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阵地建设助推 基层统战工作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23-08-01 09:44:1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以高质量阵地建设助推

基层统战工作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叶一颖

统战阵地作为基层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服务统一战线成员教育培训、联谊交友、实践锻炼的综合平台,是统一战线成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公益的活动阵地,也是普及统一战线知识和宣传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基层统战阵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谋划指导,规范管理使用,推动基层统战阵地建设规范有序、功能作用充分发挥,以高质量“四化”阵地建设力促基层统战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累计获评全国、全省示范性基地21处,春泽社区获九三学社中央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基层统战阵地的建设情况

1.多管齐下,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参与、统战团体具体运作的基层统战阵地建设长效机制,定期研究部署,统筹计划安排,系统推进实施。抓严抓实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将统战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内容,其中将统战阵地建设作为考核重点,确保高质量完成阵地建设。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探索出台阵地建设指导性文件,根据阵地功能定位不同,分类提出规范标准,推动形成“有领导领事、有专人干事、有阵地办事、有制度理事、有组织帮事、有工作明事”的“六有”规范运行机制,目前,各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建成一批同心之家、乡贤馆等统战阵地。三是督导检查到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阵地建设的管理制度、内容更新、活动计划、作用发挥等纳入基层统战工作清单,实行重点基层统战工作专项督查制,引导形成推进统战阵地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以考核促提升、促规范、促发展,实现镇街“同心之家”全覆盖,各镇街有亮点、有特色、有品牌的统战阵地全面开花。 

2.多面突破,推动阵地建设品质化。一是夯实基层投入保障基础。各乡镇(街道)在公共财政安排上优先保障建设经费投入,按照执行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通过各民主党派、新乡贤联谊会、商会、统战团体等各方力量筹集资金有效保障建设经费需求。如桐屿街道同心之家(乡贤馆)由桐屿街道新乡贤集资450万元。新桥镇党委、政府依托新乡贤联谊会平台号召重建文昌阁,新桥93名新乡贤捐资960万元重建文昌阁。二是逐步完善同心之家设施。根据实际需求,加强统战阵地改造提升,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厅、新乡贤联络室、商会活动室、侨家小院、同心阅览室等多个场所完善室内空间建设,建设统战文化广场、统战长廊、室外运动场等室外设施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统筹室内室外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同心地标。如横街镇紧扣“数智化统战阵地”定位,凸显“思想引领的高地、服务发展的平台、联谊交友的场所、教育培训的基地、宣传展示的窗口”五大功能,打造台州市首家5G城镇会客厅。金清镇一体化打造同心之家与商会之家,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三是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做好挖掘、弘扬和发展三篇文章,形成各具文化特色的统战阵地,打造共同精神家园。如新桥镇华章村乡贤馆充分挖掘当地章氏文化,展出网布记忆、农耕器具、饮食文化等展品1300件。螺洋街道充分挖掘叶适文化内涵,由街道新乡贤联谊会、商会等共同投资2000余万元设立叶适文化展示馆,已经成为浙江省首家乡村5G无人书店、浙江省首家村级信阅服务点、台州市最美乡村书店等。

3.多措并举,推动阵地建设长效化。一是用好阵地,使活动场所“活”起来。根据“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适应需求,帮助统战团体开展技能培训、合作共建、联谊交流等统战特色服务项目,通过普及知识,提高认识,不断推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如在统战阵地开展路桥区“同心同舟・五联共建”“共话百年统战・党派说”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活动136次。二是创好阵地,使服务功能“全”起来。做到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为统战人士提供效益更好、内容更全、层次更高的服务。如民进全市首个“同心共富实践基地”和首个参政议政调研基地在横街镇落地,不断走深走实送教育、送文化、送规划、送医疗、送法律等“五送下乡”服务,先后开展了“开明书屋”结对助学进安宝小学、高考志愿填报免费咨询、暑期公益课堂、古村落保护调研、名医工作站等“同心共富乡村行”系列活动百余次。三是筑好阵地,使统战成员“联”起来。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好各类特色活动,搭建架设好“联谊桥”。如蓬街镇组织侨胞侨眷们在侨家小院开展“共富先行・文化润心”写福送春联活动;路桥街道、路北街道在同心之家举行“中秋佳节‘一家亲’石榴花开籽同心”活动,邀请街道少数民族同胞和辖区群众共聚一堂、共庆佳节;螺洋街道在同心之家开展“同心同廉话中秋”圆桌派活动达到“党内党外同心同廉”的目的。

4.多点开花,推动阵地建设效益化。一是聚焦特色品牌,实现产业共富。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创建或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配齐配强基地基础设施,打造“九三学社中央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新联同心助富学院”“新联文化润富同心基地”等一批在全区有影响力、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基地品牌。如峰江街道乡贤联谊会会长周万春回归投资的花木城项目,流转土地5000多亩,直接受益农户50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左右。目前,建成区级新乡贤就业带富培训中心(台州市恒勃技工学校)与区级新乡贤创业孵化基地(花木城)各1家,建成28个新乡贤“同心共富”实践基地,新乡贤带富村13个及带富基地19个,带动就业人数7131人,人均月增收1000元。二是擢升文化增值,涵养精神共富。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品牌及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借助“共富经济”,打造“文化润富”高地。如路南街道创新打造“统战圆桌派”基层工作法,融合市场统战联盟、乡贤助调议事、知新人士助富、民主党派协商等多方合力,在圆桌会上思维碰撞、畅所欲言。桐屿街道推动果品果农共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做优三产,探索文旅新模式盘活传统枇杷产业。螺洋街道上寺前村挖掘本土传统特色农产品,与合作社、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成立“三叶”同心・侨爱助共富工坊,注册了“上寺前乌饭麻糍”等商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三是线上线下共进,实现数字共富。探索“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做大做强共富工坊线上线下平台。针对对接村集体、企业、市场需求,依托各类带富直播基地,拟实现动态展示派单企业、供货情况、加工方式等信息,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带货活动,开展百场特色农产品、小商品带货助富直播,畅通本地特色产品流通渠道,面向全国推介“路桥好货”,活跃后疫情时期消费市场,打通数字赋能共富的“最后一公里”。如蓬街镇搭建结对接单微信平台,线下向农村闲散劳动力派单,提供招工就业、产业互通等服务,实现产村融合,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平均每个岗位每年能帮助农民增收3至4万。路桥区“对口连心・知新共富”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网红推荐等方式开展助农惠民、山海协作等公益活动8场次,带货金额达10万余元。

基层统战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阵地建设进程不同。各乡镇(街道)对统战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少数乡镇(街道)没有把阵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受政策、资金、土地等各类因素制约,阵地建设还未动工或停滞不前。多数乡镇(街道)的统战阵地建设较为完备且数量充足,但个别乡镇(街道)阵地建设相对滞后,可用阵地较少,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

二是运行机制缺少标准。各乡镇(街道)的统战阵地内部建设种类繁多、名称各异、标识多样、布局不一,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各种运行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缺少标准的形式定义、标准的形式规范,基层统战工作阵地建设和运行、独特标识、设置要求以及具体参数上还存在问题。

三是作用发挥有待提升。各乡镇(街道)统战阵地正陆续建成,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完善,对统战阵地的作用发挥还认识不足。同心之家知晓度不高,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功能发挥不全,常常面临“空置”问题,导致整体利用率不够高,阵地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四是管理队伍需要加强。同心之家管理员多由统战委员、统战干事兼职,或多为从老人协会等相关社会团体中吸收,管理员群体的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员缺少科学而规范的选拔机制以及实施机制,造成其流动性大,影响了管理队伍稳定。当前管理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个人文化素养不足,管理能力欠缺,多数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关于加强基层统战阵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快阵地建设进度,推进统战阵地全面覆盖。将乡镇(街道)统战阵地建设纳入统战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区对乡镇(街道)统战工作考核,要求乡镇(街道)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切实抓好统战阵地建设。加强对乡镇(街道)统战阵地建设的指导,明确统战阵地服务统一战线成员、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宣传统一战线形象的功能定位,建立部领导班子联系乡镇(街道)统战工作制度,组织乡镇(街道)统战委员赴杭州上城、富阳,温岭、临海、仙居等地学习考察阵地建设经验,指导帮助乡镇(街道)做好统战阵地建设。目前,全区10个乡镇(街道)皆已建立一定数量的统战阵地,实现了阵地的全覆盖。

二是加深标准建设细度,推进统战阵地规范有序。坚持高标准、多功能设计,按照人员集聚、场地集约、组织集群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乡贤馆、民主协商议事厅、商会场所、实践服务基地等统战阵地建设。充分整合乡镇各部门、场地、设施等有限资源,阵地用房可利用既有建筑改建,也可与其他公共场所等合建,或独立新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开展阵地“六有”标准化工作,即“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讲解、有活动、有档案”,将统战阵地的对外名称统一为“同心之家”,实现标牌上墙、组织机构上墙、职能职责上墙、规章制度上墙、工作任务上墙、基本情况上墙,规范形象标识,并按照联谊交友、对外宣传、实践锻炼等功能要求,就阵地基础设施、功能区块、规章制度、管理使用等明确标准、形成规范。

三是加强管理建设广度,推进统战阵地作用发挥。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微信等渠道,通过周边环境打造“统战文化长廊”等统战文化窗口,广泛宣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及相关统战工作内容,形成统战网络格局,潜移默化地提升基层统战工作实效性。通过触摸显示屏、LED电视墙、立式手机显示屏等多媒体展示形式绘就统战数字体验馆,组织开展宣讲、读书会等多项主题活动,将品牌活动作为阵地建设的发力点和着力点,差异化打造阵地品牌。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统战阵地的功能定位、活动组织等提出相应规范,指导乡镇(街道)制定阵地管理使用制度,要求阵地有人员配备、有工作职责、有管理制度,综合性阵地全年活动不少于10次,活动开展要有档案记录和资料积累,进一步发挥阵地作用,提升管理使用水平,打造一批个性特色突出、统战元素鲜明、统战成员喜爱的统战阵地品牌。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力度,推进统战队伍专业合理。编制出台完整的《关于基层统战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同心之家管理指南》《同心之家管理员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制度,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切实加大审批力度,完善准入机制,在准入、流程、审批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做好选人用人工作,重视吸引返乡大学生、青年党员、团员、大学生村官等年轻群体从事同心之家管理,让有朝气敢担当愿意干的年轻人充当管理的中坚力量。制定培训方案、完善培训体系,以组织开展定期性的短期业务培训为突破口,开展统战工作一般和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分章分节传授,不断提高管理员统战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针对各镇街管理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解决个性化问题,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上门服务培训方式,实现管理员“一个都不掉队”。

(作者为台州市路桥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