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P”金名片 打造畲乡共富金钥匙
发布时间: 2023-03-23 15:31:57
擦亮“双P”金名片 打造畲乡共富金钥匙
遂昌县委统战部
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民族村距遂昌县城23公里,生态宜居、交通便捷。全村1467人,其中少数民族331人、党员82人。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3元,居全县民族村之首。大田民族村先后荣获了省级民族乡村共富示范点、省级信用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林业观光园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等省字号荣誉称号。
2019年,大田民族村完成全国首个“双P”核算,GEP核算1.6亿元,GDP核算8858万元。遂昌紧抓大田民族村“双P”核算契机,用好GEP、GDP核算村金名片,全力打造三个“共同体”,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注重实体经济
打造“三创共融”的生产共同体
大田有茶叶加工企业120余家,年产茶叶1300余吨,茶叶产值达1.3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一条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遂昌聚焦大田产业优势,借助GEP、GDP双核算和大田村被列为首批“未来村庄”建设试点村的契机,集中财力物力建设数字茶叶创业园、万亩茶园和村内系列配套设施,投资9000多万的数字茶叶创业园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农业经营新模式,通过农产品电商运营、供货、直播、物流、产地仓储等业务的集约化,逐步破解加工厂存在的低小散、销售难等问题,着力帮助广大农民鼓足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在加强“硬件”实力的同时,遂昌县不断加强大田茶产业销售“软件”实力,入驻数字茶叶创业园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组织园内的加工户进行短视频和直播培训,并指导加工户以仓库、冷库为背景开展场景式直播,有效提升大田茶叶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以茶农秦珍为例,入驻后在拼多多、抖音直播等平台注册账户,主打自己的茶叶品牌,实现茶叶产值翻番。此外,仅今年春茶期间,创业园茶企吸收本地或周边农户就业多达150余人,人均日工资接近400元,再加上常年务工之人,年发放工资超过200万元,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注重乡风文明
打造“三乡共建”的生态共同体
在乡容打造上,持续开展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完成沿溪绿道及茶山彩化项目一期工程,新种植樱花1000余棵、紫薇等其他彩化树种600余棵,项目点上精致、面上出彩。在乡愁构建上,邀请上海大学教授带队赴大田,对人文景观、古建筑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等各种元素开展调研,为大田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参考。在乡风转化上,开展了包括好党员、好代表、好巾帼、好村民在内的“最美系列”评选,并定期对评选对象进行复评,实现动态更新。同时,制定“亮晒”榜,评选出的大田村时代先锋通过村邻里中心大屏、村级本地屏互动界面“电视通”端口等渠道公示,以典型示范集聚正能量。
大田每年在农商银行贷款需求近4000万元,遂昌县积极对接农商银行,目前已根据GEP情况结合“最美系列”评选,录入红黑名单,为大田村95%以上农户办理授信业务。有了GEP授信的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优惠30%以上,村民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110万元。农家乐业主周至伟就以自家林地抵押贷款,解决了疫情影响下农家乐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在GEP授信和红色榜样的带动下,全村上下纷纷向上向善,磕磕碰碰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田村不断传递,点燃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
注重构建和谐
打造“三治共享”的生活共同体
遂昌县将基层治理创新融入大田村“未来乡村”规划,打造“大田管家”品牌,搭建党组织——网格——党员——群众的组织和服务体系,村党组织“大管家”管方向、管大事,网格内党员“红管家”管带头、管服务,网格员“小管家”管对接、管落实。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党员、志愿者和乡贤等各方力量,组建百事服务队、法律服务团、乡风文明促进团,实现“事事有人管”“矛盾不出村”。
遂昌县在大田民族村完成全国首个村级GEP、GDP双核算,入选“中国十佳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成功创成全市首批党建统揽基层治理试点示范村,并创新建立“红小二”服务帮扶机制,不断延伸社会服务“神经末梢”,推进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