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开化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积极推进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充分挖掘独有现有资源、人文禀赋和产业特色,畅通村企合作等渠道,探索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新模式。目前全县共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7家,储备就业岗位1800个,累计吸纳就业人数1047人,其中低收入农户人数63人,实现人均月增收3364元。 强化党建引领点燃共富新引擎 成立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排摸低收入群众求和企业意愿,构建统战部、人力社保局、残联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办事处)多方联动大格局。利用“四个一”联系制度(一名乡镇领导、一名驻村干部、一名村两委委员和一名红色管家),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依托党建联盟机制,打造党建促共富体系,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不断完善工坊带富发展体系。如苏庄镇云水涧“共富工坊”在“林缘小镇”党建联盟合作框架内,建立水源地联合保护和利用“村企联动、资源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吸纳唐头村及周边村近30名农户灵活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10人,每月发放报酬约15万元,实现人均月增收3800余元,获评县级第一批定向招工式示范共富工坊。 强化整合资源探索共富新模式 梳理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4张清单”,建立精准供需对接机制。用好用活商会资源,探索“一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模式,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搭建共富桥梁,形成工坊结对项目,在区域范围内打造村企合作、各具特色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以华康股份、七一电器、瑞达塑胶等骨干企业为牵引,立足产业优势,打造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共富格局。如桐村商会会长企业瑞达塑胶与桐村镇政府合作,整合十多家低、乱、散的密胺企业,建立密胺梦“共富工坊”,在园区内以定向招工模式设立共富车间和共富岗位,吸纳周边近20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364元,带动9个行政村每年增收22.5万元。 强化授人以渔找准共富新路径 积极搭建载体,在寓外商会建立“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通过“送出去”“引进来”方式为在农户提供服务。目前已储备共富岗位100余名。针对“共富工坊”部分员工年纪偏大,技术不熟练等情况,为员工提供技术、工艺等培训,实行新老员工“一对一”帮带制度。开展各类实用就业培训,诚信商会开展抖音直播培训100余人次,衢州旅游学校、浙开大开化学院部门联合等在芹阳办事处举办以育婴、养老护理、中式面点等技能培训班10余场,有效提升周边农户技能,截至目前,已有60余名移民通过培训找到对口工作,助力“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