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同心跟党走 民族团结石榴红

——浙江全域打造民族团结“石榴红”集群品牌

发布时间: 2023-03-23 15:05:2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之江同心跟党走 民族团结石榴红

——浙江全域打造民族团结“石榴红”集群品牌

田晓晋 张宁 刘晓燕

石榴红,民族亲。浙江56个民族成分齐全,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56.7万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06万。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围绕新时代浙江民族工作“一省四区”目标任务(即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为总体目标,率先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新性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集群品牌,全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持续推动浙江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走在前列。

2021年11月,浙江省民宗委发布《关于开展“浙里石榴红”品牌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党建为引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细胞工程”,打造“石榴红”系列品牌,即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百个“石榴红”家园(区域民族团结进步综合性阵地)、百个“石榴红”驿站(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育阵地)、百个“石榴红”工作室(基层民族事务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平台)、百个“石榴红”志愿服务队(促进民族团结的志愿服务社团和组织)、百个“石榴红”宣讲团(讲政治、懂政策、有情怀的群众性民族团结宣讲队伍),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载体,通过创作一首歌、设计一个LOGO、建立一个讲坛、培养一批专家、挖掘一批故事等,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之江同心・石榴红”集群效应。

近一年来,“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已初步将“石榴红”家园、驿站、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宣讲团建设和“五个一”活动广泛嵌入各类基层阵地之中,同时通过各市、县(市、区)和民族工作重点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学校等承载单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逐渐实现全覆盖。

强化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加强归属感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浙江在全域打造民族团结“石榴红”集群品牌过程中,首先注重党建统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党建+”与民族工作相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明主线贯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始终。

2021年9月,杭州市以“转塘・石榴红家园”为依托,市民宗局机关党委联合浙江工业大学、解放军某部、西湖区转塘街道、杭州盘石集团等28家单位成立了全省首个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主题的单位组团式党建联盟——杭州“石榴红党建联盟”,三年内联盟单位成员将实现社区、企业、学校、机关、乡镇、连队党组织全覆盖。杭州“石榴红党建联盟”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政治理论联学活动,加强各自领域党建阵地、民族团结阵地建设,采取“轮值”方式定期安排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各类党建、民族团结理论及实践活动,实现阵地资源优势共享;采用互学经验、互鉴教训、互传理念、共谋思路、共提能力的方式,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联盟工作的切入点,互通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互学支部班子建设经验,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轮流组织开展党员理论小轮训、党务实务小观摩、党建知识小竞赛等活动,提升党员综合能力水平,推进党建工作与民族工作双向互动。

宁波市鄞州区是楼宇经济大本营,聚焦“党建+共建”,构筑一核引领的组织体系,在和邦楼宇建立街道党工委、大厦党委、楼宇社区党委和大厦党支部四级区域大党建联盟。深化楼宇全科网格、党建红细胞网格与民族红石榴网格“三网融合”机制,实现“一站式、清单化”精准服务。打造3500平方楼宇“同心之家”,开展融洽团队、凝聚力量、传递爱心等活动,增强各民族员工归属感、获得感。

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毛衫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前来务工。为了服务好这批“新居民”群体,嘉兴洪合镇积极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流动党委和流动党支部等组织。来自贵州的土家族汉子车建国担任了洪合镇横泾桥社区党总支委员。“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车建国利用这一优势,成功化解了多起纠纷。嘉兴市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优势,服务各民族来嘉兴群众,创造了一个党建引领,社会环境宜居、公共服务宜业,各民族共建共享共融的温馨“嘉”园。

聚焦共同富裕 助力民族乡村大发展

幸福共富路上,民族乡村不掉队。浙江现有1个民族自治县、18个民族乡和38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基础不够扎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突出。2021年8月,《浙江省统一战线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民族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被明确列为重点实施的六大行动之一,率先在全国开展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浙江高度重视民族县乡发展,加快补齐短板,确保共享发展成果。浙江全面开展民族乡村“消薄”提升工程和“双百村结对行动”,全省382个民族村实现全面“消薄”。2021年,全省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万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速推进“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基地建设,汇聚力量,实施精准帮扶。在省、市、县层面,分别建立民族乡村振兴领导联系点制度,采取“1位领导+1个帮扶团队+1个民族村”的形式开展联系帮扶;在民族乡(镇)层面,每个民族乡(镇)落实省财政增量转移支付200万元,明确18个经济发达县(市、区)和28个省级单位结对18个民族乡(镇);在民族村层面,开展“消薄”提升工程和“双百村结对行动”,不断将统战资源转化为民族乡村振兴强大助力。2020年全省382个民族村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消薄”。

“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典型。台州市黄岩区整合润兰・石榴红家园资源,成立首期规模达500万元的“润兰帮扶基金”,为具备一定能力、有创业意向的各民族群众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已先后成功扶持创业项目6个。并常态化组织开展传统民族饮食、模具和月嫂、保姆等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帮助拓宽就业渠道,每年为各族群众提供希乐工贸、润兰科技、巴格达餐厅等企业就业岗位500余个;2021年,联合台州市黄岩区农商银行授信民族团结进步专项贷款5亿元人民币,发出全国首张“民族齐富卡”,出台《黄岩农商银行“民族齐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扶持性优惠利率为首批3家企业办理贷款近300万元,无感授信40多家。长兴县成立“石榴籽”便民中心,连续5年组织开展各族新居民“春风送岗位”活动,开展“手拉手、面对面”各族新居民就业座谈会,就业指导1000多人,免费进行技能培训800多人。同时,为各族新居民家庭提供租房等服务162次,解决就学、技能培训等生活困难45起,有效落实新居民大病互助金政策40户。

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浙江不仅着眼于省内,实现“自家”富裕,而且大力推进东西协作,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绍兴市越城区与四川马边县、西藏比如县、新疆阿瓦提县建立长期结对关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培训新农民,帮助农民增收,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越城区委统战部(民宗局)通过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吸引众多少数民族群众来绍工作、创业,形成一种双向支持共富模式。

依托数字化改革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域打造民族团结“石榴红”集群品牌,还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提升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浙江省依托数字化改革的特色优势,加大力度、抓紧抓实,不断放大数字化改革在民族工作中牵一发动全身的撬动和裂变效应。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等需求,按照“大场景、小切口”,谋划开发“浙里民族团结石榴红”应用和“浙里畲乡共富”应用,以数字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建设。

“浙里民族团结石榴红”应用以全域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红社区建设为突破性抓手,谋划建设了党建引领、服务管理、石榴红品牌、嵌入融合、风险防控等5个功能模块,通过线上监测和线下创建结合,有感服务和无感评价结合,切实解决基层民族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探索了辅助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在推动基层统战社会服务“从随意到有序、从碎片到集成、从粗放到精准”蝶变跃升的同时,数字化改革实现基层决策由“经验”向“数据”的转变,促使决策更科学。“浙里民族团结石榴红”应用将分散在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的民族数据资源有效在社区汇集,为最基层的社区民族工作夯实信息基础,大大提升统战工作全体系的服务精准性。景宁畲族自治县打造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智慧+”体系,以及“警务集市”“和美小巷”等一批便民举措,让公共服务更高效、群众办事更便利。

“石榴红”工作室作为基层民族事务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平台,具有推进现代化治理能力的独特功能。温州市鹿城区将民族“乡音乡情”融入到矛盾调解工作中,构建“1234”民族多元化矛调体系,即成立一个集民族品牌调解员、律师法务咨询员、司法政策宣讲员“三员一体”的“石榴籽”工作室,组建法律援助队和民族流动人口调解员两支队伍,推出定点预约式、主动上门式、远程视频式“三式”调处服务,创新矛盾联排、纠纷联调、普法联宣、法律联援“四联”工作法,将民族团结进步拓展至“最后一米”,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建设精神家园 全方位加强交流共融

“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减少差异性、增强共同性,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景宁畲族自治县积极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连续推出《千年山哈》 《畲山黎明》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泰顺县司前畲族镇深挖畲族文化、状元文化内涵,做好“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等特色节庆品牌,以“特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松阳县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融入基础教育,组织举办全县“礼赞百年征程、歌颂家乡巨变”畲语大赛、“百年历程、展望未来”民族乡村发展专题展览等主题活动。莲都、武义等地成功举办第二十八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云歌会,首次以“云在线”形式在全网直播,得到了56万海内外各族同胞的广泛好评;金华市以制作《筑梦》等民族团结纪实专题教育片、举办民族风情摄影展、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车等为载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舟山市文化馆广场舞指导中心主任迪丽拜尔深入海岛渔村、社区、军营,培养了一大批会跳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舞蹈的人员,全市现有广场舞团队200余支;衢州市柯城区大成小学积极与结对学校——新疆乌什北川擂鼓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论语》书写大赛、“我和爸爸妈妈读《论语》” “石榴籽对党说”诗歌朗诵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南孔文化感染浸润更多少数民族同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族同胞更是以实际行动弘扬了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如,7487名留浙内地民族班学生在校得到精心照顾,没有发生一例感染;畲族公益人兰兰创作畲歌《凤凰飞飞望春回》,为一线英雄加油;湖州市少数民族同胞组织开展“马家拉面人爱心接力行动”,用一碗碗热腾腾的拉面给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温暖。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让各民族同胞进得来、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需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在浙江,目前已有500余个依托农村文化礼堂、企业、高校而建的“石榴红”家园、宣讲团等,300多个设立在少数民族同胞较为集中社区、学校的“石榴红”工作室,200多个“石榴红”志愿组织……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先行”(共同富裕先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为浙江民族团结“石榴红”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浙江统战系统上下将继续拧成一股绳,充满信心地走向民族团结和共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