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战优势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

——以嘉兴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为例

发布时间: 2024-01-24 09:44:2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发挥统战优势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

——以嘉兴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为例

李小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两个健康”、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嘉兴市委统战部深入分析研究嘉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难题,为高效助力嘉兴民营经济竞争力全面提升、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提质增效提供精准的对策建议。


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基本情况

嘉兴市委统战部重点聚焦全市经济发展主力军、转型升级排头兵、平稳发展压舱石、创新创业主战场和共同富裕主引擎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对全市291家上规模民营企业(2022年度合并报表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情况和发展特征。

面临国际政治关系反复变化、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冲击和资源能源供给把控更严“三重压力”,嘉兴市民营企业呈现出硬核发展实力,总体发展平稳向好,呈现出梯队分布愈加鲜明、规模体量稳中向好、行业话语权再提高、转型升级意识提升、海外活跃度有回升、履责管理再上台阶、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企业家思想更积极等主要特征,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在经济下行、制造业逆全球化趋势下依然满怀发展信心、思想精进。

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难题

受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逆全球化持续升温,上规模民营企业面临的新老问题交织并存。综合分析来看,存在以下共同的发展难题:

一是企业经营成本高企与经营效益放缓问题并存。尽管民营企业在融资难度、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的指数持续下降,但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依然突出。根据调研,分别有81.3%和63.9%的样本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上升对企业影响最大。在经营成本增长背后,2022年全市大部分上规模企业经营效益不及预期,84.5%的样本企业实现盈利,盈利企业占比较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45.7%的样本企业净利润较2021年增加,64.3%的样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净利润、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了12.9、4.1和27.0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创新不足与企业风险承受力弱问题并存。近5年获得位列获奖单位前三名的国家级科技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上规模企业仅有9家和20家;户均企业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仅为15件,远低于全省22.7件的平均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背后,企业普遍认为“缺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困难”是主要制约因素。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意识不够,仍有占比超半数的样本企业尚未与科研机构合作,其中超3成认为“不需要与科研机构合作”,不需要的理由中约6成认为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不大,超3成认为高校技术与市场脱节、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仍过于单一,自筹资金为主的占比高达96.1%,获得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几乎没有,这表明样本企业创新收益和风险均集中在单体上,承担创新风险敏感。

三是企业预期下降与营商环境有待提优问题并存。在样本企业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中,上规模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存在用工成本上升、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土地供应紧缺等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占比分别达65.0%、56.9%和44.2%。在此背景下,样本企业中“继续保持积极投资”的企业占比仅为4成,企业发展预期持续下降。营商环境提优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活企业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本应在此时发挥更大作用,但仅以2022年盈利和税收情况对比为例,在样本企业利润总额规模同比下降31.8%的情况下纳税总额仍同比增长37.3%。与此同时,税费负担过重、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对民营企业负面舆论较多,分别成为政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政商环境等“三大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不利影响因素。


构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的对策建议

上规模民营企业是嘉兴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者,推动其持续高质量发展仍需从牢靠的保障和精准的服务等多维度发力。当前,要以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为契机,积极构建全市联动、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聚焦民企关切,强化精准施策,全面优化提升营商人文环境。为此建议:

(一)提升企业家获得感,进一步打造暖心舒心的人文环境。

1.健全正面宣传引导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禾商永远跟党走”思想引领行动,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突出弘扬践行“勤勉务实、守正精进、和行天下”的新时代禾商精神,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始终坚定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仰,面对困难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持续迸发创业创新创造创富的激情活力。发挥文化浸润作用,设立嘉兴市民营企业家节,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性。大力实施典范禾商闪耀行动,深化“讲述禾商好故事・宣扬企业好典型”活动,开展优秀企业家选树活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和“民营经济有功论”。要将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政府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列入主体班次,重点着眼于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思想政治引领、干事创业能力提升,健全完善“思想提升进基地”“系统提升入院校”“专项提升办讲座”“拓展提升走出去”等教育培养模式,深入推动新生代企业家加快政治、事业“双传承”。

2.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三张清单,明确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规则,消除政商交往顾虑,引导党员干部同企业家真诚互信、良性互动。加大基于企业视角的政策政务公开力度,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涉企规划、实施方案的参与机会,健全推进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涉企政策“研用评”闭环,促进政企交流、增进政商互信。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深入开展诚信合规建设,深化规上(限上)民营企业全覆盖攻坚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共同合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3.健全营商环境舆情研判联动机制。抓好民营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舆情应急多跨协同,密切与涉事主体、宣传网信和媒体单位等联动快反处置,健全民企负面舆情研判联动机制。及时回应企业家思想关切,强化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典型案例的宣传警示作用,加强正面引导,降低负面噪音,持续激发企业家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文化基因。

(二)维护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打造健康的经济生态环境。

1.推进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围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工程”,引导上规模企业积极参与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建设,谋划布局数字产业化中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生产数字化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开展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同时,积极探索分产业的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策略研究,推进一批上规模企业引领开展基于产业工艺技术绿色化、生产设备低碳化、运营成果数字化的企业降本增效综合路径,以经营绩效提升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和发展信心。

2.优化产学研开放平台。在嘉兴现有“产学研政用”体系基础上,重点完善企业研发技术需求库、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专家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资源库“三库”,建设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重点产业研发成果中试平台“两平台”,推动各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科技工会等资源向企业研发需求集聚,进一步降低企业与科研资源的信息错位,解决上规模企业创新上遇到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紧缺问题。更加注重企业协作,进一步健全“链长+链主”“链主+共同体”“链长+服务团”“技术攻关+产业化”等协同机制,促进产业融合。

3.大力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高水平建设“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力度,引导和鼓励超大上规模民营企业完善供应链管理,推动具有较高细分市场规模的上规模民营企业牵头建立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模式,帮助初入上规模民营企业梯队的企业融入产业链核心环节,降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确定性,全面推动产业链持续完善、供应链不断强化,继而提升全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推进嘉兴一批上规模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发展道路,推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扩面提质。

4.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依托嘉兴作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优势,试点成立应急基金池,为高成长型、低风险型的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或融资担保。增加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南湖基金小镇、私募股权等投资平台优势,放大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赋能科技创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针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金融产品,对金融机构采取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科技手段,支持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行为,给予技术改进补贴。

(三)增强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1.完善激励评估容错链条。发挥好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探索风险评估与管控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加强保险机构与具有较强研发意愿上规模企业的合作对接,推进企业研发风险预防技术服务方案在企业研发管控中的应用。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的容错免责机制,提高金融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的灵活度和覆盖率,构建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创新生态。

2.健全合规经营与市场秩序维护闭环机制。推动企业合规自查自治与市场秩序宽查严惩并行,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执法服务前置机制,探索基于高频、易忽视企业违法违规事项的服务前置清单,推进民营企业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规范发展能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在企业执法监管中的纵深应用,降低企业合法经营成本;探索“首违不罚+轻违速罚+再违重罚”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手段,强化企业与市场的共治,力争实现从不敢违、不能违到不想违的企业监管执法服务推进机制,营造更具企业亲和力的法治营商环境。

3.通过市场化改革破除要素制约瓶颈。深度调研查摆上规模企业成本高企背后的共性成本,加快破解民营企业最关注的土地、用能、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问题,探索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反馈机制,整合统计、科技、金融、税收、人社等数据资源,加强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和异常运行情况的跨部门反馈。深化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基于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精准推送和职能反馈服务。

(作者为嘉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