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缙云: 齐心“贤”力筑根基 同心谱写“共富故事篇”

发布时间: 2024-04-11 17:26:36    来源: 综合处 浏览次数:

缙云爽面如何延伸产业?绿道旁边的土地如何不再闲置?废弃的集装箱如何再利用......缙云作为浙西南的一个小县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总能遇到各种发展问题,而种种问题汇聚成一个关键词就是共同富裕。

面对民生之问,近年来,缙云县委统战部因地制宜,积极发挥区域特色、整合资源优势,借助乡贤力量,发展特色产业,努力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统战力量,谱写一个又一个缙云的“共富”故事。


品牌打造,同心共做“共富面”


阳春三月,走进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只见村民们正熟练地晾晒缙云爽面。一根根数米高的面条整齐悬挂于竹竿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金色瀑布。


姓王村是缙云爽面发祥地,也是缙云爽面生产加工主产区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爽面。然而布局散乱、效益低下、缺乏标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缙云爽面产业进一步发展。


为此,缙云县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收集相关发展意见,积极探索“爽面工厂+共富工坊+爽面小作坊”的发展新模式,将姓王村原本零散的作坊模式,整合成规模化的产业模式。同时,新乡贤蒋伟琪投资了2000余万元全面提升改造缙云爽面博物馆,2023年又继续投资了200余万元利用博物馆旁的闲置厂房打造2300多平米的爽面标准化加工厂,真正实现了“区域公用品牌提质”和“转型升级”双促进。


此外,缙云县委统战部联合工商联等多个部门,鼓励缙云商会、企业到缙云爽面博物馆开展活动,以及积极举办缙云爽面节、爽面制作比赛、爽面摄影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到姓王村参观,进一步推广缙云爽面的品牌名气。


“爽面博物馆已成为缙云重要的文化地标,年接待省市考察团1000余次,为姓王村集体增收15万元。”新乡贤蒋伟琪介绍道,“现在学校组织春游,公司的团建活动都会到爽面博物馆进行,平均每周都有1场研学活动,寒暑假的时候还需要提前预约。”


2023年,姓王村爽面产值达1.5亿元,占缙云县爽面产值近70%,爽面博物馆累计接待10万余人次,餐饮、住宿营业额达520.3万元,农副产品和爽面销售额190余万元。“现在的缙云爽面,是一碗致富面。”缙云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爽面博物馆、爽面标准化加工厂等一系列新做法,缙云爽面正带领姓王村村民走在强村富民的新路上。


闲置利用,同心共推“露营风”


“没想到缙云县这个小县城,竟然有这么好的露营场所,这趟来的真值!”这是到过该露营基地游客的心声。去年11月,2023中国体育彩票·百村万帐第四站活动走进缙云周村大森营,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周村毗邻缙云县5A级仙都景区,大森营原本只是周村的闲置土地。如何让闲置土地变成“黄金土”,这是周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2年,缙云县委统战部积极借助乡贤资源牵线搭桥,经过多方沟通协商,最终成功招引到森旅露营公司。


“我发现每年到仙都景区的游客量很大,由于周边没有配套的新兴业态,通常会去缙云县城过夜,我认为这里存在商机,再加上缙云县委统战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荐,我才下定决心回乡投资露营产业。”大森营新乡贤李仁杰如是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建成后的周村大森营占地约12亩,配备有游客驿站、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融入了吃、住、玩等多重业态。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丽报集团“中国记者节”、骑纪中国、人才嘉年华、缙云烧饼节、慈孝文化节等数十场主题活动,进一步打响知名度,成功吸引永康、乃至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最高日客流量超1万人次。


为更好地发挥统战优势助力共同富裕,缙云县委统战部利用好统战资源,升级营地为五云•大森营“共富工坊”,积极探索“营地+村集体+农户”模式,让村党支部与营地结成“共富合伙人”,村企农联动实现经济收入新的增长极。通过租赁村集体土地、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开展农事体验活动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土地租金近4万元,累计招收了30多名附近村庄农民工和100多人次的暑假工、临时工等。


依托火爆的人气,营地与周村村生态旅游、农特产品销售、地摊经济等产业生态进行链接与融合,形成叠加的经济效应。营地内设立了定点的“农产品收购点”,村里的农产品都成了“香饽饽”,助力周边农户增收30余万元,让更多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全速助推乡村振兴。


“对于周村村未来的发展,我们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大森营“共富工坊”与更多产业开展跨界合作,开拓创收路径,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多赢局面。”五云街道统战委员田李萍说道。


废箱改造,同心共享“洋咖啡”


春日的午后,缙云县洋山村福寿公园里几个色彩明亮、层层交错的集装箱格外引人注目,微风中飘来阵阵咖啡香,不少居民和游客闻香而来,享受恬静的田园时光。


这是缙云县推出的共富项目——洋山咖啡。不同于传统咖啡馆的欧式建筑风格,其以废弃的集装箱为材料,经过巧妙改造,成为与当地农家乐风格不同的西餐厅、咖啡馆,食物美味、环境清幽、拍照出片的咖啡馆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餐厅。


装适量冰块,牛奶倒入八分满,加上萃取完成的咖啡液,只需片刻,洋山咖啡负责人、“90后”小伙吕浩源就能将一杯咖啡递到顾客手中。作为洋山村乡贤,吕浩源一直在外地咖啡店工作。2023年9月,缙云县委统战部积极对接,通过乡贤陶五云的牵线下,吕浩源回到家乡,承包经营洋山咖啡项目。


“我在外打拼的时候掌握了咖啡技术,本身就希望能创业致富,而洋山村的咖啡馆已经完成了改造,不仅大大降低了我的创业成本,还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双赢’。”吕浩源说。


如今,洋山咖啡每月营业额能达到10余万元,其中百分之十五被纳入村集体,一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1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洋山村通过镇村合力、村企共建,紧贴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需要,完成硬化改造等村庄美化,增设体育休闲、儿童娱乐设施等便民设施。同时,还充分利用统战部提供的乡贤和商会资源,通过强村公司寻找合伙人,打造休闲美食共富工坊,包括洋山村咖和美食百味屋等业态,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900多万元。


缙云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当地将不断提升乡村的服务品质和产品品质,敢于打造乡村品牌,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空间,进一步增强消费黏性,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高山深处,村庄蝶变,尽展芳华。如今,一位又一位乡贤回乡创业,一个又一个村民家门口致富,一道又一道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一处又一处文化墙绘振奋人心......缙云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老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生活愿景将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