作中培育科技创新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驻97名高校专家和6个高校工作室,促成项目合作38个。

强化建功引领,凝心聚力显担当。一是汇聚智慧力量。全区共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2名,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4名,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特约监督员50余名,提交41个政协提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同心・互学”、“发展高质量、钱塘新力量”等各项交流活动40余期,累计捐款捐物300余万元。三是助力共同富裕。深化“村社点单、街道理单、统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推动区新联会与相关村社结对,并建立同心服务团,开展法律援助、文化宣传、助老助小等20项服务进村社,累计服务2500余人次,解决问题263个。

(杭州市钱塘区委统战部)

宁波市奉化区布局弥勒文化“世界拼图” 提升弥勒全球影响力

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布局弥勒文化“世界拼图”,探索搭建海外构架,充分发挥本地平台、海外渠道、新侨联谊等优势,推动弥勒文化海外传播,提升弥勒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一是发挥本地平台作用。利用弥勒博物馆侨胞之家、雪窦山侨文化交流基地等本地平台,深挖弥勒文化内涵,传承传播弥勒文化。以“何仁善弥勒文化传播工作室”为基础,打造弥勒博物馆“侨胞之家”。组织海内外侨界人士、弥勒文化研究专家和本地弥勒文化爱好者合力挖掘历史文献资源,做好归纳与汇总,汇编成《论述布袋弥勒》等资料。发挥位于浙江佛学院的雪窦山侨文化交流基地(省级)作用,以长期进修班、短期研学班、参访交流等形式,已接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中外学者专家等78批次1500多人,赢得了海内外侨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二是拓展海外宣传网络。依托海联驿站、海外中餐馆等海外站点,成立弥勒文化海外传播基地,聘请一批香港暨海外各领域的奉籍知名人士为“弥勒文化海外传播大使”,为弥勒文化代言。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6家媒体组成的“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活动参访团走进奉化,沉浸式体验弥勒文化之深层内核,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将弥勒文化推广到海外华侨群体中。

三是结合重大活动契机。借弥勒文化节、弥勒文化海外行等重大活动契机,邀请海内外重点侨界人士,以文聚人,以文化人、凝聚海内外侨界共识。同时,联合侨留资企业创建“尚来文化”文创品牌与自营实体店,设计具有弥勒文化特色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在活动场馆开设展位对外销售,使弥勒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四是增强新侨文化认同。依托弥勒文化,开展世界名校华侨华人大学生浙江奉化行、香港青少年奉化行研学、“海燕归巢”夏令营等,邀请华裔新生代和香港青少年回乡,通过学习弥勒文化,体验风土人情,感受中华文化氛围,增强其对弥勒文化的认同,并鼓励他们讲好奉化故事,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

温州市洞头区发挥“两岸半屏”优势共谋融合发展

温州市洞头区发挥“两岸半屏山”品牌优势,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半屏山对台交流基地,成功获批全市首批“瓯越同心”统战示范阵地。

一是打造全区联创格局。构建全区联创机制,出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明晰功能布局和建设目标,由区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增设创建专项经费,设立全市首批7个区级对台交流示范点。

二是擦亮双屏品牌标识。高质量举办2023“双屏论坛”,开展两岸青创思享汇、艺术家作品联展、闽南文化晚会等系列活动,两岸近500名嘉宾汇聚交流,促成台湾食品产业园、台湾夜市美食广场等项目签约,央视4套、台湾东森电视台等两岸35家重要媒体报道。开展妈祖、七夕、开渔节等民俗文化交流,承办2023全国台企联青年精英特训营活动,《台青看洞头》线上交流播放量近百万。

三是加码涉台经贸服务。举办两岸乡村振兴、渔业产业发展等分享交流会,联动开展半屏闽市活动,招引温州台协会员之家、秀漾台青双创辅导中心落户。创新推出台青创业伙伴计划,靶向给予5年5亿元信贷支持。2023年累计服务台商子女就学、台青创业帮扶等达110余人次,构筑台青创业优质生态。

(温州市洞头区委统战部)

瑞安市先行先试打造海外青年统战工作“新高地”

瑞安市积极探索海外青年统战工作,制定《“海青筑梦”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实施方案》,凝聚侨青共识,涵养侨青资源,发挥侨青优势,成立县级海外青年协会和海外侨童宣讲中心,打造南方喜文化园等5个侨青创业创新基地,促成6个投资额超16亿元的侨青项目落地,为全省海外青年统战工作提供瑞安样板。

一是引领好侨青思想。在国内,依托瑞安国旗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海外游子红游瑞安”红色路线,连续14年举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瑞籍海外青年家乡行等活动,累计邀请2100余人次侨青回瑞参观交流,增强其对祖国和家乡认同感和向心力。在海外,打造侨童先锋、海外青播等7个针对侨青的文化传播品牌,专设瑞安非遗传承、方言吟诵等传统文化推广课程12门,实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瑞籍侨青累计观看人数超1200万次。

二是建设好侨青队伍。深化摸底建库,在美国等12个国家创新建立海外留学生联络站和瑞安同乡会青年联合分会,多渠道排摸422人建档纳入“89后华裔新生代人才库”,立足侨青资源和特色才能,围绕智能制造、时尚轻工等行业领域,成立瑞安侨青智库联盟。推进“青蓝接力”,构建新生代侨领培育机制,择优吸收216人加入瑞安市海外青年协会,邀请20位资深侨领开展青蓝结对活动,常态化开展“新老华侨面对面”活动,培育31名侨青作为侨团会长后备人选。凸显政治待遇,对优秀侨青代表在政治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荐,拓宽侨青“参与舞台”,本届推荐12名侨青担任瑞安市政协委员,占侨界代表人士比例高达60%。

三是发挥好侨青力量。搭建“侨创未来”平台,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侨青企业制度,“一对一”对接37家侨青企业,借助侨青海外资源优势,成立侨资源回归工作专班,推动“义新欧货运班列项目”等6个千万级项目落地,依托侨青牵线在伊朗设立全国首家县级境外汽配展专馆,促成意向订单5200万美元。开展“侨助共富”行动,发动侨青参与公益事业,近2年累计捐赠超1500万元,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侨捐赠经营项目“侨爱润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打造“侨谏新功”品牌,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开展“侨青声音我来听”活动,2023年广泛收集侨青意见建议236条,指导侨青通过各级“两会”、《社情民意》等平台提交建议提案124件,其中5篇由侨青牵头撰写的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采用。

(瑞安市委统战部)

长兴县创新“333”工作法为民主党派赋能提效

近年来,长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多党合作“十六字”方针,以新时代高素质参政党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实施“333”工作法,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长兴新实践。

“三引领”筑牢“共同意识”。一是政治引领定航向。组织引领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带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赴嘉兴南湖重温“红船精神”,通过“喜迎二十大,同心诉衷情”线上平台和“学习贯彻二十大,聚力冲刺四个年”线下活动,不断丰富凝聚共识的新路径。二是思想引领强信念。围绕重大节点,举办“多党合作・多维共建”知识竞赛、“不忘来时路・薪火永相传”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坚定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信念和决心。三是教育引领筑根基。以“凝心聚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为抓手,先后开展辅导讲座、座谈交流、心得分享等学习教育50余次,精心举办民主党派骨干成员专题培训班,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

“三举措”发挥“共同优势”。一是打造“智囊团”。成立党外“专家智库”,广泛汇聚党外精英,为长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聚焦“富美长兴”高质量发展,开展精细精准调研,收集社情民意156条,提出“我为长兴改革发展献一计”金点子36个,切实体现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新高度。二是打造“监督团”。多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以特约监察员、特约检察员等身份,积极参与全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等重点民生领域民主监督活动,以实干实绩彰显担当作为。三是打造“服务团”。成立6大“长心・同心”服务团,举办统一战线6大社会服务品牌,开展七彩假日进社区、义诊科普进街区、共富帮扶进园区“三进”活动30余场,切实提升民主党派为民服务的新形象。

“三机制”汇聚“共同合力”。一是领导小组强统筹。县委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多党合作事业,县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发挥长兴县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运行机制,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多党合作重大事项,多党合作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建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月度评估、季度比武和年终评优,“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二是对口联系促履职。完善“日常信息积极交流、重大活动邀请参加、重点工作定期通报、重要事项征求意见”的对口联系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对口联系工作会议、专题调研座谈会、工作情况通报会等,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推动13个县政府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基层委员会对口联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三是协同联动提质增效。立足县域优势,积极探索县、乡两级协同联动机制。举办民革北京市海淀区工委第十一支部与民革长兴县一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发布“共享+”社会服务清单11项,推动了北京市民革资源下沉基层;联合长兴县人民医院、九三学社长兴“硕博服务”和长兴林城共同打造“健康大讲堂”;推动农工党医卫资源优势与长兴基层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长兴县和平镇承办民进浙江省委会“开明有爱”启动仪式,举办“开明有爱・同心”活动10场,不断为多党合作增效能,为基层发展添动能。

(长兴县委统战部)

义乌市出台“重商亲商安商育商”改革举措

近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义乌市委统战部、市委改革办、市工商联三部门联合出台《“重商亲商安商育商”改革举措》,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推进高水平创新型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全力跑好跑赢“打造典范再造辉煌”贡献民营经济人士智慧力量。

义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始终按照“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始终将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抓住省委“三支队伍”建设工作契机,全力推动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

在全方位凝聚民营经济人士人心力量方面,通过实施义企同心筑梦、义企标杆选树、义企凝心聚力、义企正向激励“四项工程”,设立10个以上民营企业家“同心筑梦”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讲述义商好故事、宣传义商好典型、弘扬新时代义商精神”活动,健全完善“走亲连心十必访”“轮值会长六个一”“商会星级评定”等机制,组织开展100场次以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选树100名以上民营企业典型标杆,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传承弘扬“四千精神”和“鸡毛换糖”精神,全面筑牢“红色根脉”思想根基,把准发展方向、用好政策红利、守法诚信经营。

在多维度提升民营经济人士能力水平方面,通过实施义企创享交流、义企对标研学、义企成长传承、义企合规致远“四项工程”,设立20个以上民营企业家“义企创享”跨界交流基地、10家以上“义企成长”传承学院、10个以上义企致远合规讲堂,组织100场以上跨界交流沙龙活动、开展30场以上“青蓝接力・薪火相传”传承接力专题活动、举办100场以上税务、法律、会计合规培训,推动民营企业全方位做好跨界交流、对标提升,“青蓝接力”、合规发展等工作,提升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立体式护航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通过实施义企亲清政商、义企责任担当、义企权益维护、义企问题闭环“四项工程”,常态化开展“亲清直通・政企恳谈”活动、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和权益保护机制、打造解决所有涉企问题的“一站式”中台枢纽、健全涉企问题反映收集办理反馈高效闭环管理机制,设立10个以上商会企业服务驿站、确定10个以上商会营商环境观测点、聘请30名以上政商交往观察员、开展100场以上“大爱义商”公益慈善活动,全面展现民营经济人士的社会担当和爱心奉献全力助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义乌市委统战部)

开化县打造“三大联盟”开展区域性合作促进统战工作发展

近年来,开化县着力构建有序、互助、畅联的统战工作平台,提高统战资源共建共享能力,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大局,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统战工作区域性合作的实施路径,打造统战“山海一家亲”联盟、省际边界地区“365统战联盟”、民族村“共富联盟”,推动统战资源外引内联,促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山海协作,构建统战“山海一家亲”联盟。借助开化县分别与桐乡市、杭州市上城区、绍兴市越城区等地开展山海结对协作的联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由山海双方统战部门牵头指导,成立县、乡、村三级“山海同心荟”,明确由统一战线成员担任各级“山海同心荟”会长、副会长,吸纳统战成员、统战干部以及村社网格员加入。组织山海双方统战组织、统战成员开展结对、走亲等活动,搭建“山海通”同心共富应用平台,引导山海双方统战工作互助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已组建307家各级“山海同心荟”组织,吸纳会员3920人,2023年累计促成700余名统战成员参与活动,筹集帮扶金额达数千万元,推动落地开化项目4个。

二是聚焦省际合作,建立“365统战联盟”。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浙皖赣边际三省六县(市)建立“365统战联盟”。加强与浙江省常山县,江西省德兴市、婺源县、玉山县,安徽省休宁县三省六县统战部门的联动协作,组织开展省际统战工作交流会议,交流各地统战经验、推动互看互学。建立省际统战资源数据库,促进资源在三省六县(市)间流动,共同策划和实施跨区域统战项目。引导省际区域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开展联合调研、协商对话、联合提案等合作,反映区域共同诉求,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共同举办各类统战主题活动,组织三省区域的党外知识分子、企业家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开化已牵头开展县级统战省际合作6次,制定省际主题研学路线10余条,组织统战联络联谊活动10余场次。

三是聚焦村村联合,打造民族村“共富联盟”。创新党建联建、产业联兴、文化联动、治理联抓、实事联办“五联”模式,推动民族村与周边村抱团发展、民族村带动周边村共同富裕。民族村与周边村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攻坚、联动考核机制,合作成立强村公司,共同争取项目、打造产业集群,统一调度联盟内党员干部力量,统筹引导区域统战力量,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积极借助“结伴共富・三名结对”“同心共富・百村结对”等平台,引入民主党派、企业等外部资源力量,不断迭代升级“共富联盟”。目前已推动县域内8个民族村全覆盖,其中5个民族村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同比增长54%,有力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开化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