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两个健康”县域先行的实践和思考
——以嘉善县为例
发布时间: 2024-10-17 14:36:26
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两个健康”县域先行的实践和思考
——以嘉善县为例
郑洁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把促进“两个健康”摆上重要战略位置。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促进“两个健康”是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嘉善县以其在县域层面促进“两个健康”的探索实践被列入浙江省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创建名单。
建设“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响应国家号召,更好地建设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嘉善是2008年习近平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层联系点。2013年和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到2035年,嘉善要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2022年12月,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支持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嘉善要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样板。在此意义上,嘉善建设“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的根本要求。
(二)有助于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全省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先行示范。嘉善的县域民营经济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自上世纪以来,嘉善民营经济形成了木业、轴承、纽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块状经济。近年来,在“双示范”国家战略的加持下,嘉善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化、资源集约化,将主导产业从低端木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我省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嘉善样板。
(三)有助于推动“两个健康”联动发展,为推进我省“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提供经验参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供基础和保障,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民营企业家的经营和决策行为决定着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嘉善建设“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注重将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县域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和新生代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系统改革的战略思维,能够为全省“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提供经验参考。
推进“两个健康”县域先行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服务为本,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党政干部带头服务民企发展,开展助企帮扶百日攻坚行动、“亲清直通”暖企专项行动、“千名干部助千企”专项行动、“千名干部挂千企”(项目)重点帮扶行动,精准把握企业发展难点,“一企一策”针对性研究和落实帮扶举措。构建“发现问题——分析研判——提出建议——跟踪整改”的工作闭环,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有效服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探索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成果转化体系,试点开展长三角创新券通用通兑等制度改革。深化外专人才服务改革。设立“外国人才服务中心”,全省率先实现外国人服务事项“一窗式”办理,实现外国高端人才在一体化示范区内互认。
(二)加快动能转换,以创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围绕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壮大高质量创新主体、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努力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全县创新指数列全省第5,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制定完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机制。大力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工程,加快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建立区域协同引育创新平台,与省科技厅共同编制示范区嘉善片区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统筹省内外科创资源,打造三大创新平台体系。构建“高研值”科创湖区,以祥符荡科创绿谷为核心,建成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复旦嘉善研究院等7个高能级科研载体。联建“跨省域”高新区,联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加快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清廉民企建设。注重政府亲清,推出亲清政商关系“八为八不为”清单,制定政企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三张清单,亮明纪律要求,厘清政商交往界限。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商(协)会联系机制,连续11年召开嘉善县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定期与县经信、商务、税务、环保等职能部门合作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出台推进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清廉民企建设三年方案,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打造了一批清廉民企建设典型,认定了一批规范化建设单位。
(四)加强教育引导,建设高素质“善商”队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民营企业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杭州、台州等地举办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连续十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延安、井冈山、嘉兴市南湖区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连续举办四届杰出善商评选活动,提炼并大力弘扬“坚韧创新,善行天下”新时代善商精神。以“万企兴万村”活动为依托,组建“村企共同体”,打造共富雪菜工坊、“吾巧”女红巧手工坊等一批特色共富工坊。深化山海协作,建立嘉善——庆元——九寨沟“飞地”产业园项目,打造“园区+公司+农户”帮扶结对模式。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出台培育新生代企业家的“115”工程计划,连续十年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到北京开展研修活动,举办长风计划总裁班培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训等活动。
建设“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的困境瓶颈
(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以对269家亿元企业调查为例,仅有34家看好下半年市场预期,占比13%;136家预期差不多,占比50%;99家预期下半年市场不景气,占比37%。民营经济规模梯次不够合理,嘉善县现有270家亿元企业中,10亿元以上企业22家(其中民营13家),超20亿企业10家(其中民营6家),超50亿元企业3家(其中民营1家),“腰部”企业匮乏,产业集群效应受限。
(二)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的困境。新生代企业家储备“后劲不足”,很多“二代”不愿接班、不会接班、不能接班,已经接班的新生代也多是在父辈的支撑和帮衬下开展经营,碰到疫情影响、贸易摩擦等问题,缺少创新意识,缺乏“过关”本领。高层次人才的吸附力不够,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偏弱,加上高端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人才成长平台缺乏,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
(三)工商联及所属商会作用发挥问题。工商联联络教育功能发挥还要再加强,有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突出、社会信誉好的年轻一代企业家未能纳入组织,或是找不到组织,有些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能力、政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商会协会运行机制还要再健全,大部分基层商协会组织运行比较传统,缺乏社会化、企业化的运营手段,缺乏扶持、孵化的帮困机制。
建设“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健全“两个健康”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健全领导体制,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工作协作等运行机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构建“1+4+N+n”体系架构,“1”即一个总目标:打造“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善商精神大力弘扬、政商交往亲清有为、民营企业同心共富”的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4”即四大标志性成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亲清政商关系、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4大示范高地;“N”即N项“两个健康”领域重点工作;“n”即n项“两个健康”领域重大改革攻坚任务,支撑推动工作愿景落地见效。深化集成改革,对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围绕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等方面,运用好优化“浙里办”营商专区服务模式,推动优质服务“一链直达”。
(二)打造两大集成平台:民营经济健康集成平台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集成平台。构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集成平台,以2025年为期限,争取市场主体总数超10万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超6.5万户,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实现零突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打造创新创造高地,做好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嘉善复旦研究院、上大研究院、祥符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省、市重点实验室。构建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集成平台,加快培育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化的民营经济人士队伍,比如到2025年,争取全县线上线下培训民营经济代表人士1000人次,树立新生代企业家典型150名。
(三)形成若干标志性成果,着力打造四个示范高地。一是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调动浙大智慧绿洲等创新资源,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嘉善县“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筑基、微型企业开拓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二是打造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示范高地。全面实施两新党建“双融双强”工程、“商会党建提升工程”,持续加强政治引领。办好“杰出善商”评选,深化“讲述善商好故事、宣传善商好典型、弘扬新时代善商精神”活动,迭代完善“善商之家、善商大讲堂”的宣传手段,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三是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高地。推动落实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等机制。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恳谈会等活动,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县、乡镇联动打造清廉民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打造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高地。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千企结千村”“千侨帮千村”等行动,培育“乡贤助乡兴”同心共富实践基地。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和光彩事业。
(作者为嘉善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