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3-08-01 09:58:47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杭州市西湖区发起“新联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新联营商环境体验官”启动仪式暨西湖・新创荟“优化营商环境”沙龙活动在三墩产学研发展服务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西湖区新联会会长朱智慧宣读了《西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人人争当新联营商环境体验官”倡议书》,向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出倡议。

西湖区发起“新联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旨在搭建政府、企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间沟通交流桥梁,发挥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立足自身工作领域,对营商环境领域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商关系等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助力辖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此外,现场为西湖区三墩产学研发展服务中心颁发“西湖区新联营商环境体验基地”牌匾。近年来,产学研发展服务中心立足区位优势、发挥平台长板,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凝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校内校外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多方资源做大做强招才引智“蓄水池”,积极赋能人才引育“强磁场”,聚力打造创新创业“策源地”。

现场还举行了以“感知西湖温度,共谋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西湖・新创荟沙龙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创业扶持机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就贯彻落实西湖区“六六行动”、助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中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和分享。

(杭州市西湖区委统战部)

宁波市镇海区打造“民俗讲演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挖掘辖区内千年古镇的历史底蕴和本地丰富的非遗民俗文化资源,以国内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的十七房古村落为依托,打造“民俗讲演堂”,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吸引各民族同胞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研学、展示和体验等,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2年以来,“民俗讲演堂”已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30余次。

一是挖掘能人资源,建设“民俗讲演队”。深入挖掘本地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爱好者、民俗文化研究者等人才资源,在区内打造一支接地气、有情怀的“民俗讲演队”,主要为全区民俗文化活动提供人才支持,并积极助力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目前,已成立一支50余名各族群众组成的“民俗讲演队”,讲演内容涵盖农民画、民族舞、船鼓、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去年以来,“民俗讲演队”开展民俗文化表演20余次,传统习俗授课8场,共吸引观众上千人次。

二是打造精品项目,出品“民俗讲演课”。以当地非遗民俗文化精品为重点,设置研学课程,强化文脉传承。目前,依托辖区“澥浦农民画”“澥浦船鼓”等特色非遗项目,开设民俗文化研学课程,累计推出课程8期,共计300余人次报名参加,涵盖老中青幼各族群众,以民俗研学带动全民学习的成效获得央视、中新网等央级媒体报道关注。

三是加强海外交流,拓展“民俗讲演圈”。加大与高校等机构在文化互动方面的交流协作,吸引外籍师生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互动体验,在国际领域展现民俗魅力和民族文化。去年以来,结合元宵节、端午节等节庆,组织开展海外交流活动3次,共吸引来自孟加拉国、贝宁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友人参加。

(宁波市镇海区委统战部)

宁波市北仑区创建“公转”平台 激发“自转”动能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结合实际,以全面打造“知新合一+”特色品牌为牵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建强工作阵地,健全服务公转平台,激发社团自管自转动能,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不断守正创新,在提升组织活力、助推区域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突出基地建设,提升组织协同力。深化大港社区“新港湾”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项目建设,创新推出“周二夜诊”服务,3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轮流“坐诊”解决企业难题。聚焦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战略,深入推进北仑美姑馆市级“新力甬动·同心服务基地”建设,年内帮助美姑县农户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达1200万元。联合区司法局在新碶街道玉兰社区创建“客堂间”,由无党派代表人士充当“老娘舅”“坐堂问诊”,组建由区新联会律师和统战热心人士组成的“客堂间”调解员队伍,与社区建立“嵌入式”工作机制,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化解邻里矛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目前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调节成功率达100%,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小区的目标。

二是突出机制创新,提升社团生命力。推进实施“内优外联”工作模式。“内优”指建立会长轮值制度、会员积分管理制度、评星评优制度等,明确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推行会长轮值与小组联动,激发组织活力。“外联”主要是指导区知联会、新联会与区慈善总会探索建立“公益+慈善”快速响应机制,叠加统战人才智力+慈善公益优势资源,打造重大公益活动服务新模式。

三是突出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实施北仑区“知新合一·同心共富”五大行动。知联会、新联会联合区慈善总会先后筹资50多万元,通过推进安居、安康、安心的“三安”系列服务活动,帮助20余户困难老人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心愿。联合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开展大学法大普法行动,指导区新联会承接“千企大学法”项目,组建由区新联会15名律师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依托“法智卫士”平台,为企业开展线下活动4场次、走进企业320余家,推出线上学法活动2场,在线学法人数6000余人,帮助企业全面梳理风险隐患255项,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健康发展。

(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

安吉县以“四个一”工作机制深化推进“同心同廉”工程

近年来,安吉县牢牢把握“党内外清廉建设同步推进、清廉素养同步提升、清廉生态同步改善”要求,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奋力打造“同心同廉”安吉样本。

一是搭建一个“同心倡廉”立体化教育平台。聚焦“线上”“线下”同学廉、共倡廉,依托县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动态监管平台,开辟民主党派专区,实现民主党派廉政教育网上同步。针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财务支出、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廉政要求,制定民主党派公职人员清廉指数清单,进一步推动落实廉政主体责任。用好社会主义学校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主阵地,每年开展廉政主题培训班次不少于5次、覆盖不少于300人。二是组建一支“同心促廉”专业化监督队伍。注重发挥民主党派联系广泛、地位超脱优势,全面激发党派成员自身特长和民主监督热情,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同配合,遴选组建民主党派“同心清风”监督队,打造监督促廉履职服务综合评价体系。首批25名队员,涵盖政府机关、民生事业、民营企业、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同心同廉”共识持续凝聚,清廉文化蔚然成风。三是打造一方“同心筑廉”引领化共建阵地。创新开展“1+6”廉政主题教育示范带建设,“1”即在县级民主党派活动中心打造1个“同心铸廉”综合体;“6”即6个民主党派各自打造1个“同心同廉”主题教育基地。建立“同心之家”清廉示范点创评机制,联合县纪委监委、两新工委、工商联等部门,在民营企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业中心等党外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领域、行业,培育创建县级清廉示范点15家。四是擦亮一批“同心护廉”标志化实践品牌。深化开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中共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活动,构建“一支部一品牌”的“同心护廉”基层组织廉政建设体系,鼓励开展具有界别特色的廉政品牌打造。民建安吉总支建立“月半沙龙”主题会日活动、民进安吉基层委“导师帮带制”、九三学社安吉基层委“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特色品牌,有效凝聚起“清风向上”的基层新风尚。

(安吉县委统战部)

兰溪市打造民族工作室 奏响“共富”乐章

近年来,兰溪市委统战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打造“丽丽民族工作室”,通过生活上关心、思想上连心、服务上贴心的民族团结创建之路,使兰溪成为少数民族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带领大家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强化氛围营造。为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兰溪市裕欣纺织有限公司在新疆于田地区招录员工,目前已达到200余人。市委统战部以“丽丽民族工作室”为抓手,联合企业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开设休闲区、健身区、舞蹈区等活动区域,丰富员工业余活动;张贴民族政策宣传标语,增强员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意识;完善员工食堂设施,购置电视机、空调等电器设备,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同时,组织带领员工参加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等,增强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充分关心关爱。“丽丽民族工作室”由带队老师美丽开・阿不都外力和企业工会主席张丽清共同合作,在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平时工作室会组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企业工会每年组织两次员工旅游,让其享受休闲放松的时光,带去公司的温暖关怀。工作室带队老师每天晚上与集中轮休的员工进行讨论,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况,及时沟通解决。同时,市委统战部联合市教育局妥善解决员工子女就学问题。

加强通用语言培训。为进一步夯实少数民族群众和谐融入的语言文化基础,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交流水平,兰溪市从2019年开始在裕欣纺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邀请汉语专业老师上课,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培训班以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为载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目标,开展“贺百年华诞,重温党史”“党的赞歌诗歌朗诵””巧手剪纸迎华诞”“迎新春佳节汉字书写大赛”“规范字写时代新篇推普宣传”“喜迎中秋节、共圆合家梦”等活动,累计培训学员200人次。

(兰溪市委统战部)

衢州市举行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理论宣讲活动

近日,衢州市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理论宣讲活动在江山举行。本次活动是衢州市统一战线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以“重温‘五一口号’、打造多党合作市域典范”为主题,旨在引导全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认真回顾总结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为加快打造十个“桥头堡”、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的7位宣讲员,回顾了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史,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真切讲述了衢州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坚定信心。

当前,衢州正在全力打造“十个桥头堡”,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全市统一战线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舞台更加宽广。举办此次活动,希望全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一步从“五一口号”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弘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中汇聚力量,形成党内党外、体制内体制外、市内市外一体联动的生动局面。

(衢州市委统战部)

开化县“三联”打造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开化县委统战部引导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围绕中心、发挥优势,通过民主党派之间“互联互通”、民族村“结对共联”、对口部门“密切联系”,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新途径、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在社会服务中彰显为民担当。2022年以来,开化县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已开展社会服务160余次,助力村集体增收超过300万元。

一是党派“互学互联”,深挖特色打造品牌。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向上争取、横向联动,通过借助民主党派上级组织力量,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党派之间形成密切联系,以联动整合资源方式保障社会服务工作。如民盟、农工党等获得上级组织支持建立实践基地,民建、九三学社等跨省跨市与兄弟支部进行资源共享,目前已建立了与民进浦东支部、民盟桐乡基层委员会等十余个市外民主党派组织的长期联系。并通过开展擂台赛、工作评估等形式,引导开化县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互看互学、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引领社会服务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已形成了民盟“雏鹰・关爱之家”、农工党专家工作站等6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社会服务品牌。二是民族村“结对共联”,构建联村帮扶格局。开化县共有8个民族村,通过开展“党派结对民族村”活动,促成开化县6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县知联会、新联会分别与各民族村一一结对,并组织结对成果比拼晾晒活动,引导各民主党派、民族村在比学赶超中彰显“同心共富”主题。目前,各民主党派已充分发挥智慧力量,结合联系民族村的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在各民族村建立了民革・联盟村同心博爱社会服务基地、民盟・潭头村蓝龙虾共富实践基地、民进・油川村中药材共富实践基地、九三・树范村小甜枣基地等6个实践基地,为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有力载体,有力助推2022年开化县8个民族村发展。三是对口部门“密切深联”,广泛开展公益事业。通过健全政府部门结对联系民主党派机制、加强民主党派与成员所在单位联络等手段,引导与对口部门加强联系,寻求借力合作、拓展资源,打开公益事业新局面。组织各党派团体积极与卫生健康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法院等对口部门联系,开展送医送教下乡、法律科技培训讲座等活动,惠及群众过万人。

(开化县委统战部)

松阳县“统e共富”赋予直播电商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松阳县委统战部按照“发挥统战优势,助力共同富裕”要求,依托直播电商发展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实施“统e共富”工程,通过搭建“e富”载体、开展“e心”协作、推动“e产”融合,形成松阳县“统e共富”工作品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浙丽同心・松e同行”为主题,实现要素联通、项目联动、产业联兴,为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新动力。

一是强化体制创新,搭建“统e共富”工作载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2次,创新工作思路,制定“统e共富”工作方案,在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松阳康洁电子商务园、浙南茶叶市场电子商务集聚区、松阳县茶叶电子商务孵化园等直播园区,建立“助力共同富裕实践创新基地”,为上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成立由20名人员组成的“统e共富”专家服务团,开展“直播技术指导”“共富产业推介”等服务活动20次,建设“统e共富”官方直播间,打造统战品牌垂直账号自播,开设统战供应链产品专场,促使统战成员产品变现。目前已有90余家统战成员企业意向入驻“统e共富”官方直播间,产销产品多达200余种。

二是强化资源共享,促进“统e共富”工作协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县工商联、县成技校、新联会合作模式,开展10期“互联网+农村电商”助农培训活动,12期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技能培训,47期实训基地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员4250余人,直接带动670人就业创业。开展结对帮扶,构建“统战+电商+村(企业)+农户”运作模式,引导统战成员与有涉农资源村居结对共建,选派7名网联会成员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建立助农直播间。县新联会开展“结对帮扶・同心共富”行动,开展“我为家乡产品代言”公益直播活动,帮助2万余名农民销售农产品,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三是强化品牌影响,彰显“统e共富”工作成效。组建松阳县网联会联合直播电商产业联盟打通选品来源,深度发掘和整合县域特色农副产品,走访和了解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种类,建立特色农产品资源库,在保证质量可追溯的基础上,对13类基础网货建立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顺应“IP+流量”思维,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降本增效,增强数字产业链,推广一站式数字供应链模式,向“自营+平台”型行业垂直电商转型,孵化培育新型电商平台企业,培育1家数字科技公司,引进1家供应链平台公司,促进直播电商发货率提升80%,降低运营成本20%~30%,提高了电商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

(松阳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