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富”最佳案例】致公党省委会:情暖侨乡筑同心 齐绘共富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4-09-10 10:46:55    来源: 浙江统战 浏览次数:

2024年初,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最佳案例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为激励全省统一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同心共富”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全省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统战”特推出“‘同心共富’最佳实践”“‘同心共富’最佳案例”栏目,陆续刊发先进经验做法,供学习参考。


青田是我省著名侨乡,也是山区26县之一。致公党侨海特色鲜明,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2022年10月,致公党省委会与青田县人民政府签订“之江同心 致公共富基地”共建协议,拉开了同心助力青田共富实践的序幕。


图片

“致公共富基地”创建启动仪式


两年来,致公党省委会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与青田县开展全域合作、整体帮扶,形成了一批有侨海特色的同心共富标志性成果,为青田共富注入致公活力。2024年3月,致公党省委会“致公共富”青田基地建设入选省委统战部“同心共富”最佳案例(第一批)。


医心为侨,建阵地共话健康


青田有38.1万名华侨华人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风俗差异、语言不便、就医程序繁琐等问题,成为侨胞求医路上的障碍。为此,致公党省委会与青田相关医院结对成立“致公党浙江大学委员会医疗专家组工作室”“精医惠民基地”,服务保障当地群众的医疗健康。同时,支持共建“侨胞诊疗中心”,满足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健康新需求。


图片

致公党省委会“致公共富”青田基地医疗共建活动


“能在家门口请名医看病,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了。”青田县人民医院的一位患者感慨颇深。自基地成立以来,致公党省委会以组织大型义诊和专家结对等方式开展帮扶活动,来自浙大一院、浙大二院、浙江医院、省新华医院等省级医疗团队的110余位党员、专家,先后赴青田开展义诊、带教、科研指导等医疗共建活动,并就如何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等给予指导。“医疗共建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我们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治水平!”青田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10月,浙江首个“侨胞诊疗中心”在青田开诊。“致公党浙江大学委员会医疗专家组工作室”作为首批进驻的工作室,发挥省级知名三甲医院优质专家资源优势,打开了基层医院疑难病例医治的绿色通道,助力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送教送培,护青苗茁壮成长


“同学们喜欢萧红吗?”“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学过哪几篇萧红的文章?”2023年4月,致公党省委会组织教育界致公党党员在青田县实验小学开展“致公共富·送教进青田”暨“跟着名家学语文”主题公益活动,为五年级学生和语文骨干教师带去作家萧红的《跟祖父学诗》阅读教学示范课。“上了这堂课后,我感觉自己更喜欢语文了!”特色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基层送教是“致公共富”青田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致公党省委会充分挖掘资源,将名师名课以“致公讲堂”等形式持续引入侨乡,推动实现教育共富,呵护“青苗”成长。

今年7月,“致公讲堂”心理健康讲座在青田县伯温中学报告厅开讲,为500多位青田籍华侨新生代剖析情绪困扰原因及解决对策,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成长的烦恼”。此外,来自艺术界的致公党党员在该县少年宫通过钢琴、声乐课教学开展艺术指导、分享教学心得,帮助当地青年教师提升艺术教学质量。


量身定制,助古村涅槃新生


青田县仁庄镇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见证了浙江近代侨乡发展沿革。如今,这里有本地华侨3万多人,占户籍人口的60%,侨胞遍布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

以“山海协作”乡村振兴项目为纽带,致公党省委会与仁庄镇结对共建“致公同心研究院”,省委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朱晓青率团队为仁庄村编制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

朱晓青和团队历时10个月,对30余幢现存历史建筑进行技术测绘和建档,完成了近30万字的图文资料整理,建立了多图层的三维空间模型,编制出古村落全套技术资料。随着规划通过评审,仁庄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古村风貌保护和村民房屋新建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仁庄村重获新生。

该案例于2023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第三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浙江省赛二等奖,并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作规划类唯一交流发言。


帮扶解困,解基层燃眉之急


青田县人民医院油竹分院位于雅岙村,周边尚处于建设中,没有餐饮店铺,而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就餐十分不便。致公党青田县支部委员朱俊鸣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院方,表达了“捐资供餐,造福桑梓”的意愿,并向油竹分院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于解决医院住院部患者“就餐难”的问题。朱俊鸣表示:“作为一名企业家党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家乡父老多办些实事,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同年10月,浙江省侨联副主席、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侨海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意大利华侨华人友好协商会主席季志海捐资100万成立了“季崇民助困助学奖优基金”,首批拨付15万元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的帮扶。面对媒体的争相采访,季志海谦和地回应道:“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的根,只要有需要,我都会竭尽所能。”

以致公所能服务民之关切、“侨”之所需,以组团式、项目式帮扶深化青田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共富行动……在浙南一隅,“致公共富”基地建设的故事还在继续。


(供稿:致公党省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