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创业55周年:“奋斗”是刻入骨子里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 2024-07-09 10:17:29    来源: 浙商杂志 浏览次数:

“对于万向人来说,(奋斗十年添个零)已经不仅仅是数字的指标了,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今天,朋友圈被一片红色刷屏——“庆祝万向创业55周年”。

“55”这个数字,之于万向而言是很特别的。从1969年7月8日,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万向集团”前身)成立,风风雨雨走到今日(2024年7月8日),恰好55个年头;而鲁冠球1962年回到家乡小镇童家塘,从小小铁匠铺开启创业征途,而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造出一个跨国公司,成为草根英雄、浙商教父,到他生命的句点(2017年10月25日),也恰好是55年。

“奋斗十年添个零”是一种精神追求

“奋斗十年添个零。”万向集团官网用这句话概括万向的发展。

在万向创始到1970年代末的10年里,万向以多角化经营、“工场式”生产,实现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超1万元;在1980年代,万向开始专业化生产万向节,并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到80年代末实现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超10万元;进入1990年代,万向进入“集团化”爆发增长阶段,企业日创利润达到1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也超过100万元;迈入新世纪,万向在奠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在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也取得突破性增长,逐步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集团。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这就是目标。诚然,万向集团“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是高的,但只要决策科学,并能够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非不可实现。

鲁冠球也曾说:“对于万向人来说,(奋斗十年添个零)已经不仅仅是数字的指标了,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发展的关键词,但其内核科技创新却是万向集团一直以来的发展逻辑。鲁冠球曾得出结论——改革是红利的起点,创新才是红利的源泉,万向从一个微小的乡镇企业发展成庞大的跨国集团,都是改革驱动发展,创新积累财富,他也曾留下手书——“凡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者,都会奋发创新。”

在鲁伟鼎看来,“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而今,万向集团拥有8家国家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把万向节、轮毂单元、传动轴做到世界领先。

“我相信,扎扎实实把这些产业做强、将这些战略落地,万向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一定能够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一份动能。”鲁伟鼎说。

“最优质个体样本”的精神遗产

愈到年长时,愈感受到光阴飞逝。站在如今回看,鲁冠球离世已7载,然其音容笑貌犹似历历在目。6月29日,鲁冠球唯一文学传记《领潮:鲁冠球传》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与各界人士代表同为该书“揭幕”,一众人围炉论道,再话鲁冠球作为劳动者、创业者、改革者和企业家为时代留下的精神坐标。

时隔两日,万向举行万向企业七一党课,万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再提父亲鲁冠球,强调要弘扬劳模、劳动、工匠“三种精神”,要学习“领潮”的精神。

有的人虽然已经离去,却依然活着。鲁冠球就是其中之一。

“从田野走向世界,从世界返回田野。”是鲁冠球一生的最典型写照,万向集团官网对鲁冠球的介绍一度是——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

他的确是农民的儿子,但这个在萧山宁围成长起来的“中国农民的儿子”自小对在钱塘江边当农民种棉花不感兴趣,他最大的梦想是进城去,做工人。但许多年后的鲁冠球以企业家的卓越成就享誉海内外时,他仍执拗地强调自己是“中国农民企业家”,对农民和乡村怀抱极其浓烈的情结。

鲁冠球曾在两大产业上义无反顾,天天“烧钱”。其一是电动汽车,这是他毕生的梦想,无数财经媒体、自媒体都曾为此花过诸多笔墨;其二即是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鲁冠球先后办起农业车间、养鳗场、山核桃基地、山杏基地、玉米良种公司等,早期投资败多胜少,但他依然屡败屡战,他不止一次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万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不会忘本,不能忘了农民。”

正如财经作者胡宏伟所说,改革开放的坐标之上,人数极为庞大的浙商群体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农民“人的解放”的历史,鲁冠球恰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最优质的个体样本,没有之一。而鲁冠球对农民的儿子身份的坚持与对农民的真情守望,是以实际行动在表达,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改革为什么出发,以及在这个不均衡的财富世界,我们的改革将向何方去。

鲁冠球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的时间分配是——创业55年来,每天工作16小时,“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我的生命已经活过了120岁。”

《浙商》杂志记者在走访鲁冠球精神展陈馆时,读到他在寄语里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竭尽全力奋斗、奋斗、奋斗。”

他还说:“谢谢你们来看我……现在,看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