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巡礼】中共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工作委员会——坚持党建引领,绘好团结发展“同心圆”
发布时间: 2024-10-29 15:39:03
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地处浙江省衢州市西南面的城乡结合区域。近年来,新新街道党工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通过打造“18299”石榴红阵地矩阵,辖区累计建有1个家园、8个社区驿站、2个“石榴红”工作室、9支“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和9个“8090石榴红”宣讲团等,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覆盖,切实推动各族群众深度融入本地生活,为加快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凝聚起最广泛力量。街道被确定为第六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
组织聚心,筑牢基层民族工作红色堡垒
新新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成立由街道统战委员任书记,西部民族地区退休返聘民警和返岗教师、外来社区干部等为成员的“石榴红”临时党支部,并先后在辖区9个社区成立“石榴红”党小组。联合统战(民宗)、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依托“街道-社区-网格-楼道”四级党组织,经常性引导各族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三级议事”“户主大会”等社会事务,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氛围不断浓厚。如“石榴红”临时党支部党员耿自力,从新疆喀什公安局退休回衢后,主动到社区报到,凭借其在边疆地区从警近40年的丰富经验和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语言等优势,协助街道和社区组织联谊交往活动33场,为来衢新疆籍群众纾困解难、化解矛盾20多次。
文化聚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新新街道党工委充分挖掘儒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深入推进“南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联合本地高校打造东南阙里“石榴红”思政教育基地,联合辖区中小学校创新开展围棋、儒学典籍、民族“三乐”、劳技实践等“四进校园”教育,常态开展儒学文化、德育教育、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乌什·衢州小学校长助理、教育部计划援疆人才组领队、援疆老师童土祥,利用暑假回乡时间开设“石榴红课堂”,讲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南孔文化专题课程20余场,吸引800余人次各族青少年参与学习。
新新街道党工委统筹各社区资源成立了9个“有礼·石榴红”理论宣讲团,并依托孔氏南宗家庙、儒学馆、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衢州非遗馆、余东农民画村等特色文化地标,量身打造“石榴红”研学线路,累计开展研学体验课程、宣讲活动200余场,覆盖各族群众近万人次。
服务聚力,打造高效融合的互嵌式社区
新新街道党工委以“互嵌式”为重点,把“融”作为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鲜明导向,坚持治理服务制度化、公共服务常态化、个性服务精准化理念,创新组团联心、两地联动、邻里联情“三联工作”机制。穆太力普·阿卜杜·买买提在街道“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从刚到衢州时的普通话不流利、政策不熟悉、经营不规范,到如今已拥有近30家“民族大团结烧烤店”连锁店,本人及他带领的团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协商议事,获得广泛好评,其家庭获评“衢州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有礼家庭”,他经营的烧烤店获评“衢州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有礼岗位”。
新新街道党工委创新设立“石榴红·家长学校”,依托柯城区“邻礼通·三民工程”“旅馆总台”等应用,落实“红黄绿”三色精准管理和生活就业精准服务,有力推动各族群众互嵌融居。累计已组织辖区群众3000余人次参与“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活动72场,举办的60余场“智慧教育家长训练营”帮助大家解决家庭教育难题,开设的“共富工坊”“零工市场”协助各族群众4500余人次实现灵活就业,“旅馆总台”应用帮助90余名民族地区群众实现“零中介”租房。
在系列务实举措的绵绵用力和久久为功下,街道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氛围日益浓厚,下辖村(社)先后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善治村”等荣誉称号,街道多年来涉民族因素重大风险问题“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