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日子
发布时间: 2024-04-01 09:50:32
我的父亲蒋润苑出生于1917年11月16日,卒于2021年12月4日,享年105岁,是一名黄埔抗战老兵。父亲1936年秋参加东北军53军,随军队进行抗战。他曾经历了西安事变,参加了太行山游击战、武汉会战、洞庭湖防务。1941年,考上了黄埔军校二分校17期21总队步科,毕业后调到53军军部参谋一科。1943年编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53军,任军部作战参谋,赴滇缅抗日。1944年,被派到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进修,毕业后返回部队继续参加远征军战事。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去越南战场执行受降任务。解放后,父亲在沈阳参加工作,“文革”中全家下乡,1978年改革开放落实政策。父亲61岁退休,全家回城。2016年获得国家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1984年6月16日,父亲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北京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这个消息让父亲十分振奋,他说他一定要找到这个“新家”。可是,报纸上没有标明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详细地址。于是,父亲给全国政协写了一封信进行咨询。父亲在信中咨询两件事:一、如何申请入会,需要什么手续。二、各省有没有黄埔军校同学会机构。令父亲高兴的是,全国政协收到此信后很快就将原信转给了黄埔军校同学会。
1985年初,随着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国内黄埔同学比较集中的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石家庄、沈阳等地,成立8个地区性黄埔军校同学会。同时,北京的黄埔军校同学会负责同志给父亲回了信,通报了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东北)筹备成立的消息。
1985年6月,辽宁的报纸登载了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东北)成立的消息。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刚成立时,与民盟辽宁委员会在一个院中办公。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就两人:秘书长高践为,黄埔19期;工作人员刘春江,黄埔23期。由于工作中缺人手,高践为把我父亲找去,先是帮忙,后经市 3月,辽宁省委统战部发文批准在省内14个市区陆续建立了各市黄埔军校同学会。1988年后,原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东北)更名为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东北)成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基层组织尚未健全,所以同学会直接与东北三省(也有些其他省)的同学联系,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来访也一日数起,大多是申请入会,要求协助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等。有一次,省委老领导章岩到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视察工作,看到父亲办公桌上成堆的信件,说:“同学会确实工作不少啊。”很多来信来访,都是由父亲处理接待的。上班期间,他几乎每天中午都不休息,有些时候晚上下班还把资料带回家里处理,加班开夜车。父亲在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一干就是5年。这5年让父亲感觉很充实,他说虽然累,但能为同学出点力、做点事,很快乐,也很幸福。
做学历资料审查工作
黄埔军校同学会入会人员的学历审查是基础工作,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难查,证人找不到,工作难度不小。领导考虑父亲做审查学历工作有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各期军校、陆军大学、工兵学校、通讯兵学校等情况他都了解,加上他参加过8年抗战,对历史的了解多些,便安排他来做这项工作。
学历审查要直接面对每位黄埔同学,提供服务咨询、审查学历、查找档案、取证认证等工作。由于黄埔同学经历复杂,时间跨度大,人员分散各地,每当有同学前来咨询,父亲都会不厌其烦地宣传、讲解,帮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寻找线索,查证资料,排忧解难,并亲自替同学写信,联系国内外各地同学,查找证人。对会员上报的材料,鉴别与筛选,父亲都会严格认真地反复推敲,多方论证,去伪存真,确保工作万无一失。父亲的工作得到了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上下一致好评,边长泰副会长曾几次说过:“蒋润苑是活户口。”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时,领导专门对父亲提出表扬。对于领导的褒奖,父亲则表示实在不敢当,他说,只是在同学会尽力做了些日常的细小的基础工作而已。
从1985年到1990年,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300多名,基本上都是由父亲审查,没出过差错。
协助做好落实政策工作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黄埔同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来信来访要求落实政策。父亲对这些同学以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办实事。来访的同学或家属,大多都能心平气和地谈问题。也有一些人,一进门就泣不成声,或急躁发脾气,有的人连中午饭和返程的路费都没有。父亲根据不同的情况耐心地接待和处理。他首先向来访者宣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和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的宗旨,凡符合现行政策的就受理,证据不足的请其补充材料或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协助取证;不能直接受理的,就近提供联系部门,还出具介绍信,并嘱咐他们取得当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协助;对目前尚无政策的情况,则婉言说明,必要时找出有关文件予以解释;对特困且当日不能返回的来访者,请示领导临时解决食宿问题和补助返程旅费。来访者走后,父亲与各省市相关部门联系,请求他们协助办理,以推动问题的解决。落实顺利者固然有,但因种种原因一时难以落实的也很多,于是函电、来信长年不断。推动和促进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总要有经办人跑腿、做细致工作。已是高龄的父亲不辞辛苦,亲自去公安局、法院等部门,当面介绍黄埔同学的案情背景和当事人现况。针对丹东鲁曾同学的历史遗留问题,父亲多次与法院办案人员沟通说明、提供资料,最后得到合理落实政策的结果,鲁曾全家感激万分。
联络同学感情,做好服务工作
父亲在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期间,为同学牵线搭桥、寻找亲人等工作,付出了较多的心血。孙长青是黄埔军校第10期毕业生,居住在台湾。他写信请我父亲帮助寻找自己的姐姐,但只知其住址是“同泽街199号”。父亲到沈阳市公安局户籍处查到了孙长青的姐姐,又到和平区房产局查到了他姐姐的新住址。父亲带着孙长青随信寄来的照片,找到了他姐姐。他姐姐看到照片后泪流满面,请求尽快帮助联系,促成早日见面。在父亲的帮助下,孙长青从台湾到沈阳,已经80多岁、分别了40多年的姐弟终于见面了。感人的姐弟重逢场面,给每一个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叔进是美籍华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在《辽宁日报》海外版上看到黄埔军校第11期毕业的哥哥杨大鹏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他写信请我父亲帮助搞清哥哥牺牲的时间和地点。我父亲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全力帮助,大海捞针,当天就写了23封信,同时寄给各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和海外有关黄埔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严开运是10期毕业生,他写来了证明信。信中说,杨大鹏是辽宁法库人,黄埔军校11期毕业,1937年,杨大鹏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团排长,参加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在坚守中山门战斗中与日军英勇搏斗,饮弹殉国。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根据以上资料,与有关部门协调,促成杨大鹏被有关部门追认为烈士。杨叔进从美国回国,专程来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致谢,并拿出辽宁省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给大家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做好宣传工作
为联络海内外黄埔同学感情,每年春节前,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都要给海外的同学和家属写一封《给港、澳、台及海外黄埔同学拜年》的信,不定期向《辽宁日报》海外版提供稿件,都由父亲执笔。除了《辽宁日报》海外版,辽宁还办了一份《渤海商报》,也向香港、台湾和国外寄送,包括给《黄埔》杂志的稿件,父亲都是亲自撰写。父亲说,报社还给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来电话表扬过,说:“你们那个拜年信谁写的?写得挺好!”父亲百岁高龄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接受采访、写回忆录、给报刊投稿,传承黄埔精神。
1993年,东北工学院恢复东北大学校名,开了一个隆重的大会。大会邀请教育部、辽宁省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接到了邀请函。领导给我父亲一个任务——作贺联。父亲当晚将贺联写好:
昔经磨难犹能桃李累累多大器;
今又逢春必将英才济济尽栋梁。
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连夜装裱,第二天送到了东北大学。
1997年香港回归,父亲即兴写诗一首,投稿并获奖。
清廷昏庸误国甚,
林公忠勇难回天。
沧桑巨变百年后,
折冲樽俎有希贤。
七一举国欢腾日,
同庆明珠得璧还。
更看两制开新宇,
一统金瓯共月圆。
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负责人和黄埔同学常用简单的三个字“好人啊”评价父亲。晚年的父亲说:“我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那几年,得到了领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厚爱,是我最难忘也是最开心的日子。我出了力,也收获了幸福,得到了尊严。”作为黄埔后人,我要牢记“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以告慰黄埔英烈和父亲的在天之灵。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