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品“侨胞之家” 打造助侨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4-11-07 09:57:09
建设精品“侨胞之家” 打造助侨发展新格局
宁波市奉化区委统战部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秉承“以侨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以“侨胞之家”建设为抓手,建好服务阵地,抓好规范提升,开展特色活动,念好“联”“暖”“惠”三字诀,不断增强侨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切实提高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侨界群众的能力水平。目前,全区已打造30个“侨胞之家”,其中岳林街道“侨胞之家”、岳林街道书香“侨胞之家”、锦屏街道弥勒“侨胞之家”和溪口镇“侨胞之家”获评浙江省“五星级侨胞之家”。
在“联”字上深耕 坚持党建统领
一是党建带侨建,完善组织架构。构建“党建带侨建”工作模式,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建立海外统战工作协作机制,在“助侨发展”和“侨助发展”上双向发力,聚起侨胞“向心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延伸侨务工作触角,全区12个乡镇(街道)实现侨联组织全覆盖,在侨情资源丰富、基层基础扎实的奉化博物馆、宁波生命科学城等地成立“新侨服务驿站”和“海外名校联盟奉化站”,完善侨胞理论学习、联谊交友、法律援助等相关制度,织密“党建带侨建、侨建服务党建”组织体系。二是关键带整体,凝聚智慧力量。按照抓住“关键人物”,发挥“关键作用”的工作思路,推动“侨胞之家”建设工作提质量、上台阶。选配锦屏弥勒博物馆馆长何仁善担任锦屏“侨胞之家”顾问,发挥其资源多、信息畅、人脉广的优势,广泛汇聚民间智慧力量,夯实“侨胞之家”建设基础。邀请街道统战委员担任侨建指导员,提供政策指引,对接政府服务,提升“侨胞之家”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统一标识、制度上墙、队伍建设、活动计划、远教设备、侨联指导员”的“六有”标准要求,成立学习宣传组、社区服务组、招商引资组、社会事务组、留联工作组和联络接待组等六个工作小组,打造服务侨胞的“桥头堡”。三是特色带全局,建强阵地载体。立足辖区资源禀赋,打好特色化创建“组合拳”。充分发挥溪口“的独特优势,溪口镇“侨胞之家”与民革奉化区祖统委共建同心基地,利用雪窦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奉化“两岸交流”委员会客厅平台,与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开展“家乡美、两岸情”书画交流、共叙亲情等联络联谊活动,逐渐成为浙江省颇具辨识度的侨界阵地。依托精品“侨胞之家”建设,带动“微阵地”建设,成立“侨贤讲堂”“侨助振兴”“侨法宣传角”等“微平台”,发挥数字化改革质效,建成锦屏“侨胞之家”多功能数字展厅,实现展示内容一键切换,阵地主题一厅多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暖”字上着力 强化为侨服务
一是精准服务让侨胞更有归属感。深入基层送温暖、听侨声、察侨情,解决侨胞“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登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掌握辖区内归侨侨眷基本情况,走访困难归侨侨眷70余人,免费为超过2000人次患者提供诊查服务。定期慰问归侨侨眷,邀请侨界群众参加中秋茶话会等联谊活动,组织“侨爱心——金牌月嫂”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班等送温暖活动。有效开展涉侨纠纷调解工作,成立侨联维权基地,开展侨法宣传“进侨家、进社区、进侨企”等依法护侨系列活动,300余名侨界群众受益。2023年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8次,服务辖区侨胞侨眷400余人次,为侨胞侨眷解决共性、个性问题50余个。二是公益服务让侨胞更有获得感。持续推进“侨爱心工程”,推动医疗资源惠及基层,成立侨胞侨属健康驿站,配备各医学领域专家医师15名,连续20余年开展眼科义诊、送医下乡等惠民服务。成立侨公益志愿服务队,下设环境美化、医疗服务、应急抢险三个小分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养老助老等工作。针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需求,实施一对一帮扶,对接商会等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如组织捐款活动帮助溪岙村困难党员群众等。三是特色服务让侨胞更有成就感。依托各专业领域侨界人才资源,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根据各自的专长优势为侨胞侨属开展多方位特色服务。成立锦屏侨台联书画院,由侨联文化指导员王昌华担任书画院院长,进一步打响侨联品牌,增强侨胞的成就感,推动弥勒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通为侨服务“最后一米”,实现侨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定位岳林街道书香“侨胞之家”建设,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侨界具有辨识度的文化阵地。
在“惠”字上落实 推动侨助发展
一是共建精神家园。以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主线,凝聚侨心侨力传承弥勒文化,发挥文化润心功能,联结海内外侨胞、本地弥勒文化爱好者等合力挖掘历史文献资源,做好归纳与汇总工作,汇编成《论述布袋弥勒》等资料,收藏不同形态布袋弥勒木雕像2000多尊。组织政协委员、弥勒文化研究专家等在锦屏“侨胞之家”召开“提升锦屏布袋弥勒文化影响力”民主协商会,开展“共话弥勒文化、助力文创联侨”等系列活动。通过汇聚多方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将锦屏“侨胞之家”打造成侨胞的精神家园。二是展示共建成果。以锦屏弥勒博物馆为创建基础,依托何仁善弥勒文化工作室,组织街道侨联、商会等组织合力共建华侨文化交流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作用推动弥勒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与交流。开展艺术系大学生走进侨胞之家采风创作、百名乡贤走进侨胞之家参观等系列活动,吸引不同群体走进“侨胞之家”,了解侨文化、弥勒文化,持续擦亮“星级侨胞建设”特色品牌,提高全区“侨胞之家”影响力,全区“侨胞之家”参观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三是献力共同富裕。围绕“聚侨心、促发展”主线任务,依托“侨胞之家”开展“侨胞侨眷叙乡情、话发展”系列活动9次。组织侨胞侨属走进长岭村,围绕玉兰花经济,就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建言献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侨胞之家”工作小组为侨企牵线搭桥,举办政企、银企座谈会等赋能侨商侨企,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走进丹盈服饰、超竣电器等侨企,开展面对面座谈,协助解决疫情防控、项目审批等问题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