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联动 共建共创 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24-01-23 16:48:02
四心联动 共建共创
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江山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江山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建设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高地和亲清政商关系示范高地,不断谋划服务载体,培育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实效,被列为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
强化培育引领
共绘奋进“同心圆”
旗帜鲜明地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培育引领,打造“之江同心・红联”思政品牌,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推动一批有情怀、有视野、懂管理的民营企业家走上台前、回馈社会。
一是加快龙头企业引育。锚定“1122”工程目标不动摇,推进企业培大育强,科润智控成为衢州地区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深化“雏鹰”“雄鹰”“凤凰”行动,到2027年,争取发展“专精特新”企业70家以上。高规格、持续性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江山峰会”和“江山人发展大会”,凝聚更多行业资源和乡贤力量,着力引进链主型企业,今年5月,成功签约棒杰新能源、中科锂电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定期举办“品质江商”及商会会长高级研修班,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化民营经济人士队伍。进一步发挥“多娇江山”融媒体、《今日江山》《江山骄子》杂志等宣传平台作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
二是完善荣誉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家政治安排和荣誉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代表,其中“改革开放杰出江商”代表60名、新生代企业家先锋奖20名、薪火传承榜样人物6对。推进江山“家文化”建设,对标“政策最优、服务最好、一视同仁”要求,推动在外乡贤资金、人才、项目回归,邵建雄、黄河清、金景全等知名乡贤纷纷带头回乡投资。2022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到位资金55亿元,荣获全省十佳招大引强县(市、区)。
三是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启动江山市统战成员全面成长工程,创办新生代企业家雄鹰研修班,打造“515”新生代江商梯队,5年内争取培养上市公司或预备上市公司负责人5人,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10人,亿元以上创新型公司负责人50人,建立起一支政治上、事业上能够接班的青年红色企业家梯队。建好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学习考察、红色教育、扶贫帮困、友好联谊、拓展训练等活动10余次。两年来,举办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故事会6次,开展新生代企业家“弄潮儿”系列宣讲活动30多次。2022年,江山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
强化政企沟通 共建亲清“连心桥”
进一步畅通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强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开展“暖企”行动。坚持每月举办一次以上“亲清茶叙会”“政企恳谈会”“商会万里行”“仙霞论见・老总有约”等亲清直通暖企专项活动,全力助推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建设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落实。已累计举办“亲清茶叙会”11期,“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42期,有561位企业家参会,交办落实企业问题679个,评选表彰“亲清直通”企业诉求办理“优秀案例”30个,该项活动先后受到省工商联和衢州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是坚持开展“清障”行动。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清障”行动,组织召开重点疑难问题协调推进会及典型问题复盘行动,实现“清障”问题月月清零。开展销号问题“回头看”活动,问题销号率达100%。高标准打造企业社区实体化运作机制,促进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与产业链链长制深度融合,组建专业高效的产业链“链主”型企业服务人才队伍。
三是坚持开展“三百”行动。部署开展作风建设“三百”行动,将作风监督贯穿“四项监督”全过程、全领域,促进亲清政商关系更加稳固。开展营商环境媒体监督,累计举办营商环境电视问政11期,倒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探索完善政商交往的正面、负面、倡导三张清单,着力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把“公私分明”的边界尺度标识清晰。
强化权益保障 共做护企“贴心人”
强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深化司法服务,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一是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涉企法律服务,推进乡镇(街道)商会及“1+3+2”产业协会商会法律服务结对新模式,完善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年开展企业法治体检500多次。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完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争创涉案企业合规建设全省先进典型。贯彻落实省信用“531X”工程,高标准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动能。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行为码,实现行政行为赋码率、电子签章使用率、平台出件率、线索处置率均达100%。加强跨部门综合执法监管工作,推行“综合查一次”等联合执法机制,推广“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方式。建立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司法救济渠道。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县(市、区),加快推进江山木门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建立江山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探索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江山实践。加强知识产权跨部门合作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部门之间协作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保护格局。推动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进一步完善1124知识服务体系,发挥中心、联盟、品牌服务指导站及机构作用。
强化清廉建设 共谱合规“清心曲”
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商会组织“e企廉”工程,根据“试点带动、全域提升”的思路,植入廉基因,注入“营养剂”,民营企业整体清廉度显著提升。
一是建设示范单位,形成以点带面态势。先后启动五批清廉民营企业示范单位(50家)和清廉商会示范单位(20家)创建活动,不断形成比学赶超、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已建成衢州市级清廉民企标杆单位1家,衢州市级清廉民企先进单位11家,江山市级清廉民企标杆单位3家,江山市级清廉民企先进单位25家,江山市级清廉商会先进单位13家。示范单位创建数量和质量都排在衢州市各县(市、区)第一。
二是聚焦行业管理,打造亲清商会廉盟。围绕发挥商会行业自律的功能作用,探索建立“五清促自律、十约创廉盟”的清廉商会建设工作新格局。推行《江山市清廉商会创建导则》,引导全市69家商协会组织进一步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清廉运行机制。召开清廉商会创建工作推进会,发布并推行《江山市商会廉盟十大公约》,把清廉合规要求贯穿在商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启动“三清贷”,根据市纪委监委、市工商联评定的结果,授信清廉民营企业“清新贷”、清廉商会“清朗贷”及清廉人才“清誉贷”,专项贷款累计达到50亿元,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周转,以廉换来“真金白银”。深入开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试点,提高绿色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和支持力度,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超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