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胡芳:18年300万字日志背后的助盲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5-17 14:55:0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新乡贤胡芳:18年300万字日志背后的助盲故事

金华市委统战部

从2006年胡芳以“心舞”的名字写下第一篇《角膜劝捐员日记》开始,她和她的团队已经扎实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从角膜捐献到盲童关爱,从照护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到推广AED与急救知识,从抗击疫情到抗击洪灾,从助力乡村振兴到助力共同富裕……18年来,胡芳及其团队见证了一个个受助者重见光明、喜获新生、再拾希望,也赢得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诸多荣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优秀志愿者、全国汶川抗震抢险优秀个人奖、浙江慈善奖、首届长三角慈善之星等。

传递大爱 建起一座爱的桥梁

300多万字角膜劝捐日记,是她用爱与光点亮明瞳的真实印记;“屠妈妈”农产品品牌,是她为爱延续助力共同富裕的扎实步伐。她帮助40人捐献眼角膜,让79位患者重见光明,她创建一个爱的品牌,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心舞飞扬,传递大爱,她用公益之手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2006年,一次偶然的经历,胡芳得知浙江有上千名患者等待移植眼角膜,可自愿捐献眼角膜的人却不多。她毅然走进浙江省防盲指导中心,填写了眼角膜捐献登记表,并且成为金华全市首位眼角膜劝捐志愿者。

2007年8月,胡芳以“心舞”的笔名在当地媒体发表《角膜劝捐员日记》,真实记录了一名角膜劝捐志愿者的心路历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存在。许多网民直接打电话给她,对她的义举给予了支持。因为这本日记,有40多人捐献了眼角膜,70多名患者因此重见光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6年,为了帮助角膜捐献志愿者屠栋一家度过难关,胡芳带领心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帮助屠妈妈做起了“爱心杨梅”系列产品。他们帮屠妈妈注册商标、创办作坊、设计包装,生产原汁原味的“屠妈妈”杨梅干与杨梅酒。近年来,“爱心杨梅”系列农产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产品,逐步打开销路,成为兰溪土特产远近闻名的“金名片”。这一由角膜捐献所诞生的精准扶贫案例已被列入《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9》蓝皮书,并被给予“由政策倡导入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评语。

整合资源 积极助力家乡共富

多年来,胡芳充分发挥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广泛的作用,携工作室成员积极链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资源,形成助推共富合力;结合地方产业成立农作坊进行杨梅深加工,“屠妈妈农作坊”被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评为首届名特优农作坊;依托“腾讯公益”和“国网电商平台”以及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爱心平台,宣传推广家乡兰溪杨梅品牌;在央企消费帮扶平台等电商渠道开展直播带货,借助新联会、乡贤会、异地商会等平台,累计帮助销售杨梅鲜果5万多公斤、杨梅干5万余包,带动家乡百姓增收致富。

同时,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成立了“心舞公益基金”,产品销售部分所得用于给角膜捐献者家属购买大病保险,帮助农村妇女创业等,实现公益项目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北京兰溪商会,浙江政务短视频联盟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商会推广产品,在政务短视频公益平台和学习强国等其他渠道推广,打造品牌影响力,助力共富;成立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助共富心舞工作室”,整合更多的资源,促使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2023年心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首次开展新鲜杨梅当日达业务和线下采摘农家乐服务,杨梅季保持全天在线,确保与顾客或平台、快递、屠妈妈三方顺畅沟通,全年共帮助屠妈妈销售新鲜杨梅1.5万余元,杨梅制品1.2万余元。

精准对接 展现兰溪儿女担当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胡芳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领工作室云志愿团队通过200多个微信群积极了解防疫需求、筹集物资,在物资最紧缺、物流转运最困难的时候先后为18个省133支援鄂医疗队2万多名医护人员发放21个品类价值600多万元的物资,累计帮助了8个地方政府和28个基金会,共筹集了价值上亿元的抗疫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此外,胡芳还带着工作室成员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先后支援叙利亚、德国、瑞士等19个国家,对接和捐赠防疫物资、提供物流渠道、交流抗疫经验等。2020年8月,胡芳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

2023年2月,土耳其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震,土耳其和叙利亚当地居民死伤严重,胡芳带领工作室在相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捐赠了童毯、帐篷和地席各200份。同年8月,北京、河北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在胡芳的积极对接下,思宏时装(中山)有限公司向甘肃积石山震区捐赠了价值82万元的冬装和围巾,思宏集团嘉兴分公司也整理了价值58万元的冬装捐赠;上海聚善慈善超市支援青海地震灾区爱心物资900件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