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3-03-23 14:31:26
杭州市统一战线“同心智库”论坛举办
近日,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之际,由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主办、民革杭州市委会承办,以“发展壮大视觉智能产业,推进‘中国视谷’建设”为主题的杭州市统一战线“同心智库”论坛举办。
杭州市“同心智库”是由杭州市委统战部牵头成立的统一战线智库组织,采用论坛形式,由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根据不同主题承办,旨在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作用,广泛聚智研讨,高水平建言献策,更加有效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包括主题演讲和集智建言二个环节。在主题演讲环节,邀请了来自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家教授围绕《杭州视觉智能产业发展思路与“中国视谷”建设情况》 《杭州建设“中国视谷”背景下产业链企业发展思路》为主题,作了主题交流分享。
在集智建言环节,由5位民革党员围绕论坛主题,分别就“中国视谷”建设的政策配套与体制机制、专业人才的招引育留、产业发展中的网络安全、视觉智能技术示范应用、视觉智能开发中的伦理约束与法律规制等方面展开对话交流、建言献策。
论坛上,杭州市统一战线“同心智库”民革分论坛也正式成立。
(杭州市委统战部)
杭州市西湖区“三个聚焦”探索党外知识分子服务新模式
杭州市西湖区数字产业集聚、楼宇资源丰富,且优质学区汇集、教育资源均衡。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着眼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打造“学思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特色教育基地,探索服务联系党外知识分子西湖模式。
一是聚焦“阵地+队伍”,打造常态化教育平台。坚持阵地建设、资源整合、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打造欧美中心“学思荟”主阵地,设立共享服务社、共享会客厅、共享演播场、共享展示厅、共享新空间五大空间。在浙商大创业园成立了“学思图书馆”和“学思沙龙”,在浙江青年创业学院成立同心荟服务驿站,在浙江开放大学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和考试通关小课堂,设立“学思研修课堂”,让党外知识分子在“家门口”找到服务阵地。成立党外知识分子专业服务队,汇聚以教授、企业家、草根宣讲员以及知联会员为智力支撑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导师团,有效激活党外知识分子活力。
二是聚焦“服务+公益”,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采取“菜单+点单”的方式,每年推出40余堂教育培训课程,精准定位党外知识分子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组织开展30余场“人才聚力创新季”系列技能提升培训活动。每季度开设“欧美圆桌论坛”,为上下游、业务相近的企业搭建交流业务、共商发展、建言献策平台,先后围绕健康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民生实事等课题开设论坛20余次。与浙江省亲亲公益基金会合作,共同搭建“欧美同心共享服务社”,借助专业组织力量搭建工作平台,累计开展公益助学、弱势群体帮扶等活动20余场次。
三是聚焦“项目+创新”,实现同心圈层延展。针对辖区多个高校已转型开展创业园区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团校、浙江开放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校外写作基地、创业大赛、创业路演等“校区共创”特色项目,精准服务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实现1+1>2的共赢局面。发挥欧美中心“学思荟”为企服务、项目招商的载体作用,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投资项目对接会,吸引了浙江浙能等多家优质企业落户,为加快助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杭州市西湖区委统战部)
宁波市成立党外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工作室
近日,宁波市委统战部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成立全市党外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工作室,首批共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军强团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严成其团队等16个团队入驻。成立党外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工作室是宁波统一战线助力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推动“一城三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投身改革创新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在攻坚克难中施展才华的重要载体,旨在推动各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党外知识分子领衔的工作室,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重点基础研究领域方向进行集体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走在“两个先行”最前列的新征程中承担重要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宁波市委统战部)
金华市金东区打造“石榴红”共有精神家园
金华市金东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在艾青故居——傅村镇畈田蒋村打造“石榴红”共有精神家园,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万余人次。整个家园占地近4000平方米,包括民族团结文化广场、石榴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石榴红家园、石榴红阅读吧、艾青故居五大板块,创新“诗歌+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以“文化共融,欢乐共享,家园共筑”为主题,用心用情、美美与共,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创新教育模式,助力文化共融。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汇中诞生、发展起来的文化硕果,共有精神家园以诗歌为媒介,广泛宣传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展示了包括吉狄马加、骆英、阿苏越尔、娜仁琪琪格等各族诗人来金东时创作的作品,讲述了艾青在新疆石河子生活、在内蒙古等民族地区采风时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故事,展演了施光南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具有民族情结的歌曲。发挥名人文化优势,联合中国音乐家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施光南音乐节;联合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每两年举办一次艾青诗歌节,邀请各族诗人参加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创作了200多首诗歌。
开展系列活动,推进欢乐共享。在建设石榴红家园展厅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展厅的空间,巧妙的融合了研学、书画、志愿服务队办公等功能,各族群众在这里可以体验木版年画、书画、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文化礼堂行动,打造金东石榴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每月举办传统文化表演和艾青诗歌朗诵活动,吸引周边各族群众前来观赏和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在家园举办了“金东赓传薪火・石榴情耀中华”民族文艺展演系列活动,邀请浙江婺剧团、金东舞龙表演队公益表演,开展了金东非遗木版年画印制体验等。联合浙师大石榴红志愿服务队,连续8年在家园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活动,有力解决各族务工人员子女照料难问题,为他们努力奋斗同心致富解决后顾之忧。
树立共融理念,聚力家园共筑。牢固树立“五个融”工作理念,汇集各族群众力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石榴红阅读吧原来是村阅览室,条件简陋,使用率不高,2021年金东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各族会员踊跃捐资,对书屋进行重新装修,增加了空调、桌椅,改造了灯光,设置石榴红图书角,采购了一批关于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新书,实用性大大提高。联合妇联在石榴红家园建设共富工坊,以来料加工模式,拓宽各族妇女就业渠道,引导各族妇女干事创业致富。在家园周边,打造了民族美食一条街,以美食的形式,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金华市金东区委统战部)
兰溪市打响“三月三”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新亮点
近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了民族文化品牌,全市民族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节会效应进一步扩大。连续11年举办水亭畲族乡“三月三”风情节活动,每年都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2021年举办了全省“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活动期间吸引到场游客数量超过10万人,成功带动了传统特色农产品、畲乡农家乐、研学游等畲乡文化旅游活动的繁荣发展。例如,“水亭小食”销售、长桌宴等项目为周边村民带来了超10万元收入,区域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取得良好节会效应。
二是云游水亭进一步推广。通过线上“云游”,将“三月三”这个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推送出去,提升大众对“三月三”的关注度,擦亮水亭文旅金名片。2020年首次以“风情水亭・‘云’游畲乡”为主题举行线上“三月三”风情节活动,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兰精灵等用镜头带大家“云”游水亭,吸引观看人数近14万人次。2021年浙江省第七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暨水亭畲族乡第十一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方式展现畲族人文民俗风情,吸引了各大媒体及230多万网友“云游畲乡”。
三是文旅产业进一步成型。借助“三月三”风情节影响力,进一步打响西方坞村的畲族文化品牌,以“畲・凤凰湖”景区为名,打造了畲族服饰拍照打卡、露营烧烤、露天唱吧、观影、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在节假日开展研学游、周末游、亲子游,前后吸引游客5万余人。此外,厚伦方村凭借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畲族文化和姓氏文化,近三年接待全市3万多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游”活动,为村集体创收70余万元。2022年,厚伦方村又陆续推出了团建活动、乡村直播间、文创产品研发等新兴产业,继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兰溪市委统战部)
义乌市引侨资聚侨力 促发展谱新篇
近年来,义乌市委统战部不断优化引侨留侨环境,深化聚侨用侨平台建设,持续深入挖掘整合世界侨商资源,为助力义乌打造高水平内陆开放样板、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贡献侨界力量。
践行大侨务理念,致力于广联侨。一是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搭建“1+4”大统战议事协调机制,完善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侨务”工作格局。二是助推联系联谊网络构建。在海外义乌籍同乡聚集的国家和地区成立海外联络站、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等组织21个,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侨联组织,整合资源成立义乌侨商联合会,逐步构建海内外侨团组织网络,联系服务广大侨商。三是健全侨情资料库。日常加强与商协会、同乡会、海外义乌人联络站等组织的沟通,全面了解侨商侨领、义乌籍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人员等信息,健全侨情资料库。
完善大惠侨政策,致力于招引侨。一是出台招侨引侨惠侨政策。2020年义乌市政府出台加强招引世界侨商来义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从金融、仓储、场地等9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招引侨商来义创业创新的具体举措。二是建设世界侨商大厦。在义乌金融商务区建成建筑面积15.62万平方米的世界侨商大厦,面向全球侨商招商,打造聚侨平台,共有156家侨商企业落地义乌,其中62家企业把公司总部向义乌转移,涵盖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搭建招才引智平台。连续三年召开世界义乌人大会,连续三年举办“国际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建立侨创园和港澳青年电商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吸引港澳台侨人才来义乌创业兴业。
健全大助侨体系,致力于留住侨。一是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服务侨。借助数字化改革手段和成果,首批揭牌启用3个海外服务驿站,将“政务服务中心”开到了迪拜、捷克和西班牙,实现为侨服务工作向海外跨境的延伸。海外疫情严重期间,组织开展国际远程视频问诊活动8场,通过视频、微信联系等方式帮助海外侨胞解决处理涉疫问题500余个。二是帮助解决侨商公共服务需求。实施教育倍增计划,引进义乌公学、枫叶国际学校等,让侨商子女在义乌就能上学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持续深化“侨小二”为侨服务活动。搭建为侨服务中心、侨商会客厅等平台,设立“周五侨商服务日”,帮助侨企解决各类经营问题100多个。建立“侨界群众提出、侨界组织主导、社会力量承办”的活动开展机制,2021年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人才创业创新政策介绍等各类活动30余次。四是打造涉侨纠纷多元调解平台。设立涉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检侨工作室等,累计调解矛盾纠纷600余起,涉及金额近亿元。
(义乌市委统战部)
临海市“三聚焦三课堂”强化侨界思想政治引领
近年来,临海市通过“专家授课”“基地实践”“线上补充”等形式,形成“三味”课堂特色载体,传递家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凝聚侨界共识。连续两年承办台州市侨务系统文化宣传月启动仪式。
一是聚焦理论学习,打造“甜味”课堂。搭建“一班三会”学习快车,即侨界人士培训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侨联全委扩大会、侨界悦读会,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分享,开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等主题学习21场次。
二是聚焦薪火传承,打造“红味”课堂。依托郭凤韶烈士纪念馆等33处爱国教育基地,开展“我在小院学党史、我在小院唱红歌、我在小院讲故事”系列活动102场次,让广大侨界人士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事迹、感悟革命历史场景中收获信仰之力。
三是聚焦侨界特色,打造“海味”课堂。深度挖掘临海侨情侨史,建设1支侨界宣传团,拓展沟通海内外新平台,创新“海创未来・初新有你”临海——香港青年伙伴活动、“侨心向党・同心前行”主题分享会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凝聚爱国共识、激发侨界青年的使命担当。
(临海市委统战部)
台州市椒江区“1234”工作法助推清廉民企建设
台州市椒江区创立“1234”工作法,并在全区民企中推广实施。杰克科技被推荐为台州市清廉示范点,诚信医化等3家企业被台州市工商联评为“典型清廉民企”。
一个核心价值观。打造“一个核心价值观”,让民企清廉有“灵魂”。按照一企一方案,把清廉思想、清廉制度融入发展全过程,不断培育和提升以“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两个健康。着眼“两个健康”,让民企清廉有“土壤”。围绕椒江民企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主题,积极开展“椒商永远跟党走”“亲清双成长”“亲清直通车”“聚椒言商”等系列活动,凝聚共识、排忧解难、稳进提质,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阵地。建设“三大阵地”,让民企清廉有“血肉”。清廉文化馆,把清廉思想融入企业的核心文化中;亲清会客厅,打造清廉思想交流、协调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主阵地;清廉活动室,打造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窗口。
四大内容。围绕“四大内容”,让民企清廉有“生命”。从爱国敬业、廉正守法、创业创新、社会责任“四大内容”,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坚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反哺社会助推共同富裕,展现民企的担当。
(台州市椒江区委统战部)