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芳华 护“一腔热血”

——记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委员、浙大一院血液科副主任佟红艳

发布时间: 2024-01-19 16:26:2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白衣芳华 护“一腔热血”

——记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委员、浙大一院血液科副主任佟红艳

沈志轩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源泉,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如此,每当提起血液病,人们无不闻之色变。“病情重、诊断难、变化快”,因缺乏特效疗法,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血友病等在内的一众血液疾病被冠以“不治之症”。

在这个频频“与死神打交道”的特殊领域,有这样一袭美丽的身影,她既有江南女子的温柔婉约,更有铿锵玫瑰的坚韧刚毅。30余年来,她自信从容地穿梭在血液病“战场”,不忘初心,不畏艰难,为挽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不懈努力。她就是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佟红艳。


组建全省第一家MDS中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治一直是医学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作为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MDS曾经被叫作“白血病前期”,也被血液学界戏称为“垃圾桶”,很多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病症都被纳入其中。而且,MDS以老年患者见多,我国每年新发MDS病例30余万,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还将极速攀升。

佟红艳着手MD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始于2000年,对于一名年轻医生而言,挑战医学高峰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对患者的共情,病人的痛苦呻吟、家属的无助眼神给了她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她潜心研究病理,从最初的发病机制入手,拨开层层迷雾了解MDS的“真面目”,探寻治疗MDS的新思路、新方案。她坚持不懈开展临床研究,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不断破解诊疗的关键性难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10余年的积累,佟红艳终于对MDS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知。2013年,她牵头组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MDS中心——这是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MDS中心,2014年7月正式建科,年收治MDS患者1800余人次。

“从无到有,还要从有向优迈进!”MDS中心成立以来,佟红艳带领团队,在综合诊断、去甲基化治疗、遗传学和分子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MDS中心被国际MDS研究组织MDS基金会授予“MDS Centre of Excellence”(卓越MDS中心),成为国内5家MDS卓越中心之一。

2023年,团队的研究成果《全反式维甲酸通过RARa-Nrf2复合体增强地西他滨对MDS和AML的杀伤作用》正式发表于领域的TOP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同时,由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B)的研究者发起的全国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逐步完成。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中位治疗4个周期,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该成果受邀在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做口头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MDS中心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眼看着他一天天成长,为血液病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是我最大的欣慰。”佟红艳说。


你以性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每天一早,佟红艳总是一身白大褂风风火火地穿梭在病房,尽管身兼管理职务,她仍常年坚持在临床一线,对每一位病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佟红艳的手机里,珍藏着许多患者发来的近照,背后都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这是汤奶奶,你看现在精神状态多好!”佟红艳指着照片中的老人回忆道:“当初送来时真是险之又险!”

汤奶奶虽已是鲐背之年,但平日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然而,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老人逐渐出现手脚无力、走路磕磕绊绊、嘴角歪斜的症状。入院检查后高度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到了血液科治疗。不料刚入院,病情就急转直下,左侧肢体瘫痪、意识丧失,非常凶险。但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化疗,化疗需要病理依据,而要取病理必须全麻进行颅脑穿刺活检,拿到报告至少需要1周。时间就是生命!而且90岁的超高龄患者,全麻手术本就风险极大。“医生,请你们救救我妈妈!我相信你们!”汤奶奶的女儿们泣不成声。

经过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会诊,结合汤奶奶的影像学表现,佟红艳决定放手一搏。“既然患者选择相信我们,我们就不能再瞻前顾后了,必须全力救治!”经过和家属充分沟通,佟红艳为汤奶奶制定了口服靶向药的个性化疗法。“大概到了第三周,有一天查房,汤奶奶突然能叫我们名字了,而且还能自己抬手拨头发。”老人最终转危为安的场景让佟红艳至今记忆犹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血液病十分凶险和难治,自己能做的就是多为患者着想。”佟红艳感慨地说,再多的赞誉也比不上患者病愈后的笑容。


以医为媒 诠释履职担当

2021年12月,首届“浙江致公风采”人物颁奖礼举行,佟红艳是10位获奖者之一。“领奖台近在咫尺,但我却感觉走了很久,很激动,想了很多,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佟红艳说。

2005年,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佟红艳逐渐意识到,除了不断精进医术造福患者外,还应发挥所长,在更大的领域参与社会发展。经过充分考虑,她加入了中国致公党。

入党以来,佟红艳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爱侨护侨”“侨博会送诊”等各类义诊活动,她为群众查看病情、答疑解惑、指导用药……专注又热情。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她还会贴心地附上一张小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等。“哪里需要我,我就随时出发。”佟红艳说。

2021年,致公党浙江大学委员会换届,佟红艳高票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委、湖滨支部主委,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铆足干劲,积极带领支部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议政建言、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支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成为致公党浙大委员会的“模范支部”。

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总是有她活跃的身影。2021年,佟红艳当选上城区人大代表;2023年,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她立足本职,深入思考,认真调研,积极为“医疗共富”鼓与呼。省政协十三次一次会议上,佟红艳提出了“进一步满足山区海岛人民群众‘急难危重’医疗需求的建议”,呼吁通过创新共富医疗模式,提升山区海岛县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山区海岛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也让作为“新兵”委员的她更加坚定了履好职、担好责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