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槠树·苦槠豆腐
发布时间: 2023-03-23 15:17:27
苦槠树·苦槠豆腐
缪士毅
每当初冬时节,我回乡下老家,总会看到乡亲们在苦槠树下拾捡苦槠果实,这可是制作农家美味苦槠豆腐的原材料。
苦槠,又名血槠、槠栗,为壳斗科常绿乔木,树高5至10米,多生长在长江以南的丘陵或低山。《本草纲目》对此有更为详细描述:“槠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三丈,叶长大如栗,叶稍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冬不凋,三、四月开白花成穗,如栗花;结实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煮炒乃带甘,亦可磨粉。甜槠子,粒小,木文细白,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木文粗赤,俗名血槠,其色黑者名铁槠。《山海经》云:前山有木,其名曰槠。郭璞注曰:槠子似柞子,可食,冬月采之。”文中既描绘了苦槠树的形状和特性,又道出了其果实的槠子(种仁)可供食用。
在永嘉楠溪江沿岸,自然生长着不少苦槠树。由于苦槠树干挺拔,树冠优美,再加上其果实可供食用,当地人们视之为“风水树”,喜欢将其移栽于村头巷尾,倍加呵护。如今,徜徉楠溪江畔的一些村庄,不时可见树龄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苦槠,不少苦槠树树干上还挂有“古树名木保护牌”。这些古老苦槠树虽迭经风霜雨雪,但仍生机盎然,每年果实累累。
一方树木,受益一方人。这些苦槠树,炎夏供人们在树下庇荫纳凉,秋冬奉献果实供人们食用。当地许多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游子,小时候就曾在村口的苦槠树下玩耍,更是吃着母亲亲手做的苦槠豆腐长大,正因如此,这些在外游子,对苦槠又多了一份情感,他们视苦槠树为“思乡树”,苦槠豆腐为“思乡菜”。有的在外经商的游子,还会托人将家乡的苦槠豆腐带到外地食用,以解乡愁,真可谓“一盘苦槠豆腐,千里思乡情结”。
家乡的苦槠树花期一般在5月,果实成熟一般在10月。其壳斗扁球形,包围坚果,外有狭长而钝的鳞片,外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秋冬时节,果实成熟时,那包裹在果实外面的壳斗自动裂开,脱壳的果实从树上自然脱落,像下雨般掉落一地,不时可闻“咚咚咚”声响。此时,人们或全家出动,或邻里结伴,手里纷纷提着竹篮或袋子,捡拾落在地上的苦槠果实,为制作苦槠豆腐备好食料。
乡下老家许多农家都擅长制作苦槠豆腐。制作苦槠豆腐一般需经过几个环节,即事先需将苦槠果实在太阳下进行暴晒,从晒裂果壳中取出果肉(槠子),果肉经浸泡12小时,磨成浆、过滤、加热、凝固成块、切割,在一缸一缸清水中浸泡,然后取出。此时,苦槠豆腐制作即大功告成。制作好的苦槠豆腐有种天然的香气。在烹调中,苦槠豆腐既可与素菜搭配,也可与荤菜搭档,还可单独入馔。我喜欢变着花样烹调苦槠豆腐,比如苦槠豆腐烧肉丝、苦槠豆腐蒸蟹、苦槠豆腐炖排骨、苦槠豆腐炒青椒等等。
我喜爱家乡的苦槠树,还有苦槠树带来的乡土美味苦槠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