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香山教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索人文寺院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 2023-03-30 14:48:10
香山教寺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达蓬山麓,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现代寺院。香山教寺秉承“文化润教、文化兴寺,以文化人”理念,着力于人文寺院建设,激发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坚持佛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探求文化兴寺新路径,探索佛教文化发展新模式,为寺院建设融入新时代发展注入活力。
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丰富寺院文化内涵
文化润教无声而有力,无形而深厚,绵延而持久。
一是搭建文化平台。香山教寺坚持“听党话、有文化、反对商业化”原则,抓寺院文化建设,招揽人才,组建文化团队,相继成立香山书法社和香山智度书院,机构设于香山教寺内。香山智度书院下设中国汉文佛典研究基地等7大文化研究交流机构,为建设人文寺院夯实基础。
二是广泛开展文化交流。香山教寺注重开展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撬动寺院人文建设。香山书法社和香山智度书院成立后,文化建设、挖掘、研究进一步加速,人文寺院建设初见成效。香山书法社开展的系列活动深受僧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每年两次展览都是人员爆满。香山智度书院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研讨、座谈、培训等活动10余次。举办榜书培训近10个班次,累计300余人。
三是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是寺院建设提品提质的有效方法。香山教寺立足本寺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融入当地人文建设,形成特有文化符号,打造“人文寺院”品牌。“文化品牌是寺院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外的重要窗口、发展的时代要求”成为全寺僧众的共识,寺院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和阵地作用,开展讲经布道活动,弘扬佛教文化。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寺院文化底蕴
佛教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好佛教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传承千年佛教文化。香山教寺历史可追溯到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拥有1200多年历史。2002年,再次复兴寺院,定寺名为“香山教寺”,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香山教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毁坏、重建、振兴数次反复经历,但其历史文化传承依然延绵不绝,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寺院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更是探寻香山教寺千年佛教文化的根和脉,探寻佛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史证。
二是激活历史文化符号。香山教寺在复建过程中先后出土了龙柱石、香炉、石碑、佛像、法器等大量文物,是研究香山教寺悠久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香山教寺佛教文化传承的载体。香山教寺邀请文保部门、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加大对出土文物研究,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的魅力。
三是持续积淀文化底蕴。香山教寺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加大文化润教、文化兴寺的力度,探索人文寺院建设之路。寺院征集到了大量的书法、绘画、匾额、艺术品等,进一步丰富了寺院文化载体,增强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化建设带动寺院全面发展,先后被授予先进宗教场所、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宗教普法示范点等省级荣誉。被评为宁波市重点寺院、道风建设先进单位、生态寺院,在建成“人文化”寺院的基础上,同样在“法治化”“生态化”建设上取得质的飞跃。
三、传承中华建筑艺术,展示人文寺院外在之美
香山教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不断优化寺院建筑风格,融入周边环境,全面推进寺院“生态化”建设,用生态化去推动人文化建设。
一是传承唐式建筑风格。香山教寺秉持“寺院风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是佛教文化外在显现”思想,通过史料典籍论证、查阅大量不同风格寺院资料、收集整理不同历史时期寺院风格精美图集,并经深入学习、研究、探讨、交流后,最终采用唐式风格建筑格局。
二是注入人文建设理念。严把建筑风格关,从源头注入中华文化元素、人文情怀和时代元素,通过严审平面布局、形态结构、艺术处理等环节,做到整体合理、有序、精美。整个设计与周围建筑物融为一体,在保留宗教活动场所本色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寺院建筑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三是展现山寺互融意境。香山教寺依山而建,依势而筑,山、水、寺天然融为一体。在脱俗的山水文化中融入历史、人文、生态,更加平添了寺院的特有韵味,展示了山、水、寺、人的和谐唯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