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民族宗教
浙里畲乡共富 杭州桐庐“四个再加速” 打响“西湖边的畲乡”文旅品牌
来源: 民族宗教处 发布时间: 2024-04-10 16:08:42

桐庐县聚力推动产业、美丽、民生、文化建设“四个再加速”,全力推动莪山全域旅游从景点向景区转化,推动“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基本架构形成,打响“西湖边的畲乡”文旅品牌。

聚焦导流力、竞争力提升

推动“支撑型产业”建设再加速

一是坚定“一个目标”。以“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基本架构形成作为主要目标,突出重大项目导流牵引作用,为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二是统筹“三种关系”。围绕民族文化走廊带,统筹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小气候与大环境、星星项目与月亮项目等关系,聚力打造农学主题园区、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大尧山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区、山地运动区块、集镇商服区块等五大板块。三是主推“三大项目”。紧盯项目招引,强化项目保障,力争三大支撑型项目实现突破,争取“云上畲乡”一期项目三季度正式开业,“山哈客栈”、管家府乡村酒店等“平急两用”项目上半年开工,国际研学旅游目的地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民族特色研学旅游打卡地。

聚焦吸引力、承载力提升

推动“景区型美丽”建设再加速

一是文旅业态再丰富。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全面布局景区化支撑要素,打造以“长桌宴、长竹宴、长寿宴”为主题,以“两天一晚”为主线的特色旅游产品,探索双园“太极湾”、栖花湾等民宿“四统一两保底”村落统一运营新模式,新增房间160间,计划年内全乡民宿房间扩充至600间,进一步提升畲乡旅游置客能力。二是产业支撑再强化。启动全域景区交通动线方案设计,完善逛村落、住民宿、体民俗的沉浸游览体验,丰富滑雪、温泉、露营等娱乐体验。前置布局能源支撑和信息支撑,探索“美丽+能源+数智”三位一体新模式,为农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奠定根基。三是人才引育再出招。实施“新青年计划”,成立莪山青年人才联谊会,制定出台青年人才来莪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掀起新农人“返乡潮”,以青年人才的不断回归增强畲乡振兴的底气。

聚焦服务力、凝合力提升

推动“普惠型民生”提质再加速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谋划推进天然气惠民工程二期建设,通过燃气管网逐年逐步延伸,让更多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深化完善“石榴红·幸福畲”民生综合街区配套,充分植入街区文化、社团文化、民族文化,推动“幸福微家园”全覆盖,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二是强化共同富裕带动。实施低收入农户“新希望计划”,创新“装修补贴+保底收入+统一运营”民宿开办扶持模式,增强低收入农户内生“造血”能力。持续深化共富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共富合作社、共富工坊和共富村落,建立“扩中”“提低”利益共同体,实质推动村民增富、集体增收。三是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充分用好行政村“协商驿站”全覆盖的先发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实践基地作用。开展“信访提质减量”大比武,通过比总量、比化解、比稳控,推动干部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干出样子。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优化“1+3+N”网格力量,落实网格事项清单化、项目化,真正让收集民声、项目攻坚、矛盾化解下沉至最小单元,落实在基层一线。

聚焦文化力、市场力提升

推动“产业型文化”转化再加速

一是文化赋能环境。加快推进入乡口、潘山桥、黄家山等重要节点环境整治和建筑风貌“畲味”提升,将尧山、龙峰农民建房集聚点打造成乡域风貌管控标志性建筑,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二是文化赋能业态。通过招引市场主体加快市场化运作“三月三”“开酒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特色文旅、文创产品,推动红曲共富工坊成为乡村“小酒馆”,加快畲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配套。三是文化赋能发展。探索实施“新文化计划”,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非遗文化挖掘传承,深化“三个100”畲人才培育,打造民族风与国潮风相融合的莪山文创IP,并努力应用到各领域、各产业。积极对接中国民族服饰协会,推动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文创基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