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养鹅经” 走好“共富路”

——探营民盟省委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发布时间: 2024-05-21 16:11:02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念好“养鹅经” 走好“共富路”

——探营民盟省委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民盟浙江省委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近日,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鹅鹅鹅”共富工坊传来喜讯,首批浙东大白鹅成功出栏,足足有600只,村集体收入6.13万元!

2023年以来,八都镇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要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八都镇安田村借“民盟省委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山海协作”之力,实施“两进两回”机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打造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鹅鹅鹅”共富工坊的建立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消薄增收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沿着长约两公里的盘山路,就到了八都镇安田村的浙东白鹅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平正向管理人员了解浙东白鹅的生长情况,一只只白鹅四处乱窜,叫声清亮,充满了活力。

一直以来,安田村以黑木耳和茶叶为主要产业,效益不错,但是几年下来,这两个产业生产几近饱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脚步滞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去年8月,安田村在民盟省委会、嘉兴市秀洲区、八都镇的支持和帮助下引进了1000只浙东白鹅。看到浙东白鹅养殖周期短,又不愁销路,去年10月,安田村又引进了2000只鹅苗。

“等这批鹅长到40多天又能引进下一批,如此循环,一年至少能养殖五批左右的浙东白鹅。”安田村浙东白鹅养殖基地管理人员钟秀钦说。

安田村“鹅鹅鹅”共富工坊以“民盟省委会”“山海协作”为平台,探索“基地示范+村集体+低收入农户+订单”养殖模式,积极争取省委统战部、省农综改等资金167余万元,建设订单式养鹅基地,可养殖白鹅2万只,现已进场3000只。

选用的浙东大白鹅品种自身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并且生产周期短,一般90天左右可以达到10斤,卖出后单只利润高达10余元,2024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多元帮扶 低收入农户有效增收

“我们不出钱、不出力,年底就有钱可以拿,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八都镇安田村低收入农户吴正树高兴地说道。

吴正树今年已经87岁了,家中只有他一人,而且常年生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村里就把他也纳入了这次帮扶名单。“我年纪大了,平常自己养鸡养鸭也有难度,现在可以直接拿分红,真的太照顾我们这些老人了!”

为了让低收入农户也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福利,安田村用好低收入农户“菜单式扶贫”政策。由民盟帮扶资金资助村内低收入农户14000元,用于投资养鹅基地,年底低收入农户可以直接享受分红。

此外,“鹅鹅鹅”共富工坊优先吸纳有一定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让一些不方便出门的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之所以选择鹅,是考虑到目前低收入农户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老人,文化程度较低,劳动能力也相对较弱,而鹅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低、发病率及饲养成本也较低,管理也轻松,并且近年来鹅的市场价格有所上升。

大白鹅养殖项目采取农户自主养殖和集中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带动老百姓发展一些好的产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一项举措,将有效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八都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平台 助力鹅基地丰产顺销

为了保证浙东白鹅品质,在此之前,八都镇组织部分村民前往嘉兴市秀洲区、象山县学习养殖技术,帮助村民做好养殖场内水槽、食槽等设施的建设,还购买了相应的“疫苗”,确保鹅苗能顺利成长。

安田村还承租了30多亩的田地用来种植白鹅的饲料甜象草和黑麦草,满心期待着白鹅成功销售出去,给村集体、村民带来增收。

另外,民盟盟员、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研究所所长陈淑芳也给村里提供了技术支持,组建了后续跟踪服务专家团队,开展养鹅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预防能力。

同时,为了让养鹅户们的大鹅不愁销路,嘉兴市秀洲区牵线搭桥,促成浙江味德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签订浙东商品鹅定向养殖合作协议。这些养殖的浙东白鹅,全部由味德丰负责收购,给养殖户吃上“定心丸”,解除他们在售卖上的后顾之忧。

“一开始我们还怕鹅养大后不好销售,现在有了兜底保障,让我们真正做到了无忧饲养。”安田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平表示。

从海滨城市嘉兴,到浙西南山区龙泉市八都镇,横跨400多公里,一羽羽承载着“共富梦”的浙东大白鹅走南闯北,立下“海誓山盟”,勇闯共富路。

安田村“鹅鹅鹅”共富工坊产生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承诺,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