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刊文丨探索自由职业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2023-08-07 16:32:24    来源: 浙江统战


近日出版的《中国统一战线》杂志2023年第7期,以《探索自由职业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题,聚焦我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自由职业人员这一群体,刊载了他们走向农村、投身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关情况。

《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是统一战线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


探索自由职业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 浙江省委统战部

正在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现有近40万自由职业人员,其中有7万人走向农村、投身农业,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浙江省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党中央及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将组织覆盖、基层治理、文旅融合、人才培养、数字赋能作为工作着力点,探索团结凝聚更多自由职业人员,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聚焦组织覆盖,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按照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思路,推动浙江省内各基层统战部门摸清自由职业人员底数,成立自由职业人员联谊组织79家,覆盖省市县三级自由职业人员代表人士3600余人。杭州市印发加强和改进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一会四联盟”组织架构,实现杭州市县两级自由职业人员联盟全覆盖。宁波市制定加强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若干举措,建设14个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指导成立自由职业人员联谊会,通过定政策、明底数、创基地、纳人才、建组织,有效把宁波市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借助冯夷文化街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从事非遗国学传承、文化艺术创作的14位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沈荡冯夷文创联盟,积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聚焦基层治理,拓展乡村振兴新思路

充分发挥自由职业人员理念新、专业强、视野开阔等优势,在为助推产业振兴、民生改善、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探索村委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青山同心荟”双向交叉兼职,由“青山同心荟”副会长、自由职业人员兼任青山村委党委委员,参与村内重要事项决策,进一步密切了新村民和老村民的联系,充分发挥“青山同心荟”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宁波市鄞州区创新试行“驻村轮值村主任”制度,通过选派自由职业人员轮流担任驻村村主任,每位挂职三个月,协助村“两委”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广泛好评。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吸引百余名自由职业人员成立“鸣山新创联”,为鸣山村发展出谋划策,累计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结对项目7个、帮扶30余人,帮助鸣山村先后取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优化扶持政策,聚集民宿产业领域自由职业人员,整治古村落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聚焦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

把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支持自由职业人员参与文旅产品产业策划开发,着力把当地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新英汇”文创联盟开发销售文创产品,带动乡村妇女就业80余人,书画联盟举办大樟树油画集市,开创油画销售新模式,成为莲都区特色旅游形象展示新窗口。温州市永嘉县瓯窑同心苑作为温州市唯一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汇聚10余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文创工作室,有效对接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实现年产值2亿元。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成立“百匠·同心荟”,打造“百人百匠”特色街区,60余家自由职业人员工作室入驻深澳村,举办深澳“国风”文化节、“忆江南·盲盒戏曲周”等系列主题活动,实现大批村民家门口就业,以文化集聚优势带动古村落发展。宁波市组织自由职业文旅策划专家等先后走进宁波的余姚横坎头村、江北鞍山村、宁海下洋涂等地乡村旅游线采风考察,召开农旅融合提升策划建言会,为地方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当地乡村旅游在网络上做引流推介。


聚焦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现状,围绕培育高素质“新农人”,积极打造公益服务团,搭建特色平台,开展常态化助农活动,帮助村民掌握新技能,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杭州市启动乡村振兴“领航计划”,组织40名自由职业人员建立领航学院,成立领航专家库和“领航乡村荟”,举办“新农人”培训4期。宁波市打造“新农人”服务团,由19名自由职业农业电商、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带头人组成,常态化开展“新农人”赋能培训、农技对接帮扶、农旅农品助销、东西部协作,带动培养农业人才队伍,帮助农民农户增收。舟山市开展“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鼓励自由职业人员发展海岛精品民宿产业,帮助培养民宿产业人才。温州市文成县打造“微苔藓”和“金丝皇菊”产业基地,孵化具备现代营销思维和技能的“新农人”,带动600余农户实现就业增收。金华市武义县自由职业人员联谊会会员带着专业团队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将碗铺村、坛头村、平头村、陶村等村落变成业态丰富、底蕴丰厚,可游、可玩、可居、可兴业的特色村,帮助培育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聚焦数字赋能,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围绕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共富直播间”,助力乡村共富,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海宁市开发建设“同心共富.社会服务”应用,通过数智一体平台,多方位收集低收入群体、相对困难群体及共富项目需求信息,促成供需匹配、资源集成。实施各类项目530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783万余元,帮扶受众超63万人次。湖州市安吉县打造“数字游民公社”,聚集助推乡村发展的创意类设计人才,催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业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帮助村集体增收50万余元。诸暨市开展“我为家乡带个货”系列公益活动,重点推介诸暨文化、美丽乡村和家乡土特产等,在公众号、团购、短视频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019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台州市仙居县自由职业人员通过电商直播,帮助农户签订50万斤杨梅供销协议,让农民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得到中央电视台《三农群英会》栏目的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